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就业困难毕业生精准帮扶路径探析

2019-02-02 04:02杨小娟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困难毕业生

杨小娟

摘  要高职院校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与难点。面对当前高职院校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现状,高职院校应积极作为,秉持“一个目标”,建立健全精准帮扶“两个体系”,做实“三个项目”,抓好“四个方面”,实施“五位一体”精准帮扶工作。

关键词高职院校;精准帮扶;就业困难毕业生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19)04-0023-04

2015年11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首次将“精准化”指导思想运用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通知》要求高等学校在學生就业过程中要“大力提高就业指导服务能力”,“建立精准推送就业服务机制” [1]。2016 年2月和3月教育部分别下发了《关于做好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以及《关于开展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精准就业服务工作的通知》,对高校落实精准化指导思想下的就业工作作出了更具体更全面的指导要求。明确提出高校要“重点关心家庭困难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农村生源毕业生、残疾毕业生等各类就业困难群体,做到精准帮扶,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就业创业” [2]

根据国家相关文件要求,高职院校及就业指导相关工作人员和高职教师应积极探索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精准帮扶模式,多方位多举措地提高就业困难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形成切实有效的就业困难毕业生精准帮扶模式。

一、高职院校就业困难毕业生精准帮扶现状

(一)指导就业创业师资力量不足

就业困难群体的精准帮扶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精细而复杂的育人活动,对指导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指导教师既要具备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知识,也要具备扎实的实践经验。当前,多数高职院校从事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教师队伍质量欠佳。一方面,负责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师资力量薄弱,专业指导教师短缺,不能满足日常就业指导工作需要。较多的高职院校将一部分毕业生就业工作委托给辅导员[3]。辅导员承担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辅导与安全教育工作,也很难有较多时间与精力对就业困难群体实行“一对一”的精准帮扶。另一方面是精准帮扶理念实践时间还较短,就业指导教师队伍普遍缺乏精准帮扶经验以及系统的专业化培训。

(二)就业指导针对性较低,面向就业困难毕业生的能力帮扶有待完善

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主动性不强,部分高职院校就业相关部门对就业市场和企业人才需求的调查研究不够,对就业市场的需求变化缺乏系统分析,针对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数量很少。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课题组对高校未就业学生进行调查显示,这些学生对自身以及就业形势把握不准确,所在学校又缺乏针对性职业指导,导致在求职过程中定位过高影响顺利就业。其次,为就业困难毕业生提供精准优质实习锻炼机会与精准就业能力培训,高职院校做的还未到位。

(三)就业困难毕业生信息获取不精准,未提供有效就业信息

受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导向,目前各高职院校能够做到将家庭贫困毕业生、残疾毕业生相关信息有效整理与汇总,但是对学业困难、心理和人际沟通等方面存在障碍的毕业生还未做到有针对性的信息收集,导致高职院校对就业困难学生的相关信息没有精准获取。另一方面,由于受家庭经济条件、社会资源限制以及自身就业期望等因素影响,拥有精准的岗位信息对就业困难毕业生显得更加重要。高校招聘会、人才市场招聘会以及网络平台的就业信息具有普遍性,未对就业困难毕业生提供专项渠道,难以满足就业困难毕业生如少数民族、残疾毕业生的求职需求,因此导致就业困难毕业生由于自身条件限制在求职竞争中无法有效获取就业信息。

二、高职院校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难成因分析

(一)社会环境因素

从宏观环境来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社会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调结构、去产能”的宏观环境,使得企业人才需求收紧,这无形中减少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机会,进一步加剧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竞争。另一方面,虽然近几年国家比较重视职业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的发展,但是就业市场对高职学生认识还存在较大偏差,社会认同度较低;社会也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人才评价机制,唯学历的招聘观仍然是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因素。面对大量的优质人才涌入就业市场,企业必然提高招聘门槛。很多企业招聘员工只注重学历而忽视技能,这使得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处于极大的劣势地位甚至是丧失就业机会。最后,就业市场仍然存在性别就业歧视,使得高职女性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

(二)教育部门及高职院校因素

在国家或政府支持的高职院校改革过程中,受资助的大多是重点高职院校或者是一些高职院校的重点专业、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涉及到高职院校的专业和学生的“面”还较窄,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这些年所作的这些改革示范带头作用还未充分显现。另外,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的开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高职学生提高技术技能的热情,但是也不乏有高职院校在大赛准备过程中并没有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对象仅仅是几个参赛学生,其他未参加比赛的高职学生仍然接受的是“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部分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时代要求。

