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敷贴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评价

2019-02-07 05:30裴霁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年28期
关键词:穴位敷贴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效果

裴霁

【摘要】目的 评价对患有慢性肾小球炎疾病患者的实施穴位敷贴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治疗过程中对护理措施的满意度。方法 研究共选择60例对象进行观察与研究,这些对象是从2017年8月~2018年7月本医院就诊的慢性肾小球炎患者中选择的,以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组,分成对照组(n=30,常规中药治疗)与实验组(n=30,常规中药联合穴位敷贴治疗)。记录并评价两组患者的24小时尿蛋白排泄率、治疗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24小时尿蛋白排泄率、治疗总有效率与护理满意度三项指标的结果均优于对照组,且存在明显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仅使用常规中药治疗相比,在其基础上增加穴位敷贴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加优异,患者的24小时尿蛋白排泄率显著降低,且治疗总有效率与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可做推广。

【关键词】穴位敷贴;常规中药;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28..02

慢性肾小球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且很容易发展成慢性肾衰竭,对患者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影响极大,笔者认为可在常规中药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穴位敷贴进行治疗,为分析效果做了本次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共选取2017年8月~2018年7月本医院就诊的慢性肾小球炎患者60例对象进行观察与研究,以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组,分成对照组(n=30,常规中药治疗)与实验组(n=30,常规中药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患者中,男21例,女9例;年龄41~67岁,平均(51.15±6.53)岁;实验组患者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43~68岁,平均(51.23±6.24)。处理两组患者的性别之比与平均年龄,结果表明两组患者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可进行对比研究,且有价值。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中药进行治疗,中药成分为:30 g黄芪、20 g菟丝子、20 g石韦、20 g炒党参、20 g炒山药、20 g丹参、15 g炒白术、15 g茯苓、15 g泽泻、10 g当归,水煎,取出汤汁200 mL,每天服用两次[1]。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增加穴位敷贴进行治疗,每取黄芪3个单位则取出白术、石韦、丹参各一个单位,以该比例取药,将药物磨成粉末状后加入蜂蜜与姜汁进行搅拌,制成药剂60 g,以单侧阴陵泉穴、单侧脾俞穴为一组穴位,以单侧肾俞穴、单侧足三里穴为一组穴位,选择一组穴位进行敷贴,两天后换一组穴位,连续敷贴3个月[2]。

治疗的过程中配合以护理干预,包括:饮食指导,以少盐、清淡、利尿且易消化的食物为主;用药指导,监督患者按照医嘱用药;运动指导、心理辅导、日常照顾等。

1.3 评价标准

①收集患者24小时内排泄的全部尿液并对其中蛋白质的含量进行测量,记录后作比较。②以患者的24小时尿蛋白排泄率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痊愈:患者的24小时尿蛋白排泄率小于每升10 mg,改善:患者的24小时尿蛋白排泄率在每升10~20 mg,无效;患者的24小时尿蛋白排泄率在每升20 mg以上[3]。③制作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为所有护理措施,患者的回答标准为满意与不满意,回收后统计结果并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性别之比、24小时尿蛋白排泄率、治疗总有效率等数据均使用SPSS 22.0软件验算,x2检验计数资料,并使用(n/%)作为表现形式,t检验计量资料,并使用(x±s)作为表现形式。以P值和0.05的关系作为评价对比数据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的标准,小于说明存在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反之则无。

2 結 果

2.1 两组24小时尿蛋白排泄率进行对比

记录两组患者24小时排泄的全部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后24小时尿蛋白排泄率为(28.57±9.02)mg/L,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24小时尿蛋白排泄率为(14.15±7.13)mg/L。将对照组与实验组的24小时尿蛋白排泄率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24小时尿蛋白排泄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693,P<0.05)。

2.2 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情况

表1内容为详细数据,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有明显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回收调查问卷并统计

对照组患者中有20例患者满意,10例患者不满意,满意度为66.67%,实验组患者中有29例患者满意,1例患者不满意,满意度为96.67%,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情况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有显著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167,P<0.05)。

3 讨 论

慢性肾小球炎又被称之为慢性肾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水肿、蛋白尿、高血压等症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影响极大,且该疾病病程长,发展缓慢,很多患者最终会出现肾功能衰竭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极大的威胁。

临床上常使用中医对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良好且无副作用,但中药的苦涩味道会使得很多患者难以坚持服用,影响到治疗效果,且药效发挥较慢。为此笔者认为可在常规中药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穴位敷贴进行治疗,本研究中的药膏成分有白术、丹参、黄芪、石韦四种药物,具有补肾、活血、清热、健脾的效果,将这些药物制成的膏药贴于患者的穴位处可以使药效迅速发挥,直达病灶,效果显著,与此同时配合以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治疗效果[4]。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24小时尿蛋白排泄率低于对照组,且有明显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常规中药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穴位敷贴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治疗的效果更加良好。

综上所述,与仅使用常规中药治疗相比,在其基础上增加穴位敷贴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加优异,患者的24小时尿蛋白排泄率显著降低,且治疗总有效率与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可做推广。

参考文献

[1] 金海林.穴位敷贴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治疗中的效果[J].双足与保健,2017,26(02):9-11.

[2] 陈德兴,廖锦芳,陈 鸿,等.肾安合剂配合穴位敷贴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16,35(36):4-6.

[3] 孙正伟,孙 伟.穴位敷贴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5,30(12):1838-1840.

[4] 陈德兴.肾康合剂配合穴位敷贴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1):183.

本文编辑:赵小龙

猜你喜欢
穴位敷贴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效果
细胞粘附分子CD44在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外周血表达水平
贝那普利联合不同药物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观察
贝那普利联合不同药物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效果探讨
氯沙坦钾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尿酸的影响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
良肢位设定联合穴位贴敷对治疗脑中风患者肢体痉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