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宁区2011—2018 年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 母婴传播情况分析

2019-02-14 10:54廖玲琴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19年6期
关键词:产时长宁区梅毒

廖玲琴,陈 莉

艾滋病、梅毒和乙肝属于发病率较高的母婴垂直传播疾病[1]。我国是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疾病防治形势非常严重的国家,病情不容乐观。从2010年开始,我国为进一步加强对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等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对地方防治工作提出了严格的要求[2]。2011 年,上海市建立了预防母婴传播综合服务模式,制定并印发了《上海市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用于指导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等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降低因母婴传播造成的儿童感染率[3]。本文针对长宁区2011—2018 年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防治工作,通过检测相关数据,分析有关个案,展开回顾性分析,了解艾滋病、梅毒和乙肝(以下简称“三病”)的检测及感染情况,评价预防“三病”母婴传播工作效果,为进一步开展工作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收集2011 年1 月—2018 年12 月长宁区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月报表数据以及国家妇幼卫生信息平台网络直报信息系统登记的HIV 感染孕产妇个案。

1.2 方法

使用Excel 建立数据库并整理核对数据。采用SPSS 23.0 软件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011—2018 年长宁区孕期“三病”检测情况

124,267 人次的孕产妇中,均接受了“三病”的咨询检测,“三病”咨询检测率为100%。2011—2018 年,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孕期总体检测率分别为96.71%、96.76%和96.76%,“三病”孕期检测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年份来看,2011—2018 年“三病”孕期检测率逐渐呈现出上升趋势。见表1。

表1 2011—2018 年长宁区孕期“三病”检测情况

2.2 2011—2018 年长宁区孕产妇“三病”阳性检出情况

2011—2018 年,艾滋病检测阳性率为0.04‰(5/124,267),梅毒检测阳性率为0.31‰(39/ 124,267),乙肝检测阳性率为 3.15%(3,909/ 124,267)。乙肝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艾滋病、梅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3,956.331 和3,854.775,P<0.05)。从整个时间段来看,孕产妇乙肝阳性感染维持在3%左右。见表2。

表2 2011—2018 年长宁区孕产妇“三病”阳性检出情况

2.3 2011—2018 年孕产妇“三病”产时诊断情况

艾滋病产时诊断3 例,梅毒产时诊断12 例,乙肝产时诊断100 例,分别占阳性数的比例为60.00%、30.77%和2.56%,艾滋病产时诊断阳性占比高于梅毒和乙肝,差异有统计意义(χ2分别为105.654 和76.230,P<0.05)。从整个时间段来看,孕产妇梅毒和乙肝阳性感染病例产时诊断所占比呈现下降趋势。见表3。

表3 2011—2018 年孕产妇“三病”产时诊断情况

3 讨论

对于孕产妇而言,患有艾滋病、梅毒和乙肝危害极大,易出现流产、早产、死胎等情况。有文献报道显示,在不给予干预措施的情况下,母婴传播艾滋病可达30%~40%,如规范治疗,母婴传播率可以降至3%以内[4]。研究表明,母亲接受第一剂青霉素的治疗时间,与先天梅毒的发生率直接相关。越早治疗先天梅毒的发生率越低,妊娠结局越佳[5]。故早检测、早阻断,对艾滋病、梅毒、乙肝阳性孕妇十分重要。

当前,我国艾滋病、梅毒、乙肝的阳性感染率,分别为 0.00%~0.87%、0.05%~1.74%和 0.08%~ 23.74%[6]。本研究数据均在上述区间,且保持在较低水平。2016 版上海市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中明确,至2020 年底,上海市实现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率达98%以上,孕期检测率达95%以上的目标。本研究结果显示,上海市长宁区2011—2018 年孕产妇100%接受了艾滋病、梅毒和乙肝咨询检测,孕期检测率呈逐年上升,均已达到上海市预防“三病”工作目标。综上所述,说明长宁区从2011 年“三病”整合机制后,认真执行工作方案,在预防母婴阻断上取得较好的成效。

上海市长宁区“三病”产时诊断率较高,尤其是艾滋病感染孕产妇,3 例为产时诊断,错过了最佳的抗病毒治疗时间,给母婴阻断带来影响。从个案中发现,3 例艾滋病感染孕妇户籍均为外地流动人口,年龄为21~35 岁性活跃期妇女,文化程度较低,职业以家务及待业为主,经济收入低,产前保健服务意识薄弱;2 例艾滋病传播途径为注射毒品;1 例因妊娠合并高血压疾病剖宫产手术,另外2 例均为顺产但会阴侧切。因此,在今后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中需将流动人口、低文化程度、无固定职业、低收入的孕产妇作为重点关注人群[7-8]。艾滋病知识缺乏是导致故意隐瞒感染状态和忽视产前保健的主要原因。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建立完善的流动孕产妇母婴阻断体系,重视健康教育,早期进行咨询和检测,提高早期确诊的比例;分娩过程中因不知晓孕产妇艾滋病感染情况,未能避免损伤性操作会阴侧切术,因此,对产时初诊孕妇,“三病”检测流程需进一步规范。

综上所述,上海市长宁区在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上有一定的成效,但还应继续加强流动性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检测与预防,进一步不断完善本区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规范及服务流程,最大程度地减少疾病的母婴传播,降低艾滋病、梅毒和乙肝对妇女儿童的影响,做好妇幼健康的“守门人”,为2020年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战略目标打好基础[9]。

猜你喜欢
产时长宁区梅毒
隐性梅毒更危险
常常听到的梅毒,你真的了解吗?
幸福成长从“三十件事”开始——上海市长宁区愚园路第一小学少先队员的“幸福课堂”
My Best Friend
剖宫产后阴道试产的产时及产后评估
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产时心理护理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产时整体护理对分娩正性作用的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于产妇产时、产后出血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孕期产检最好筛查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