(三)家庭因素

高职教育在国内发展时间相对较短,与本科教育相比属于“次等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在很多家长心目中,高职名声比不上本科院校。因此对待子女就业问题时,认为高职毕业生没有本科毕业生有前途找不到好工作,从而对子女的就业问题显得淡漠不积极。其次,就业困难毕业生一部分来自贫困家庭,父母受教育水平低,对子女的就业要求更注重短期经济效益,较少考虑职业前景与求职学生的兴趣爱好,也不能在子女的求职过程中给予积极有效的引导或者利用自己的政治经济地位帮助子女就业。

(四)学生自身因素导致的就业困难

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妄自菲薄,认为自身在未来竞争中不占优势,形成对别人盲目崇拜而又缺乏提升自我的动力。随着社会经济转型与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日益多元化,新职业层出不穷。青年学生们的思想观念以及价值观也日益多元化,表现在求职就业过程中的“慢就业”“闪辞”现象。笔者在多年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发现,当前大部分毕业生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人生目标不明确,对于职业选择以及职业规划缺乏主动性,缺乏良好的择业观。即便很多高职院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不少学生对其没有给予充分重视,也没有多少学生按照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要求去思考未来职业目标选择。

三、高职院校就业困难毕业生精准帮扶路径探析

(一)秉承提高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与就业质量的工作目标

高职院校要秉承“以生为本、为生尽责”的工作理念,以父母之心帮扶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根据社会经济建设和区域行业经济发展需要,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注重就业困难毕业生精准帮扶顶层设计,相关职能部门、教学单位齐抓共管,将精准帮扶就业困难学生贯穿于学生入学教育、日常学习、毕业就业的各个阶段,坚持“资助”与“育人”相结合,分类施策、分类引导、分类育人。院系层面认真收集就业困难学生相关信息,建立帮扶档案,成立就业困难学生帮扶小组,开展“一对一”精准帮扶。各专业相关负责人需要协助就业指导工作人员认真搜集与本专业相关的岗位需求信息,及时发布;不定期举办专业相关或者行业专场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促进毕业生就业,实现“自助—他助—助人”的良性循环。

(二)建立健全就业困难毕业生精准帮扶服务体系与帮扶工作考核体系

对就业困难毕业生的精准识别是帮扶服务的第一步。高职院校要改变以往被动的认定模式,就业指导部门应联合教学单位和学工部门,主动寻找就业困难学生,相关就业指导教师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及时掌握就业困难潜在对象,建立就业困难学生档案库以及就业状态动态管理数据库,精准了解未就业原因,跟踪服务指导,开展针对性辅导与精准推送岗位信息。建立完善的“奖、助、贷、补、免”资助体系,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经济帮扶,就业指导。采取党员责任区、顶岗实习指导教师以及相关学生工作者协力合作制等多项切实可行的措施,定期了解就业困难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一对一”交流,把握他们的求职需求,对就业困难毕业生档案数据进行动态管理,及时调整帮扶方案。

另一方面,健全精准帮扶工作考核体系。高职院校应制定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办法,明确工作职责,并将对就业困难毕业生精准帮扶成果纳入教学单位以及就业指导工作者的考核指标。学院领导要支持就业指导部门深入检查、督促各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将精准帮扶就业困难毕业生工作列入检查与督促的重要内容。

(三)做实教学改革项目、就業困难毕业生综合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和“一对一”帮扶项目

高职院校各专业应紧随经济发展与就业岗位要求适时进行教学改革,把就业工作延伸至招生、专业设置、课堂教学、思政教育、实习实践等多个环节,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引入新思维新手段丰富教学手段,使培养出来的人才满足就业市场的技术技能需求以及综合素质需求。构建专业理论课、实践课+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课程相融合的课程教学体系。各专业应将就业创业内容融入到相关专业课程中;利用就业创业网络课程、沙盘等教学手段开展就业创业教育。教师能够借助互联网+思维,借助移动学习终端,时刻掌握班级学生学习状态、学习效果,对学习困难学生要精准帮扶,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并在学业方面给予帮扶,帮助学业困难学生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防止因学业成绩不理想影响后期就业。

就业困难毕业生在就业心理、与人沟通交流以及专业技术技能方面较弱,高职院校应专项开展针对就业困难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培训,提升就业困难学生自信力、理解力、沟通力、协调力,专业课教师协助就业困难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的专项培训,改善就业困难学生技能弱的情况,满足岗位技术技能需求。进行就业能力项目培训,用实战来锻炼就业困难学生的面试技巧和应变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教学单位以及各专业根据不同就业困难学生类型,采用小班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举办能力提升训练班,提高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高职院校要建立有关就业困难学生精准帮扶制度,推行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建立学院党政领导总负责、分管领导亲自抓、教学单位负责人分工负责帮扶体系。对就业困难学生精准识别分类,根据不同困难类型,制定个性化就业帮扶方案,实现“一对一”精准帮扶,切实做到“一对一”谈心谈话,“一对一”指导,“一对一”工作信息推荐,帮助就业困难学生落实就业岗位,并实时跟踪就业困难学生入职状态。

