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格局演变的基本逻辑

2019-02-14 07:20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9年1期
关键词:修昔底大国格局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各国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日益密切,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同时,世界经济深刻调整,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受到冲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风险挑战加剧。

国际格局的演变,是多重因素影响的结果。而特定格局的形成,既有偶然性,也是必然性。纵观历史,国际格局演变的背后是一些基本逻辑在发挥重大作用。在偶然和必然之间,这些逻辑隐藏其中,各自发展演化,在特定时间和空间叠合形成某种趋势,共同推动国际格局的演变。

就当前的国际安全格局而言,和平仍然是主流。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让各国人民痛定思痛,建立了以联合国为主体,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机制的全球治理框架。在某种程度上,这一框架正处于其建立以来的最脆弱时期。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对国际机制不能扩大其影响力表达不满,主导者美国等西方国家认为国际机制损害了发达国家的利益,因此要求对其进行重大改革,甚至不惜以退出机制相威胁。不过,各国都是希望通过改革促使国际机制变得更为适应形势的发展,而不是以抽身而出或者推倒重来的方式摧毁二战后建立的国际机制。国际机制确实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仍然在世界事务中发挥重大作用,成为确保和平的支撑性因素。

全球化的进退是国际经济格局的重大变量。在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交织的当今世界,一直作为经济全球化推动者的西方大国,出现了民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不少人担心,世界正从携手做大蛋糕的合作时代进入竞相争夺蛋糕的冲突时代。世界上的有识之士都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在各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的今天,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紧密联系,各国都是全球合作链条中的一环,日益形成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这是经济规律使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应该把握时代大势,客观认识世界发展变化,以负责任、合规矩的方式应对新情况新挑战。如果人为设置壁垒,切断各国经济上的密切联系,不仅违背经济规律和历史潮流,也不符合各国人民普遍愿望,既是短视的,也是不会成功的。

大国一直是塑造国际格局的重要行为体。大国应该相互合作,担当国际难题的解决者、全球治理的推动力,不能落入“修昔底德陷阱”,成为麻烦制造者、冲突策动者。对此,习近平主席曾作過深刻阐述:“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事实上,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弱肉强食、大国争霸的强权政治,与国际协调、和衷共济的文明法则始终进行着博弈,但历史的经验教训一再表明,合作中产生的问题,只有通过进一步深化合作才能以共赢的方式得到解决。如果走上对抗的道路,无论是冷战、热战还是贸易战,都不会有真正的赢家。国与国只要平等相待、互谅互让,就没有通过协商解决不了的问题。

“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场大变局中,中国不是旁观者,而是时不我待的建构者。近年来,中国在内政、外交上展现了“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与“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积极进取态度。中国顺应自身比较优势变化,以扩大开放塑造外部环境,抓住国际经济格局调整带来的机遇,应对外部挑战,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全球分工地位,为我国顺利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之旗,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广交天下朋友,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发挥建设性作用,成为动荡世界中的稳定力量。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当今时代,对立和斗争紧张激烈,各种矛盾和冲突错综复杂,此时更需要认清形势、把握方向,拨开表面的繁复杂芜,细致冷静地分析、追溯国际格局演变的历史渊源、时代情境。本期特别策划,我们邀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学人,探求这个世界发展的基本逻辑和基本规律,理性研判中国未来发展的国际环境大势,敬请垂注!

——《学术前沿》编者

猜你喜欢
修昔底大国格局
吐槽大国
多想记住你的脸
修昔底德啊,你真该遭雷劈!
格局
联手共建 努力打造大调解工作格局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破解修昔底德陷阱
从器官捐献大国到移植大国还有多远
如何避免“修昔底德陷阱”:中国与世界面临的大考
实行“一包两进” 构建“三位一体”教育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