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患者术前睡眠状态及麻醉效果的影响分析

2019-02-11 07:34李文娇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19年8期
关键词:负性麻醉差异

李文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合肥,230036)

心理护理是一项针对心理问题采取的护理措施,本研究为探讨心理护理对患者术前睡眠状态及麻醉效果的影响,针对200例手术患者开展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手术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中男53例,女47例,年龄20~57岁,平均年龄(38.75±13.42)岁;观察组中男52例,女48例,年龄21~59岁,平均年龄(39.24±13.57)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经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

1.2 纳入标准 1)具备手术指征,行手术治疗,术中麻醉方式均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2)年龄在18~60岁之间;3)对研究知情同意。

1.3 排除标准 1)存在麻醉禁忌证;2)存在精神障碍、意识障碍;3)合并严重感染;4)合并高血压、糖尿病。

1.4 护理方法 对照组术前实施常规护理,术前告知患者具体的手术时间,做好手术准备工作。观察组术前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具体为:1)心理疏导:结合患者文化程度、理解能力、年龄特点,与患者亲切交流,鼓励患者勇敢表达内心想法,了解其真实想法,对其想法予以充分尊重,总结患者的心理问题,对其进行针对性疏导和安抚,给予患者支持、鼓励以及关心,并向患者列举既往手术成功的相同病情案例。2)音乐护理:根据患者喜好,为其挑选舒缓轻松的音乐,采用音乐播放设备播放,在安静室内音量约为25~30 dB,可根据环境对音量予以调节。3)睡眠护理:以“提高患者睡眠舒适度”为护理目标,每日定时熄灯,降低夜间各类监测仪器的声音,由患者自行选择床上用品,为患者创造舒适、贴心的睡眠环境。

1.5 观察指标 比较2组:1)负性情绪评分,评估工具为焦虑自评量表(SAS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DS量表),总分均为0~100分,得分越高,负性情绪越严重[1],分别于护理前(入院第1天)、护理后(手术前1 h)评估;2)睡眠质量评分,评估工具为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量表),总分为0~21分,得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2],分别于护理前(入院第1天)、护理后(手术前1 h)评估;3)麻醉效果,分为优(术中切皮无疼痛感,神情平静)、良(术中切皮有轻微疼痛感,但不干扰手术进行)、差(术中切皮有明显疼痛感,手术被迫中断),优良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负性情绪评分、睡眠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对照组的SAS评分、SDS评分、PSQI评分分别为(52.82±7.14)分、(51.73±6.51)分、(15.34±3.71)分,观察组的SAS评分、SDS评分、PSQI评分分别为(52.64±9.25)分、(51.39±6.65)分、(15.17±3.82)分;护理后,对照组的SAS评分、SDS评分、PSQI评分分别为(45.69±5.37)分、(43.25±4.72)分、(11.65±2.34)分,观察组的SAS评分、SDS评分、PSQI评分分别为(40.28±4.56)分、(38.59±4.03)分、(9.18±2.05)分。2组护理后的SAS评分、SDS评分、PSQI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后观察组的SAS、SDS、PSQI等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麻醉效果比较 对照组优39例(39%)、良44例(44%)、差17例(17%),观察组优47例(47%)、良49例(49%)、差4例(4%),其麻醉优良率分别为96%、83%,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由于手术属于侵入性操作,会对患者身体造成一定的创伤,在手术前,患者往往会因对手术认知不足而出现生理应激反应、心理应激反应,表现为血压增高、心率加快、负性情绪、失眠等,对患者手术开展及术中麻醉效果均会产生不良影响[3-4],故临床上需在手术前对患者采取护理措施,以确保手术顺利开展。

以往,临床上针对手术患者术前诸多问题多采取常规护理,常规护理方案的措施较单一,缺乏全面性、针对性,导致其护理效果不够理想。由于术前睡眠状态差、生理应激反应均与患者心理状态有关,故在患者术前应重视其心理方面的问题,心理护理主要是针对患者在医疗活动中的心理问题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其护理措施具有更强的针对性[5-7]。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前施加心理护理,其中,心理疏导可开导患者,减轻其负性情绪,音乐护理可使患者放松身心,减轻躯体不适感,睡眠护理则可通过改善睡眠环境,促进患者顺利入睡。

本研究结果显示:1)护理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术前心理护理可切实改善手术患者术前心理状态,减轻其负性情绪,使患者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配合术前准备;2)护理后,观察组的PSQI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术前心理护理可改善手术患者术前睡眠状态,这主要是因为心理护理可安抚患者,避免患者失眠,使患者得以在术前安睡;3)观察组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主要是因为术前心理护理的应用减轻了患者术前心理应激反应和生理应激反应,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确保手术顺利开展,使麻醉药物更好地起效。

综上所述,术前心理护理可改善手术患者术前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确保术中麻醉效果。

猜你喜欢
负性麻醉差异
相似与差异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找句子差异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