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实施健康教育促进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分析研究

2019-02-10 04:04徐兰英金云妹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50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肢体神经功能

孟 见,徐兰英,金云妹*

(苏州相城人民医院,江苏 苏州 21500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饮食结构发生了改变,导致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不断攀升[1]。脑卒中属于临床中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脑卒中患者的存活率不断提高。但在发生脑卒中的患者中有超过一半以上的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后遗功能障碍,直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在脑卒中的早期开展临床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恢复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延缓患者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提高患者远期预后效果。为了分析早期实施健康教育对脑卒中患者临床康复的意义特进行本次研究,现将研究成果进行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8月~2019年1月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71例,男92例,女79例,年龄35岁到97岁,按照随机数据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86例,对照组85例。观察组中男性45例,女性41例,年龄在47~91岁之间,平均年龄55.5岁,其中脑出血43例、脑梗死43例;对照组中男性47例,女性38例,年龄在35~97岁之间,平均年龄56.2岁,其中脑出血41例、脑梗死44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纳入和排除

纳入标准:经头颅CT或MRI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脑卒中,并且临床诊断符合《各类脑血管病临床诊断要点》中脑卒中的诊断标准[3],患者均为初次发病、病情稳定且意识清晰,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存在严重肝肾、心肺器官功能异常疾病,恶性肿瘤患者,认知和意识功能障碍,患者存在肢体残疾情况,意识不清不能表达正确想法的患者。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开展常规脑卒中治疗后护理,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并开展功能锻炼指导及健康教育指导。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干预[4]。1.3.1 制定康复计划

先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由专业护理人员经过培训后负责患者早期康复训练,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恢复平稳后再根据各阶段进行实施。

1.3.2 心理护理干预

对患者开展心理康复护理干预,患者处于昏迷阶段时,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操作过程中可轻声告知患者即将进行的操作,待患者苏醒恢复意识后,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并告知将要进行的护理操作,让患者接受自己已经发生脑卒中的事实,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早日康复的信心,与患者积极沟通了解其心中想法,排除患者心中疑虑,缓解患者恐惧、紧张、悲伤情绪,利于后续工作的开展和进行;对患者家属同时进行心理干预,让家属采用支持疗法或认知疗法支持患者临床治疗。

1.3.3 吞咽功能训练

神志清楚的患者入院24小时之内需对患者进行吞咽障碍评估,使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估,如洼田饮水试验≥4级,指导患者留置鼻饲管,给予相应的饮食护理。如洼田饮水试验≤3级则给予患者正确的饮食指导,通过选择食物的形状,控制一口量,采取正确的进食体位预防误吸。对患者的咀嚼肌和舌肌进行按摩,将舌头尽量向外伸,然后在进行闭口上下齿反复咀嚼联系,患者如舌头不能自行活动,让后在用纱布持舌进行左右上下运动,对患者咽部进行冷刺激,轻轻刺激患者咽后壁,让患者做空吞咽动作,每天训练3次。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

1.3.4 康复护理

在急性期康复护理操作中,待患者苏醒体征稳定后,可指导患者开展床上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康复训练以侧卧位为佳,在间隔2~3小时应帮助患者翻身,患者肢体下应防止软枕垫,避免关节发生水肿、痉挛、压疮等,每天对患者肢体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在床上可进行被动训练,首先锻炼健侧肢体再锻炼患侧肢体,每次训练时间在15~20分钟,训练动作由小动作逐渐过度到大动作,活动强度由患者感觉酸胀为佳[5]。

1.3.5 运动训练

随着患者病情改善可采用卧位、站位、步行等姿势进行平衡训练,每次训练30分钟,在平行杠辅助下帮助患者练习,患者下床后可先训练站立,需要护理人员帮助和陪同,站立训练稳定后可开展轮椅帮助下步行训练,每次5~10分钟。

1.3.6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患者恢复期康复应以生活自理能力和语言能力训练为主,护理人员可借助录音机从单音节逐渐向复杂音节过度,逐渐训练患者语言功能,日常自理能力训练可按照患者日常活动为主,从吃饭、洗漱、穿衣、如厕等简单动作开始,在患者出院时对家属进行康复训练内容指导,保证康复护理的延续性,在患者出院半年时间内每月固定时间进行电话随访。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自理能力、痴呆程度及脑卒中症状情况进行评价,采用NIHSS评分评价患者神经缺损情况,得分越高则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越严重;应用ADL评分评价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得分越高则自理能力越好;采用MMSE评分评价患者痴呆程度,患者得分越高则痴呆程度越严重;采用SDS评分评价患者脑卒中临床症状,得分越高则症状越严重。

1.5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到的相关数据资料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处理,当P<0.05则组间数据差异显著。

2 结 果

护理前观察组NIHSS评分(31.01±2.34)分、ADL评分(51.13±6.32)分、MMSE评分(23.05±2.14)分、SDS评分(76.62±5.03)分,对照组NIHSS评分(30.88±2.51)分、ADL评分(53.67±4.98)分、MMSE评分(23.11±2.08)分、SDS评分(76.51±5.12)分;护理后对照组NIHSS评分(19.71±2.71)分、ADL评分(62.33±5.38)分、MMSE评分(16.92±2.00)分、SDS评分(62.34±5.28)分,观察组NIHSS评分(16.37±2.40)分、ADL评分(73.24±5.04)分、MMSE评分(12.67±2.07)分、SDS评分(49.51±5.12)分。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NIHSS评分、ADL评分、MMSE评分、SD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NIHSS评分、ADL评分、MMSE评分、SDS评分比较数据差异显著(P<0.05)。

3 讨 论

近年来脑卒中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并且出现年轻化发展趋势,脑卒中致死人数不断增加,已经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6]。随着神经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发现脑卒中后脑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均有较高的可塑性,并且赢得了相关学者的广泛共识,相关研究表明在脑卒中康复时期越早介入康复训练越有利于患者康复,通过早期的康复干预能够避免患者神经缺损情况发展,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7]。通过本次研究显示,在脑卒中发病后早期开展康复干预,从心理、行为、语言、健康教育等多方面进行干预,能够帮助患者恢复神经功能和肢体功能,利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从而增加病灶周围的神经通路,使中枢神经代偿功能得到恢复。综上所述,在脑卒中患者中开展早期护理康复训练能够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和神经功能,帮助患者加快康复速度,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肢体神经功能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