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解题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2019-02-14 06:10李春雷
教育界·下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解题能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李春雷

【摘要】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能力是学生必备的一种技能。但现如今学生的解题能力却是一个弱项,教师应正确引导,为学生创造自主解题的机会,强化学生的思考能力,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解题能力;课堂教学

数学学科在初中教学以及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对一些内容一知半解,举一反三的能力也较弱,思考问题不全面,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渐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将不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教给学生一定的解题技巧,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正确认识数学内容,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促进学生有效发展。

一、培养审题能力,奠定解题基础

就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来看,审题是其中的重要构成。基于教学实践可以发现,由于审题失误而引发的各种错误非常普遍。很多学生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并未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甚至完全不会审题,就此产生了极其显著的负面影响。教师不仅需要关注审题能力的培养,还要将其作为学科教学的重点,组织专门的培训,用于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由于审题失误而导致的失分,真正有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由此可见,良好的审题能力才是保障正确解题的关键和前提。

1.引导仔细读题,培养审题习惯

解题之前不可缺少读题这一环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重要前提,只有学生能够准确了解题目、把握题意,才能就此形成更深层面的正确思考。就当前的教材来看,很多问题的提出大都不会只以文字的方式,其中不仅结合了图形,还包括各种形式的表格,呈现出了典型的多样化特点,由此也就显著提升了审题难度。所以,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也要为其留有充足的理解题意的时间,特别是题目问题的多样呈现方式,不仅要使学生在读题的同时了解题目的结构,更要准确把握已知条件,这样才能将其转化为鲜明的表象,改变其抽象状态。长此以往,学生便能够基于这一过程养成良好的习惯,能够一边读题一边思考。

例如,有这样一道习题:供电局和郊区之间的距离为30公里,如果维修人员以摩托车作为出行方式,抢修车在相同地点推迟15分钟出发,两车同时到达目的地。已知抢修车的速度是摩托车的1.5倍,求两车的速度各自为多少。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解题时会使用公式s=vt。接下来就需要明确已知量以及未知量。根据题意得出路程总长为s=30,需要求解的是两车各自的速度,可以先假设摩托车的速度为x,之后便能够得出抢修车速度的表达方式。一般情况而言,在这三个量中只要已知两个量就能够顺利求出第三个量,当然也可以基于已知量和x表达第三个量。如果在实际读题的过程中,所有的阅读和审视都以问题为基础,那么就会具有明显的针对性,也易于列出相对应的方程式。但是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还需要关注另一个要素,那就是时间,这就需要准确区分题意中的关键词,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些词语,才有助于理解题干,才能够从中发现正确的解题思路。

2.渗入数形思想,提升审题能力

数学思想是数学学科的精髓,它也是帮助学生有效思考数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尤其是其中的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它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单形象,更利于学生思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巧妙地引导学生借助数形结合思想来思考数学问题,以提升自己的审题能力,进而保证自己的解题效率。

例如,在教学“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们设计了一道数学练习题:请写出不等式组的解集。

学生开始根据自己课上所了解的一元一次不

等式的知识内容,解其中的两个不等式,最后经过计算得出一个不等式的解是x≤-1,一个不等式的解是x>-5。这时,学生开始思考该如何表示出最后的结果。有的学生思维一时之间转不过来。于是,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图形来思考,将这两个解集表示在同一数轴上,最后取其交集即可。学生在画完数轴后,很清晰地发现这一不等式组的解集是-5

在这一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有效渗入,将数学问题变得更加简单,学生思考起来也更加直观简便,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解题效率。

二、基于学生本位,提升解题能力

1.注重分类思考,提升学生的解题效率

一些数学问题比较烦琐,思考的步骤也比较多。很多时候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常常会漏掉一些步骤,导致解题错误。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多方面思考问题。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可以巧妙地引导学生分类讨论数学问题,使学生的学习思路变得更加清晰、有序,进而提升学生的解题正確率。

例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时,教师在和学生们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知识内容后,为学生设计了一些数学问题:已知一个关于x的方程式中只有一个实数根,求m的取值范围。很多学生在思考后只得出了一个结果,且都是利用的知识得出的结果。很明显,学生漏掉了一种可能,于是教师引导学生分类思考这一类问题,并向学生提问:这一方程式一定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吗?学生们在老师的追问下意识到:如果m=0,那么这一方程式将是一个一元一次方程,也有一个实数根。学生也通过解决这一问题,意识到很多数学问题需要分类思考。

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借机引导学生分类讨论数学问题,让学生学会整理自己的思路,有效地保证了学生思维条理的清晰,很好地提升了学生的解题效率。

2.正视学生错误,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也间接反映了学生解题能力的不足。作为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正视自己的错误,让学生在错误中进一步思考,进一步提升。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和学生一起正确面对学习中的错误,让学生从中知道自己的不足,进而提升自己的解题效率,培养自己的解题能力。

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时,教师在和学生们简单的学习了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的相关知识内容后,联系具体内容设计了一个数学问题:现有一个直角三角形,其中它的两条边长度是3厘米、4厘米,请你求出第三条边的长度。很多学生给出的结果都是5厘米。很显然这一结果是不正确的。于是,教师引导学生重新审题,并根据题意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这时,学生发现给出的两条边长度不一定都是直角边的长度,还有可能一个是直角边长度,一个是斜边长度。于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又利用勾股定理的知识得出了另一个结果。

数学课堂学习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习中的错误,加深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有效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多,学生需要不断自我反思和检验,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反思能力十分关键,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解题反思能力的培养,通过解题反思能够帮助学生锻炼自身思维能力,提高解题效率,从而有效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三、引导解题反思,提升解题技能

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材中,包含了很多抽象以及概念性内容,学习起来难度极大,针对这部分内容可以结合反思能力的培养,引领学生有效解决困难,提高学习效能。

1.在预习中引导解题反思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入,突出强调了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在组织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將解题反思放置于课前预习中,以此促进预习效果的全面提升,还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也能够透过反思,自主纠错,不断完善解题思路。

例如,在教学“图形的全等”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提前布置预习任务,学生能够在预习中自主掌握相关概念,之后以此为基础设定几道简单的证明题,组织学生进行练习。最后根据学生的解答,引导其自主反思:自己如何成功解决这些数学问题?实际解答过程中存在哪些重点问题?如何证明全等三角形?其中存在哪些必备要件?透过这些问题的反思,学生必然能够对之前的解题过程形成更深层面的感悟,不仅有利于提升学习的积极性,也能保障学习效能。

2.在习题练习中引导解题反思

在学习初中数学这门学科的过程中,不可缺少习题演练,既有助于巩固所学,也有助于深化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当然解题反思也可引入其中,以此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解题思路。上对于很多学生而言,在习题演练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盲目或者被动等情况,出现了不少错误解答。基于解题反思的方式能够有效避免这一问题,可以借用一个具有典型性以及针对性的例题,组织集体演练,不仅能够保障教学效果,还能够脱离题海战术,实现有效的减负。

例如,布置习题练习之前可以结合课堂中的学习反馈,选择具有针对性的习题,当然学生们也要自主准备一本错题集,用于摘录所有的错题,还要在错题旁边写明出错的原因,附以改正策略等。基于这种方式,既能够帮助学生客观认知解题误区,也有助于提升学习效能。

总之,解题能力是学生应当具备的一种数学素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更好地演绎高效数学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张晓莲.浅析如何培养初中生数学综合题的解题能力[J].考试周刊,2018(A4):110.

[2]周云忠.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J].试题与研究,2018(36):125-126.

猜你喜欢
解题能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浅谈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