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干预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睡眠障碍中的应用分析

2019-02-11 07:34王晓容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19年8期
关键词:脑出血康复高血压

王晓容

(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医务科,重庆,401120)

高血压性脑出血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患者主要因为高血压而引起的严重脑出血并发症。随着近几年我国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血压患者的发生率也出现逐渐增长的趋势,此类疾病具有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不仅给患者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同时给患者生命安全也造成了严重的威胁[1]。根据对相关资料和护理经验总结[2],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治疗期间极易出现睡眠障碍,对其预后影响非常大。本文以8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为调查对象,分析对其采用内科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期间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函数法随机分为2组A组(n=42)和B组(n=43),并对其一般资料进行调查,其中A组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35~76岁,平均年龄(55.29±4.18)岁,患者脑出血部位为丘脑出血21例、基底节出血10例、脑室出血6例、皮质下出血4例、小脑出血1例;B组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55.32±4.22)岁,患者脑出血部位为丘脑出血20例、基底节出血12例、脑室出血7例、皮质下出血3例、小脑出血1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A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干预,加强对其进行常规检查、生命体征检测,并重视健康教育以及体位护理等措施。给予B组患者采用内科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措施为以下几点:1)加强对患者实施环境管理,对此应将病房内温度控制在22 ℃左右,湿度控制在55%左右,室内光线要柔和,保证病房内安静舒适。同时还应按时对患者床单、被罩等进行更换,保持其干燥、整洁.为了保证静脉回流通畅,应将患者床头抬高15~31°之间;2)加强对患者进行输液护理,在患者入院后立即为其建立静脉通道,为了降低患者血压,应根据其病情输注适量的甘露醇,穿刺部位剂量选择上肢位置,不可在患者瘫痪肢体上进行穿刺;3)加强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由于脑出血患者主要对自身康复情况以及家庭经济等过于担心,因此治疗期间极易出现悲观、抑郁情绪,特殊部分患者还会伴有一定程度的失语和偏瘫现象,对此护士需要加强与患者和家属进行交流,以此为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干预,同时还可以为其讲解治疗的具体流程、方法及效果等,以此缓解患者不良心理情绪;4)早期康复护理,护理人员在患者住院后2至7 d后对其肌力和运动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制定对应的康复计划,主要包括肢体功能位的摆放、关节活动、肢体按摩等,3~6次/d,时间控制在15~30 min之间。根据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和耐受情况适当对按摩和运动时间与强度进行调整;5)稳定期和康复期强化训练,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应对其进行坐位训练和电疗,并加强对患者实施吞咽功能训练,开始训练强度时间不宜太大,应做到循序渐进,随着患者病情好转对其进行站立训练、站位平衡以及上下楼梯训练等。在患者康复期应加强对患者进行运动、按摩以及神经肌肉电刺激等训练,以此改善患者关节活动能力,同时还可以指导患者进行阅读、书写等训练,并逐步进行散步、慢跑和打太极等活动,每天活动次数控制在2~3次左右,时间控制在30~60 min。

1.3 观察指标 采用HAMA评分量表对2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情况进行评估,量表共分为14个项目,每个项目分值在0~4分之间,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焦虑情绪越显著。同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问卷进行调查,问卷由19个自评和5个他评项目构成,患者得分越高说明其睡眠质量越好[3]。

2 结果

2.1 2组患者HAMA评分差异进行评估 护理前A组患者HAMA评分为(17.12±2.11)分,护理后(10.05±3.20)分,组内比较(t=2.104,P<0.05);B组患者HAMA评分为(17.15±2.13)分,护理后(6.10±1.25)分,组内比较(t=3.629,P<0.05)。而2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0,P<0.05)。

2.2 2组患者睡眠质量差异比较 调查结果表明,护理前A组患者PSQI总分为(8.85±2.19)分,护理后(10.77±2.93)分;护理前B组患者PSQI总分为(8.83±2.17)分,护理后(12.16±3.01)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19,P<0.05)。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多发于中老年群体,与精神高度紧张、排便和用力屏气等有密切关系,此类疾病具有发病急和病程发展迅速的特点。根据对相关护理经验总结[5],给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科学的护理对改善其睡眠质量、运动能力及心理情绪有积极作用。在对脑出血患者实施护理期间应加强对其进行病情观察,定时检测患者生命体征,详细记录出入量,在对患者输注甘露醇时一旦出现尿量低于25 mL/h,则需要及时反馈给医生进行处理。同时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呕吐、意识障碍加重等迹象。在患者住院期间营养师应根据患者身体素质,制定相应的饮食方案,注意营养平衡。经过对本研究结果调查表明,护理前2组患者HAMA评分和PSQI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过护理后2组患者HAMA评分和PSQI总分均得到有效改善,并且B组患者改善程度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采用内科综合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情绪和睡眠质量,同时对改善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积极效果。

猜你喜欢
脑出血康复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全国高血压日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脑出血微创置管吸引术对老年脑出血患者血清IL-6、TNF-α和hs-CRP的影响分析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干预治疗高血压4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