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虹口区小学生传染病知识视频教育效果评价

2019-02-14 10:54陈道湧杨吉星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19年6期
关键词:登革热水痘口病

陈道湧,王 硕,李 童,王 飞,李 跃,杨吉星

近年来,一些危害学生健康的传染病如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水痘和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等在学校时有暴发,学校已经成为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流行场所[1-4]。传染病防控知识作为学生的一项基本技能,对于学校传染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提升小学生对常见传染病的认知水平,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预防传染病在学校内的扩散和流行,课题组制作了包含水痘、流感、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登革热5 个主题的视频教育片到各个学校进行播放,并对效果进行了评估。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确定调查对象。选择虹口区内八所小学,四所为干预组,四所为对照组,每个年级选择一个班级开展效果评价,其中干预组学生数为740 人,对照组学生数为603 人。干预组总有效应答率94.9%,对照组总有效应答率96.2%。

1.2 方法

视频教育片由课题组联合区妇联、区教育局、区有线台等部门,根据7~12 岁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和知识储备水平,结合实践中此年龄段常见、高发或者重点关注的传染病病种,自行设计研发制作。本研究纳入的疾病类型为流感、手足口病、水痘、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登革热5 种疾病。干预效果通过效果评估问卷方式进行评估。对照组的学生在不作额外干预的情况下开展传染病知识的效果评估,干预组学生的其余条件与对照组保持一致,增加用视频播放的方式开展健康教育,并在播放后开展效果评估。本研究利用知识知晓率作为主要评价指标[5]。知识知晓率=受试者回答正确题目总数/受试者回答题目总数×100%。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录入采用Epi Data 软件,统计分析使用R 3.52。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Pearson 卡方。趋势检验采用Cochran-Armitage 方法。不同区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随机区组方差分析。检验水准为0.05。

2 结果

2.1 调查总体情况

对照组小学生传染病知识对照组的知晓率为64.42%,视频教育干预组的知晓率为71.77%,两组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5 种传染病的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干预组和对照组的水痘的知晓率均为最高,分别为77.57%和72.56%。干预组和对照组中的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知晓率均为最低,分别为63.56%和58.19%。见表1。

表1 虹口区小学生干预组和对照组传染病知识知晓情况

2.2 干预效果评价

二年级至五年级的视频干预组传染病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一年级中干预组和对照组的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4)。针对不同传染病,一年级仅有流感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在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1)。二年级中仅有水痘的干预组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其余疾病的干预组的知晓率均不高于对照组。见表1。

卡方趋势检验结果显示,对照组的知识知晓率并不随着受试者年级的增加而增加。但干预组的知晓率与受试者年级有正向趋势(P<0.05)。其中,干预组登革热、流感、诺如、手足口4 种疾病的知晓率与年级呈正向趋势。水痘的知识知晓率与年级无趋势关系。见表1。可见,在对照组中高年级并不意味着掌握更多传染病相关知识,但高年级对视频教育干预的接受能力更强。

2.3 传染源、传播途径、疾病症状、疾病预防4类知识的知晓率情况

干预组在传染源、传播途径、疾病症状、疾病预防4 类知识的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对流感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均为最高,传染源的知晓率均为最低,干预对疾病症状类知识知晓率提升最多。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登革热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均为最高,对疾病症状的知晓率均为最低,但干预对疾病症状的提升最多。干预组和对照组对手足口病疾病症状和疾病预防的知晓率较高,而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低;干预对传染源相关知识的提升最多。干预组和对照组对水痘的传染源知晓率均为最高;干预组对疾病预防相关知识最低;对照组对传播途径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最低;干预对传播途径类知识的提升最多。干预组对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疾病症状相关知识最高,对照组对传染源相关知识知晓率最高;干预组对传染源相关知识最低,对照组对传播途径相关知识知晓率最低;干预组对疾病症状相关知识知晓率提升最多。见表2。

2.4 随机区组设计方差分析

由于受试者来自不同年级,受试者的年级与视频教育干预效果有关,为了排除年级因素对干预效果的评价的干扰,本研究将年级作为区组,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之间受试者得分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显示,受试者诺如病毒、手足口病、登革热3 种疾病的得分在年级分组和干预分组中均存在差异,干预组得分高于对照组。而流感和水痘的年级分布不存在差异,但干预组中受试者得分高于对照组。

表2 虹口区小学生对四类传染病知识知晓率情况

3 讨论

虹口区小学生传染病知识对照组的知晓率为64.42%,视频教育干预组的知晓率为71.77%。可见,该传染病视频教育方案可有效增加小学生对传染病的认知水平。本研究发现,低年级组的健康教育干预效果不及高年级组。在登革热、诺如、流感、手足口4 种疾病中,干预组知晓率随着年级增加而增加。高年级组学生的学习能力、专注力和纪律性更强,对传染病视频教育接受程度更高,因此视频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更好。值得注意的是,一年级组登革热、诺如病毒、手足口病、水痘4 种疾病的干预组效果不明显,可能与。低年级儿童对传染病整体概念缺乏、学习理解能力较弱,对该视频教育干预敏感程度低,可能尚无法完全理解其内容有关。因此,有必要针对低年龄组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相应调整视频内容。而在三、四、五年级组中,该健康干预手段可明显提升受试者对传染病的认知水平,取得较好效果。

本研究同时发现,对照组登革热、诺如、水痘、手足口病4 种疾病的传染病知识知晓率并不随着年级的增加而增加。虽然高年级小学生学习能力有所增加,但是相对于低年级小学生并没有获得更多的传染病相关知识。可见,传染病的教育普及在小学生中仍然相对缺失。

总体而言,受试者对水痘的知晓率最高,对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知晓率最低。本研究还探索了不同类型知识的缺失程度。比如,受试者对流感的传染源知识、登革热的疾病症状、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水痘和诺如病毒的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较低。该研究结果对学校传染病教育内容的改进有重要意义。

2014—2016 年全国共报告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491 起。事件数居前3 位的传染病分别是水痘、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6]。对在校学生进行传染病知识健康教育可有效降低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时间发生风险[7]。在现阶段小学传染病教育缺乏系统性安排的情况下,以视频为主的多媒体教育可以有效的弥补学校传染病教育的缺失,进而提升小学生的传染病健康教育的知识知晓水平和行为水平。

本研究对多媒体教育在学校传染病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价,探索多媒体教育对弥补学校健康教育缺失可行性进行评估。目前该类研究国内尚不多见。本研究将年级作为重要变量纳入研究,揭示受试者受教育年限与干预效果及知晓率的关系,对改进传染病教育知识内容和方式有重要意义。但本研究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比如本研究没有区分受试者性别。既往研究发现不同性别对传染病知识的知晓度存在差异[8-10]。

总之,以视频为主的多媒体健康教育可有效增加小学生对传染病知识的知晓率。这对提升小学生传染病防控知识水平最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登革热水痘口病
2010—2019年宝鸡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时空聚集分析
登革热流行现状及诊疗进展
2018—2019年昆明市191例登革热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生水痘真难受
水痘源流考
登革热是什么
水痘王国
成人出水痘后果更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