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措施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效果

2019-02-10 04:04苏兴会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50期
关键词:监护室颅脑气管

苏兴会

(江苏省新沂市人民医院急诊监护室,江苏 徐州 221400)

研究将选取本院急诊监护室2017年1月~2018年12月间38例行气管切开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通过实施集束化护理措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具体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出38例重型颅损伤脑患者进行研究,均收治于本院急诊监护室2017年1月~2018年12月间,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依从性良好,均经头部CT或MRI检查确诊为重型颅脑损伤,排除了合并心肝肾功能不全、精神障碍及脑部病变史病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20例,对照组18例。实验组中,男12例,女8例,年龄35~68岁,平均年龄(51.5±2.5)岁,发病至入院时间0.4~5 h,平均(2.52±1.10)h,GCS评分3~5分,平均(4.1±1.1)分;对照组中,男11例,女7例,年龄33~66岁,平均年龄(49.5±2.1)岁,发病至入院时间0.4~7 h,平均(3.53±1.21)h,GCS评分3~6分,平均(4.5±2.2)分。两组患者以上及其他病例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行气管切开术,术后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并开展常规身体检查,对脱水剂剂量及用药时间合理调整;呼吸道湿化,给予有效的翻身拍背,保持呼吸通畅;常规皮肤护理、定期翻身,预防压疮。实验组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法为:(1)及早安置胃管,保持营养正常供给,促进肠道功能恢复;(2)做好导尿及通便。做好导尿及通便可避免引起血压及ICP升高,如果患者3 d未排便,可给予缓泻剂促进通便,使用滑润性泻药,包括开塞露、石蜡油等,避免使用大量高渗透液灌肠。(3)预防引流管堵塞及渗漏。对引流系统各个接口仔细检查,如果发现渗漏,及时对管道更换,对于头皮渗漏,及时将切口缝合并更换敷料。检查引流袋,对液体颜色及液体量观察,对引流系统管路有无堵塞判断,发现堵塞及时处理。(4)做好体温控制。体温升高会增加脑组织代谢,增大血流,升高ICP。可以采用持续物理降温,比如冰毯,肛温控制在31℃~36℃之间,做好基础护理,可用镇静剂预防寒战,做好日常保暖,经常变换体位,预防冻伤。(5)预防逆行感染。遵循无菌操作,在留置引流管及光线探头时,做好碘伏局部湿敷,在到其他监护室检查时,将监护拆下时要将引流器夹闭,且不能对引流袋上提,以对液体管理中逆流进行预防。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感染及并发症情况观察与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中数据资料全部用SPSS 20.0软件包统计处理,n(%)表示感染发生率、并发症情况,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实验组未发生感染,对照组1例肺部感染、1例下呼吸道感染、1例泌尿系统感染,感染率为16.7%,两组感染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仅出现1例窒息,并发症发生率5.0%;对照组1例窒息、2例引流管阻塞、1例颅内血肿,并发症发生率为22.2%,两组并发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重型颅脑损伤无法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容易引发周围性呼吸衰竭,使病情加重[1-2]。通过行气管切开术可以将呼吸道通畅度改善,将呼吸困难有效缓解,但是术后容易继发感染并出现相关并发症,威胁到患者生命健康[3-4]。集束化护理是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是指护理人员依据临床整理出的循证基础治疗及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具体的护理服务[5-6]。比起常规护理干预,集束化护理干预始终围绕患者疾病特点、病情表现开展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此次对重型颅脑行气管切开术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基于患者容易术后出现感染及相关并发症,而实施相关预防性的护理措施,包括做好导尿及通便干预、预防引流管堵塞与渗漏干预、预防逆行感染干预、控制体温干预等,最终结果显示,实施集束化护理的实验组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常规干预的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行气管切开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了术后感染及并发症发生率,值得采用。

猜你喜欢
监护室颅脑气管
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医学监护研究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床旁超声与移动DR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应用比较
新型多功能气管切开堵管器的制作与应用
气管镜介入治疗并发大咯血的护理体会
67例颅脑疾病神经介入的诊断及治疗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术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作用
吸入式气管滴注法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