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什么要“围堵”华为

2019-02-15 01:12
新传奇 2019年1期
关键词:华为

5G将成为下一阶段各国神经系统一样的存在,其战略地位无需赘言。目前,华为已与二十多个国家的企业签署了5G商用合约,这正是美国所担忧的。一场有计划的围绕华为5G的封堵正在进行。

作为全球最大的电信基础设备供应商,华为在中美贸易对抗期间一直处于风口浪尖。不少分析认为,2018年12月1日,华为CEO(首席执行官)孟晚舟被捕,与美国封锁华为5G紧密相关。

华为遭多国“围堵”

就在孟晚舟被捕一事曝出前,国内不少媒体报道了华为已经在全球签署了22份5G商业合同,包括德国6400亿元5G订单、中东合计2700亿元的6个订单、在印度进行的5G基础建设等。目前,华为已与二十多个国家的企业签署了5G商用合约。

作为下一个阶段的通讯技术,与智能网联相关的自动驾驶、智慧工厂等都离不开5G网络,可以说,5G将成为下一阶段各国神经系统一样的存在,其战略地位无需赘言,这正是美国所担忧的。

在此节骨眼上,美国以华为使用非官方子公司SkyCom来促进与伊朗的交易,违反了美国对伊朗的制裁措施为由,要求加拿大拘押并引渡孟晚舟,更是将这一冲突充分暴露出来。

一场有计划的围绕华为5G的封堵正在进行。

实际上,美国政府早在10年前就对华为的业务表示了担忧,当时美国智库机构兰德公司认为,华为等中国民营公司是新的“数字三角”的一部分。在这一“数字三角”中,企业、学术界和政府部门进行了秘密合作。推动华为发展的是华为唯一创始人任正非,70年代时他曾是中国军方的一名工程师。不过在美国官员看来,任正非与中国军方存在关联。

随后,美国多次阻止华为进入美国市场。例如,华为收购3Com的交易由于可能对美国军方不利而被否决;而澳大利亚等美国盟国也被呼吁不要让华为参与主要电信项目的建设。

如今,美国提出的“华为威胁论”似乎正在奏效。

日本移动通信运营商之一的软银决定2019年春开始建设的5G基站计划向前述北欧公司订货。此前,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已相继对华为发出禁令。同为“五眼情报联盟”成员国的英国已向另一大中国电信设备供应商中兴通讯发布禁令,目前正面临着是否对华为采取类似做法的压力。

美国国安局曾入侵华为数年,监控总部服务器

令人震惊的是,美国国安局曾入侵华为。据《纽约时报》2014年3月23日报道,最近公布的机密文件显示,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在华为的网络上开了自己的“后门”,并对华为实施了长达7年的监控。

文件显示,早在2007年,NSA就启动了针对华为的项目。据2010年的文件显示,这次行动的代号为“狙击巨人”,目的是调查华为和解放军之间的关系。NSA利用华为技术中的漏洞,当华为在全球许多国家,包括美国的盟国和不购买美国产品的其他国家销售产品时,NSA可以通过入侵华为的设备来进行监控。此外,在获得总统许可的情况下,NSA还可以发起攻击性的活动。

NSA还看到了额外的机会:随着华为投资开发新技术,并部署海底光缆连接其年规模400亿美元的电信网络帝国,美国情报部门可以由此刺探华为客户中的关键目标,包括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肯尼亚和古巴的“高优先级目标”。

当“狙击巨人”项目实施两年之后,2012年10月,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公开发表了一份针对华为和中兴的报告,在没有引用任何证据的情况下指控这些公司与中国政府有关。该报告称必须禁止它们与美国公司从事“收购或兼并”业务,而且“不能相信它们不受外国影响”。

华为随后放弃了电信设备业务突破美国市场的努力,并表示华为公司是贸易保护的受害者。

如何应对危机

新加坡国立大学副教授王江雨认为,孟晚舟事件让华为顿时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给其他国家坐实了华为在安全上有问题的印象。

王江雨表示,对于华为而言,虽然声誉和市场都会受到较大损失,一方面要通过正当的法律手段去应对;另一方面,也要展现出企业的独立性。“中国政府在任何时候都应该保护自己的国民,企业也是国民,但华为和政府是两个个体,双方不必配合,要展现出各自的角色。”他说。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前院长吴晓波认为这是“逆全球化”的一部分。在他看来,某些西方国家出于某些方面的共同利益而对中国企业的采取竞争手段上的“逆全球化”措施,是违背了它们在长期的优势期中所一直标榜的“自由竞争”原则,不利于全球利益的最大化。

“值得我们警惕的是,西方政客出于各种自私利益考量,而将本国法律置于国际法之上,以种种‘莫须有’的猜测和臆断,实行‘泛政治化’倾向。”吴晓波担忧地说,它将极大地破坏文明世界所信奉的、基于“公平竞争”基础上达到“来自竞争的繁荣”的市场机制。

“相信华为坚持合规经营的做法不会变,也相信中国政府会依法做好对此事件的理性处置,更相信全球文明体系的理性力量。”吴晓波表示,在新一轮产业革命崛起的“范式转变期”,更需要各国政治家们理性沟通,站在时代的新起点上,站在人类命运共同利益之上,携手共进,走出逆全球化的混沌。

(《中国新闻周刊》总第881期贺斌、鲍安琪/文等)

华为事件牵动着民众的注意力,那么,让各国争抢的5G技术到底有何魅力?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翻天覆地的改变? (详情请见21版)

猜你喜欢
华为
华为的“阵痛”鸿蒙能“治”?
现在的余华为谁写作?
赛力斯华为智选SF5
华为承诺函的批评话语分析
华为2019年研发投入1317亿元
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
出彩的立体声及丰富的画面层次 华为|平板M6
华为
华为:畅享8系列
华为应用市场全面接入沪江网校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