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吹哨报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2019-02-15 01:12
新传奇 2019年1期
关键词:北京市委北京市街道

“群众的诉求就是‘哨声’,只要围着问题转、围着群众转,就一定能把群众家门口的事办好。”北京“吹哨报到”的探索与实践,大大提升了基层治理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17年以来,北京市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探索开展“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建立服务群众的响应机制,切实做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近日,对于北京市这项经验取得的显著实效,中央各大媒体在头条位置集中进行了重点报道。

新华社刊文称,“吹哨报到”的探索与实践,大大提升了北京市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的能力,是打通为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梗阻的有效举措。《人民日报》评论称,北京“吹哨报到”的探索实践启示我们,充分释放基层党建的引领力,因地制宜创新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就能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破解治理难题、更好服务群众,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催生“1号改革课题”

“8年的违建,终于拆掉了。”回忆起拆除时的情景,北京市丰台区马连道欣园东路的居民范大妈连说三个“没想到”。范大妈指着路北侧的空地说,这里原来是一栋二层“公寓楼”,2012年建成,里面被分割成108个房间,长期租住近300人,安全隐患突出。当地居民举报过多次,违建始终“屹立”。

一直拆不动,是因为它刚好“骑”在丰台区和西城区的交界线上。拆除要协调两个区的多个部门,难度不小。“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工作机制启动后,2018年5月,丰台区太平桥街道吹响了“跨区联合哨”。西城区广外街道来“报到”了,两区相关的执法部门也来“报到”了,困扰当地居民多年的顽疾被合力解决。

当下城市管理面临的共性问题是,“横向部门合力不足,‘五指分散不成拳’;纵向基层力量不强,‘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群众家门口的事情解决不及时,群众不满意。”北京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革这样总结道。“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就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2016年5月,平谷区金海湖镇发生了严重的金矿盗采事件。为了解决盗挖盗采屡禁不止的问题,平谷区实行了新办法:谁发现问题谁负责“吹哨”,相关部门人员立即赶到现场,集体“会诊”解决。这在现实中显现出良好效果。

“平谷探索”引起了北京市委的高度关注。2017年9月,北京市委常委会在专题审议全市《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意见》时,决定将平谷区及其他地区基层社会治理的经验做法总结提升为“街乡吹哨、部门报到”,作为2018年全市“1号改革课题”,向全市推广,并在16个区的169个街乡进行试点。

减负扩权,让街乡党组织当好“吹哨人”

“吹哨报到”不仅解决了基层老问题,还成为解决新问题的好办法。达智桥胡同位于西城区广内街道,通过街巷长吹哨,环境变好了。但新问题又来了,夏天每逢雨天,井口总会堵塞积水。街巷长高波得知后,迅速在“广内街道应急处置群”微信群内“吹哨”,相关的区城管委、市政、排水部门立刻赶到现场,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然而,开展“街乡吹哨、部门报到”,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是,如何确保街乡党组织有能力吹哨、吹好哨?

首先是做“减法”,推进街乡明责瘦身。全市梳理制定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职责清单,将职责明确为党群工作、平安建设、城市管理等6个板块111项内容。全面取消街道招商引资、协税护税职能,使其能够更好履行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的主责主业。为推动“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向社区延伸,对社区也实行减负。全市完善社区工作清单,严格社区工作准入事项。

与此同时,做好赋权提能的“加法”。北京规定,街乡对重大事项有提出意见建议权,对辖区需多部门协调解决的综合性事项有统筹协调和督办权。整合各类资金,捆绑打包下放到社区,使基层党组织挺起“腰板”。

除了让街乡“腾出手”,北京还启动街道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从原来以“向上对口”为主,改为主要“向下对应”,9个区28个街道按照“6办+1纪工委+1综合执法队+3中心”基本模式,综合设置各类机构,提高工作效能。一词之变,解决的是街道职能虚、职责偏、机构滥、资源空、效率低的问题,带来的是服务升级。

“吹哨”激活社区“神经末梢”

在北京市多个街道、乡镇采访的时候,基层工作人员经常提到一个名词——“吹哨率”。

他们表示,“吹哨率”不可太低,也不可太高。如果低了,说明这个机制没起作用;如果高了,说明日常机制出了问题,“报到”部门可能出现疲于奔命、应付的情况。“吹哨”应该主要用于重点、难点问题。

北京市委明确提出,“吹哨报到”要把是否解决了问题、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准。各区要强化主体责任,真正把“吹哨报到”抓在手上,力戒形式主义,不断提升改革实效。

不仅如此,北京还在努力把“最后一公里”向下延伸。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强调,要推进“吹哨报到”向社区延伸。群众身边的事基本在社区,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就在社区。要以健全完善机制为突破口,激活社区这个“神经末梢”。

北京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彤军表示,群众的诉求就是“哨声”,只要围着问题转、围着群众转,就一定能把群众家门口的事办好。

猜你喜欢
北京市委北京市街道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加强政治机关建设,提高“政治三力”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热闹的街道
街道生活
风居住的街道
街道等
前团北京市委是全团的一个反面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