(四)抓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就业心理疏导工作;抓好毕业生基层就业工作;抓好少数民族学生、残疾学生的就业工作以及毕业未就业学生的相关后续工作,促进就业困难学生就业

抓好各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就业心理疏导工作,通过精准的咨询与辅导,有效帮助就业困难学生解决在求职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坚持思想引导与心理疏导相结合,辅导员以及相关“一对一”帮扶教师从思想上引导就业困难学生把握国家与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分析就业市场新态势,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辅导员与心理咨询老师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淡化自卑、焦虑情绪,勇于面对困难形成积极处事与就业的心态。

抓好毕业生基层就业工作,积极引导毕业生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确定自己的职业选择方向,到经济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去就业,鼓励毕业生走进农村就业创业,走进基层,面向艰苦行业就业。

抓好少数民族学生、残疾学生的就业工作。少数民族学生与残疾学生群体是精准帮扶的重点与难点。高职院校从学生入校开始就要做到精准帮扶,根据该群体的家庭与学生自身情况减免学费,做好资助工作,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就业时重点关注,重点推荐,精准服务,多方位促使少数民族与残疾学生顺利就业。

抓好毕业未就业学生的信息收集与跟踪服务,精准帮扶。建立未就业学生台账,掌握他们的家庭情况、个人生活情况、就业需求情况,从而精准提供岗位信息,将精准帮扶贯穿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工作全过程。

(五)建立联动机制,精准推进就业渠道拓展,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建设创新创业平台,稳步推行精准帮扶日常工作,全力保障就业困难毕业生順利就业

首先,推动政府、高职院校、用人单位等多种力量建立联动机制,协同合作保障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高职院校建立就业困难群体精准帮扶高层领导责任制,进行精准帮扶工作的制度设计,院校其他各职能部门协调联动相互配合,使得就业困难学生的精准帮扶工作具有实践性、可操作性。政府部门出台政策引导企业积极吸纳就业困难学生实习就业。

其次,精准推进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渠道拓展工作。高职院校要准确把握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意向行业、区域,并结合生源分布以及往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制定就业困难学生就业渠道拓展方案。高职院校与周边省市人才服务中心要积极联系,建立人才输出与服务关系,与专业有高度相关的行业企业有效对接,将开拓的企业资源充分交流吸收,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吸纳学生就业。结合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项目,依托教学改革提升就业困难学生技术技能;依托国家“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农村特岗教师等项目,引导就业困难学生到社会经济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就业。

第三,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搭建就业困难学生与用人单位的洽谈平台[5]。精准掌握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并与就业困难学生素质能力精准匹配,实时准确掌握就业困难学生求职面试情况,以便给予后续指导;构建精准的就业信息服务系统,精准收集每一位就业困难学生的相关信息,充分挖掘各类数据,发现并解决就业困难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障碍。

第四,精准建设创新创业学习与实践交流平台,多元驱动就业困难学生就业。高职院校要立足本校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专业水平优势,架构多元化多维度的创新创业平台。例如,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形成了包括校企合作、校内实践教育基地、创新创业培训与竞赛以及校内创业孵化基地以及大学生创业科技园项目的多元化平台,以创业助推就业困难学生就业。

最后,稳步做好精准帮扶日常工作,提升精准帮扶工作水平。做好就业困难学生精准帮扶工作,需要准确完成相关学生的具体信息录入工作,做好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工作,以及用人单位人才需求调查工作,毕业生对学院就业指导工作满意度调查,精准收集人才市场相关岗位信息,做好学生就业情况实时跟踪与数据统计与上报,把握国家政策法规,精准发放就业补贴等一系列就业相关工作。

总之,高职院校就业困难毕业生精准帮扶工作是一项系统而又艰巨任务,高职院校各部门、教学单位要相互协调形成合力,建立帮扶机制,为就业困难毕业生顺利就业提供切实保障与机会。同时高职院校学生也要正确认识自我,提升自我,赢得就业市场的通行证。

————————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EB/OL].(2015-12-23)[2019-05-06]. http://www.huaue.com/jy/2015122385816.htm.

[2]李克强.在就业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J].求是,2016(14).

[3]张静.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路径探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9(2):53-57.

[4]莫荣,陈云,汪昕宇.关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J].中国劳动,2018(1):4-14.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困难毕业生
Challenges Build the Team困难中遇见团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优化策略探析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选择困难症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与优化分析
如何给高职学生上好就业指导课
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