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教学中音乐的辅助作用

2019-01-30 15:28李素玲
中学语文 2019年18期
关键词:课文内容诗文语文课

李素玲

如何做到语文课堂教学最优化, 使学生的审美得以启发,情感得以培养,思维得以拓展,应该是每个语文教师不断思考的问题。 新时期的语文涵盖面广,内容丰富,如果语文老师不囿于单一的语文课本,本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宗旨,将研究的目光转向语文之外的广阔领域, 音乐应以其独特的效能魅力为语文课吹入一缕清新的春风,让语文课生动起来。

语文课上运用音乐辅助教学, 不能只是作为一种简单的工具,为了活跃气氛,而应该在功能方面进行尝试研究。 想让音乐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让音乐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情感素养及审美品质服务,还要进行更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

一、从课本内容看语文与音乐的关系

文学和音乐自诞生起就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有的文学作品就是为音乐而作, 有的音乐是以文学作品为灵感。 翻开语文课本,那些优秀的范文都与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1.课文内容就是对音乐意境的展示。 如《琵琶行》《赤壁赋》等。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情感,融入作者创设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播放音乐是最好也是最直接的教学手段。 如教学《琵琶行》时,播放琵琶曲《十面埋伏》,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大弦嘈嘈如急雨”的疾风暴雨,体会“小弦切切如丝雨”的温润细腻,欣赏“间关莺语花底滑”的婉转柔嫩……感觉到琵琶女演奏技艺的高超, 体会作者对音乐描写的准确精妙;教学《赤壁赋》时,给学生播放洞箫古曲《平湖秋月》,感受“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幽深意境,体味到“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的艺术效果, 把握作者由乐转悲的感情变化……播放表现文章内容的乐曲更能拉近学生与诗文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获得更直观、更深刻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体味作家作品的表现力及感染力。 增强学生学习诗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2.有很多文学作品可以借助用它创作的音乐来理解文字中表现的情感。 比如,学习一代词宗李煜的《虞美人》,播放据此创作的同名歌曲,帮助学生启动联想和想象,领会作者愁恨的悠长深远、汹涌翻腾,体味作品体现感情的力度和深度,感受作品幽深愁苦的意境;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名作《一剪梅》,也有名为《月满西楼》歌曲,学习这首词时,以《月满西楼》辅助教学,可以再现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二人心心相印、情笃爱深,相思却又不能相见的无奈思绪, 进一步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温庭筠的《菩萨蛮》,也被谱了曲传唱,学习时,播放这首歌曲, 很容易引领学生进入诗中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

因为客观条件有限,学生的想象力受到制约,有时候文字表现的意境学生难以感悟, 而音乐展现的内容更直观,更能引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 音乐辅助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3.语文教学可以用意境相仿的音乐来辅助教学。这一类作品涉及面极广,比如,学习《荷塘月色》时,播放同名歌曲,让学生很快进入清新、静谧的月下荷塘,感受闪烁迷离、朦胧淡雅的荷塘月色,激起学生无穷的遐想,感受这诗一般的意境;学习《雨巷》,以同名歌曲辅助教学,那像丁香一样姣好美丽、高雅圣洁的姑娘从眼前闪过,那种“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的意境自然呈现……学习诗文时,用意境相仿的音乐来辅助教学,让学生更好地走入作品的情境,产生内心的共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选择和课文内容或意境相关的音乐来辅助,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音乐的方法

选择好了相关的音乐,还得能灵活合理地运用,让音乐真正为语文教学服务,避免把语文课上成音乐课。

1.导入课文时恰当运用音乐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 语文教学中,导入新课至关重要。 教学时,教师可以选用与课文内容或意境相适应的音乐,直接以音乐导入。 也可以在背景音乐中, 用包含激情的语言声情并茂地引领学生进入文章意境,激发学生情绪,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快速进入课文内容。 比如,教学《孔雀东南飞》时,选用小提琴曲《梁祝》,一曲柔美、深情的旋律,一段耳熟能详的爱情故事,可以让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情境,了解另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学习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时,可以播放《国际歌》,让那雄浑的旋律在教室回荡,再以深沉有力的声音说出“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教室氛围肃穆庄重,对无产阶级领袖的崇敬感,会在学生的心中油然而生,为学生学习这篇课文、了解马克思这一无产阶级伟大领袖奠定情感基础。

用音乐导入,让学生带着对音乐的感悟,对课文生发似曾相识的感觉,找到音乐和文字的相通点,产生审美情感的交流,对文章内涵有更深的了解。

2.诵读时的音乐运用

诵读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诵读可以加深学生对诗文的理解, 培养语感, 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配乐朗读更能沟通人的艺术感觉,在音乐的感染下,对文章的内容和文学意境有更多的启发和感悟。 文章的情感和意境在诗文和音乐相互激发中, 更加丰富和深刻, 使文章具有更大的感染力,从而使学生增进了对课文的感知和理解。 比如,学习《春江花月夜》时,配以《春江花月夜》古曲,让诗文在古雅清越、悠游淡远、恬静淡泊的乐曲声中,感受游子思妇的离愁别绪,体悟诗歌空灵纯美的意境。 在文字和音乐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联想和思考。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尤其语文教学更应该持有包容的心态,在教学中融合各种方法,尤其是灵活有效地运用音乐,不仅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寓教于乐,还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更感性地体会作者情感,进而启发学生的联想想象,提升学生的学习思维,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课文内容诗文语文课
“以文为诗”辨正——从诗文之辨看韩愈长篇古诗的节奏处理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极相思·检翻旧日诗文
语文课上做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