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三国文化遗存的类型、特点和分区

2019-02-16 07:47
关键词:阿坝州绵阳遗存

刘 斌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四川成都 610041)

公元214年,刘璋投降,刘备占领益州,自领“益州牧”。益州是古蜀国地域,历史上常称为“蜀”或者“蜀地”。公元219年,刘备取得汉中之战的胜利,自称“汉中王”。公元221年4月,刘备在成都武担山之南称帝,国号“汉”都“成都”,改元“章武”,史称“蜀汉”。据《晋书·地理志》记载,先主刘备的章武元年(公元221年),蜀汉占有益州一地,主要包括今天的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省南部和重庆市。而本文涉及的主要区域为四川省地区。

四川是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核心地区,分布着大量三国文化遗存,而这些遗存是三国文化最直接的载体,更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根据成都武侯祠博物馆调查统计数据,四川三国文化遗存多达310余处,遍及成都、绵阳、德阳、广元、南充、巴中、达州、宜宾、泸州、乐山、广安、内江、雅安、凉山州、攀枝花、阿坝州等地区。①2011年-2017年,我们对四川省境内的三国文化遗存点位进行了实地调查,初步掌握了这些点位的分布、保存状况、时代等多方面基础信息。

一、三国文化遗存的类型

根据对上述各地区各点位的实地调查,从其本身的时代、性质、文化因素等方面,可将三国文化遗存分为五大类:遗迹类、祠庙类、碑刻类、墓葬类、城址类。

(一)遗迹类

通过实地调查,与三国文化有关的遗迹共有185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与诸葛亮有关的遗迹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公元207年,诸葛亮受刘备三顾之托,出山辅佐,促成孙刘联盟,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刘备逐步夺占荆州、益州,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毕生以兴复汉室、重振社稷为己任,他南征北伐,历尽坎坷,最终鞠躬尽瘁,矢志不渝,直至病逝于前线,死而后已。与诸葛亮有关的遗迹数量最多,共有73处。根据区域划分主要有:

成都地区有12处,分别是万里桥、九里堤、弥牟三国八阵图遗址、葛陌、牧马山、孔明乡、马刨井、骑龙山古驿道遗址、汉代古火井遗址、古石山冶铁遗址、点将台、都江堰。

德阳地区有1处,点将台。

绵阳地区有12处,分别是涪水诸葛营、七星山、演武铺、一炷香、送险亭、诸葛寨、卧龙山、孔明泉、拴马树、饮马池、马蹄印、江油关遗址。

广元地区有6处,分别是明月峡古栈道、筹笔驿、抄手铺遗址、柳沟武侯桥、武功桥、普安武侯桥遗址。

宜宾地区有12处,分别是安远寨、古校场、大营盘、二营盘、三营盘、留耕场、龙华古镇、孔明井、点将台、观斗山、龙虎洞、永赖同功。

乐山地区有1处,点将台。

2.与刘备有关的遗迹

刘备(161-223),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早年历经坎坷。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年仅27岁的诸葛亮辅佐自己,其后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并逐步夺占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四川地区是蜀汉政权最核心的统治地区,与刘备有关的遗迹共有18处。根据区域划分主要有:

成都地区有4处,分别是洗面桥、武担山、黄龙溪、慈云寺。

德阳地区有3处,分别是广汉金雁桥、换马沟、金雁桥。

绵阳地区有11处,分别是富乐山、游兵坝、御马岗、饮马缸、马蹄印、拴马树、古柏王、万寿山、五层山、涪城坝、刘家营。

3.与张飞有关的遗迹

张飞,字益德,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他和关羽都是最早追随刘备起兵的重要将领。张飞作战勇猛被称为一世虎将。与张飞有关的遗迹有11处。根据区域划分主要有:

成都地区有2处,分别是桓侯巷、张飞营。

绵阳地区有4处,分别是张飞饮马渡、瓦口关、趟脚石、老马渠。广元地区有2处,分别是拦马墙、张飞井。南充地区有2处,分别是瓦口隘、梁山关。达州地区有1处,八山古战场。

4.与姜维有关的遗迹

姜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人。是三国后期蜀国的重要将领,与其有关的遗迹有12处。根据区域划分主要有:

雅安地区有2处,分别是平襄楼、姜侯祠牌坊。

绵阳地区有1处,营盘嘴。

广元地区有1处,姜维井。

阿坝州地区有8处,分别是古城墙、三国点将台、校场坝、姜射坝、姜维巷、姜维故道、朴头山姜维故道、朴头山石刻题记。

5.其他遗迹

与赵云有关的遗迹有4处,分别是成都的洗马池、望羌台、石经寺,德阳的赵家营;与邓艾有关的遗迹有7处,分别是成都的火烧坡古战场遗址,绵阳的养马峡,广元的青川阴平古道、写字岩、点将台山、落衣沟,阿坝州的下马岩栈道遗址;与高颐有关的遗迹是雅安的高颐墓墓阙、石刻及石兽;与关羽有关的遗迹是广元的高庙铺遗址(关羽驿站)和阿坝州的关帝庙戏台;与刘禅有关的遗迹是成都的八角井和阿坝州的玉垒山;与董允有关的遗迹是泸州的董允故里摩崖石刻;与陈寿有关的遗迹是南充的万卷楼和陈寿故居;与周仓有关的遗迹是阿坝州的周仓背石塞雁门和周仓扫江;与庞统有关的遗迹是德阳的落凤坡;与关索有关的遗迹是成都的关索寨;与严颜有关的遗迹是成都的石象寺;与张松有关的遗迹是成都的张松故里;与马超有关的遗迹是成都的马超坪;与王晖有关的遗迹是雅安的王晖石棺及石刻;与李福有关的遗迹是绵阳的李福阙;与李严有关的遗迹是绵阳的李严故居;与邓芝有关的遗迹是绵阳的邓芝阙;与杨修有关的遗迹是绵阳的杨修阙。还有雅安的永兴寺、宝子山冶铜遗址、清溪古道遗址;德阳的白马关;绵阳的古蜀道、古道、江油汉王坪遗址;广元的天雄关、松宁桥、汉源驿址(驿站)、翠云廊、剑门关址、武连南桥址;巴中的写字岩石刻、米仓道、米仓道二洞桥遗址、米仓道过溪桥遗址;达州的渠县汉阙群;宜宾的龙华古镇、龙华古镇三国故事浮雕、安上;泸州的龙透关;乐山的杨公阙;凉山州的半站营古驿道遗址、东坪冶铜铸币遗址、海棠北城门、海棠镇卷洞桥及古道;阿坝州的玉液池、藏兵洞、藏书洞、布瓦山、罢刀寨、牛脑寨、克枯栈道、月里牧马场的三国遗迹。

(二)祠庙类

祠庙类,共49座,是指祭祀有关三国人物的祠、庙,细分为祭祀诸葛亮的武侯祠、祭祀关羽的关帝庙或武庙、祭祀张飞的桓侯庙和祭祀其他相关人物的祠、庙。

1.武侯祠

诸葛亮一生功勋卓著,生前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为“忠武侯”。历年来,各地的人们为了纪念诸葛亮自发为他修祠建庙,这些祠庙通常称为“武侯祠”,也有称“诸葛武侯祠”“孔明庙”“忠武侯庙”“孔明堂”“汉相祠”“武侯阁”“丞相祠”“诸葛庙”等。通过调查共有12座,其中成都1座、雅安1座、绵阳3座、宜宾2座、内江1座、泸州2座、凉山州2座。

2.关帝庙

关帝庙是祭祀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关羽而修建的祠庙,也称关羽庙。关帝庙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而关羽也被后人尊称为武圣关公。通过调查共有16座,其中成都4座、雅安2座、德阳1座、绵阳1座、巴中4座、宜宾1座、泸州1座、广安1座、阿坝州1座。

3.桓侯庙

桓侯庙是祭祀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张飞而修建的祠庙。通过调查共有5座,其中广元1座、南充1座、巴中1座、宜宾1座、泸州1座。

4.祭祀其他相关人物的祠、庙

与武侯祠、关帝庙、桓侯庙相比,祭祀其他人物的祠、庙数量较少,共17座。其中有成都地区的娘娘庙、黄忠祠、子龙庙、子龙祠、先主祠;雅安地区的姜公庙大殿;有德阳地区的诸葛双忠祠、秦祖殿、庞统祠;绵阳地区的魏延祠;有广元地区的邓艾祠、平襄侯祠;有南充地区的谯周祠;有凉山州地区的孟获殿、关索庙;有阿坝州地区的姜母庙、川主祠。

