慕课在中药化学实用技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2019-01-29 09:07葛雯阮洪生陈宏降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21期
关键词:实用技术实验课中药

葛雯 阮洪生 陈宏降

(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药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

“十三五”期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等大健康产业政策的密集出台,以及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均表现出我国政府对国民健康的关注,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大力支持,以及对医药产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然而,尽管我国药学类专业的办学规模世界第一,但其办学层次主要集中于高职高专[1]。

“中药化学实用技术”是众多医药类高职高专院校中药学专业、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技术,研究中药中具有防治疾病作用的生物活性成分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检识技术及结构测定等知识,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和应用性的学科,其中实验教学是该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堂上老师所讲授的常见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检识方法的基本原理、注意事项等知识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其日后从事中药制剂生产、检验等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在实践教学中,高职高专院校中药学、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学生普遍存在化学基础薄弱,实验动手能力差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情况,对在实验教学中引入慕课教学的优势进行探讨。

1 中药化学实用技术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中药化学是应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技术研究中药中化学成分的学科,可以帮助寻找具有防治疾病作用的生物活性成分,为扩大药源促进新药研发以及中药炮制技术等提供现代科学依据,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2]。中药化学实用技术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课程,实验教学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该课程的学习以及学生能力的培养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校中药化学实用技术实验课程开设了“槐花中芸香苷的提取及槲皮素的制备与检识技术”“大黄中蒽醌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与检识技术”“防己中生物碱的提取分离及检识技术”以及“中药化学成分预实验”4个经典实验。这4个实验不仅包含了煎煮法、回流提取法等基本提取方法,还包含了碱溶酸沉、酸溶碱沉、pH梯度萃取等实验原理以及中药各类成分的化学鉴别和色谱鉴别等各种鉴别方法,使学生通过亲自动手了解中药提取装置搭建的基本规则和方法(从下往上,从左往右),掌握中药有效成分提取、过滤(常压过滤、减压过滤)、浓缩、分离(萃取、柱层析)和检识(化学法、色谱法)的基本操作和实验原理,为今后从事中药及其制剂生产、检验等相关工作及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2 中药化学实用技术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药化学实用技术的实验课程以讲授法为主,即在老师讲完实验的原理和具体操作步骤后,再由学生进行验证性实验,最后上交实验报告以结束本次实验课程。结合任课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目前《中药化学实用技术》的实验课程教学存在以下不足。

(1)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课上课时间超前导致相关的理论知识缺失,我校理论课与实验课同一周开始授课,实验课上的许多知识点学生尚未在理论课上学习过,因此,在实验课上讲授实验原理时,即使学生提前预习,但还是往往一知半解,进而导致学生对该课程失去兴趣。

(2)因为一个完整性实验的耗时较长,因此,授课任务往往将一次实验分成2次完成,但由于我校按照单双周来安排实验课程,且中药化学实用技术这门课程被安排在第三学期,课程安排时间往往会与国庆放假和运动会产生冲突,上述种种原因导致实验间隔周期长,学生大多会在进行下一次实验时忘记或混淆之前实验的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最终导致实验不能顺利进行。

(3)实验课与理论课的不同之处在于其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点无法通过书本自学来完全获得,且实验课堂的操作以及实验现象的产生更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因此,对于因事或因病请假不能正常到课堂上课的学生,他们不仅错过了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而且错过了发现实验过程中产生各种问题的机会,更甚者缺乏对实验中提取分离、化学检识以及色谱检识过程中产生的现象的亲眼见证,最终使得对理论知识无法形成深刻的记忆。

(4)讲授法教学内容枯燥且形式单一,大多数学生上课时只简单记一下实验操作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以便完成实验项目,对于实验原理却不求甚解,缺乏思考,实验报告上的思考题的答案或是如出一辙或是答非所问。

(5)实验考核主要根据学生实验课出勤率、上课回答问题情况以及实验报告的书写进行,这种考核模式形式单一,仅能反映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判断能力、描述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归纳能力,并不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也会给学生造成一种“只要实验报告写得好就能获得高分”的错觉,进而使学生对实验过程敷衍了事,丧失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综上所述,传统教学模式中固定的上课时间和地点以及单一的考核模式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上的主动性。而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成为了一种新的潮流,将传统教学方法与互联网相结合可以打破传统教学课堂的时空限制以及单一的考核模式,使学生可以以学习兴趣及需求为导向,自由选择上课内容、时间与地点,且可通过观看视频对不甚了解或感兴趣的实验操作的细则及注意事项进行反复学习,随时随地通过单元评测完成自我测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 慕课在中药化学实用技术实验中的应用

“互联网+”是一种利用互联网的平台、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领域创造的一种新生态,慕课就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3]。慕课的全称为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音译自其缩写“MOOC”,含义为大规模开放的网络课程,具有大规模性、开放性和网络性[4]的特点。以互联网为基础,慕课辅助教学可以使学生打破上课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以学习兴趣及需求为导向,自主地选择相关课程,灵活的安排学习时间,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针对医药类高职高专院校中药化学实用技术实验的教学现状,引入慕课辅助该实验课程的教学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1)慕课的核心概念是“微课程、小测验、实时解答、学习自由”,主要载体是10 min左右的微视频[5]。因此,教师可以将每一个实验内容以及实验中涉及到的煎煮法、回流提取法等基本提取方法和萃取法、薄层色谱法、柱层析色谱法等分离方法的具体操作分别制作成微视频,让学生可以通过慕课提前了解实验过程和步骤,掌握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注意事项,提高课堂效率,使实验能够顺利进行。

(2)中药化学实用技术实验慕课不仅有实验操作的微视频,还有PPT与视频相结合的理论知识讲解,开放性使得慕课具有资源共享的优势,因此,学生们可以在慕课上通过理论课的教学PPT和视频学习实验中涉及到的理论知识,弥补实验课超前导致的理论知识缺乏的不足。此外,对于因事或因病请假不能出席实验课堂亲自动手操作的学生来讲,他们可以通过实验视频观察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并思考,这样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他们课堂缺席遭受的损失,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3)慕课不仅提供视频教学,还提供了“小测验、话题讨论”等教学互动。教师可以根据实验进度在下一次实验前开放相应的单元测试,一方面可以检查学生对上节实验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从而督促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单元测试的检测结果还可以算入实验考核的成绩当中,从而改变实验课考核评价单一的现状,更好地对学生实验课成绩进行评价。教师还可以在讨论区设置问题以引导学生思考学习,学生通过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体现互交性,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也可以在自主学习或课后总结的过程中,以发帖的形式提出问题请老师答疑。此外,任课教师还可以通过各项视频和任务的参与程度、讨论交流活跃程度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以及他们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4 结语

中药化学实用技术是一门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药中化学成分的学科。该课程既是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基础化学学科的延伸,也是中药炮制技术、中药制剂技术、中药制剂检验技术等中药学专业及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生产综合实训的基础,具有很强的应用型和实践性,因此,《中药化学实用技术》实验教学作为该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慕课作为实验课堂教学的补充能让学生更好地完成实验预习工作,使学生上课之前了解实验流程,对实验步骤拥有初步印象,在上课时能与老师形成良好的互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基于慕课的中药化学实用技术实验教学方法把学生放在了学习的主体地位,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实用技术实验课中药
有机旱作落地生根 实用技术推广见效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汽车实用技术》杂志
《汽车实用技术》杂志
密林深处——“从写生到创作”的水墨实验课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有趣的实验
“中药零食”怎么吃
水利先进实用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