(三)碑刻类

碑刻共有11块,主要有成都地区的《征西将军马超墓》碑、《汉骠骑将军领凉州牧乡侯谥威侯马公墓志》碑、《八阵图记》碑、《汉后帝读书处》碑刻;雅安地区的《高君颂》碑、《汉奉车都御卫孝廉字继故里》碑、《何君尊楗阁》碑、《汉故领校巴郡太守樊府君》碑;绵阳地区的《汉守将马邈忠义妻李氏故里》碑;阿坝州地区的《关帝庙》碑、《关帝庙功德》碑。

(四)墓葬类

墓葬类共39处,主要有成都地区的惠陵、张飞衣冠墓、黄忠墓、马超墓、子龙墓、白虎夷王墓、张松墓、马岱墓、五道渠蜀汉墓、董场乡三国画像砖墓;德阳地区的张任墓、邓芝墓、马岱墓、绵竹诸葛瞻父子墓、秦宓墓、庞统墓、血坟、张任墓、;雅安地区的三合村蜀汉墓、高颐墓、姜维墓、王晖墓地、关帝庙汉墓;绵阳地区的蒋琬墓、梓潼三堆子、诸葛乔墓;广元地区的鲍三娘墓、费墓、邓艾墓、平襄侯墓;南充地区的谯周墓、王平墓;巴中地区的严颜墓;泸州地区的董允墓;宜宾地区的孟获坟、周家咀墓;阿坝州地区的姜维城墓、芤山孔明墓、廖化墓。

(五)城址类

城址类共16处,主要有成都地区的白虎夷王城址;德阳地区的雒城遗址、绵竹城遗址;雅安地区的严道城址、古城坪遗址、孟获城、姜城遗址;广元地区的苟家坪遗址、青树子汉德县城址;巴中地区的平梁城遗址、牟阳城遗址;凉山州地区的高枧汉城遗址、冕宁关索城、诸葛城;阿坝州地区的姜维城、理县杂谷唐无忧城遗址。

二、三国文化遗存的特点

(一)分布范围广、部分区域相对集中

通过对四川地区三国遗存的实地调查和点位资料的认真整理,发现其遗迹的分布特点首先是,分布范围广,几乎覆盖了整个四川地区。其次,某些地区的三国文化遗存相对集中,数量多、密度大。成都地区是三国文化遗存最为集中的地区,共有53处。其次是绵阳地区,共有49处。除成都和绵阳地区外,拥有三国文化遗存数量在20处以上的地区有6个,分别是凉山州地区40处、阿坝州地区31处、广元地区30处、雅安地区25处、德阳地区23处、宜宾地区20处。

(二)点位多与民间故事和传说联系紧密

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四川地区现存的三国文化遗存多数与附加的传说和故事联系紧密,也受到明清以来三国小说流行的影响。

鲍三娘墓位于广元市昭化区鸭浮村曲回坝,距昭化古城北5公里处的白龙江畔。该墓现为一不规则的穹形土冢,冢南北长21米,东西宽19米,高4米,周长4米,面积399平方米。墓顶杂草丛生,经清理后发现墓顶中央有一盗洞。墓前有一碑,刻有“汉将军索妻关夫人之墓”,墓碑为红砂岩质地,风化较严重,字迹剥落。鲍三娘墓是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相传鲍三娘为关索之妻,建兴五年(公元227年),关索与鲍三娘屯兵汉寿(今昭化古城),镇守葭萌关。景耀六年(公元263年),曹魏伐蜀,兵临葭萌关,鲍三娘战死。后人为纪念鲍三娘的功绩,将其安葬在她生前操练兵马的曲回坝上。但三国历史上是没有关索和鲍三娘这两个人物的。

张飞衣冠墓位于成都市武侯祠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该墓现存封土堆高约4米,周长约50米,墓前有一块石碑,字迹十分模糊不可考证。该墓在进行考古发掘之前,普遍被人们认为是张飞墓,而且这种说法至少可以追溯到明代。

《明一统志》卷六十七《成都府》记载:“张飞墓在万里桥南。飞为帐下张达所杀,持其首奔吴。此特葬其躯耳”。

清代书籍对该墓的记载,内容大致相同。1985年,四川省及成都市文物考古部门对该墓进行了考古发掘,该墓封土堆高10.41米,墓葬为长方形券拱顶砖石墓,墓门由青石砌筑,棺台位于墓室后部,棺木并列放置于棺台之上,已朽。出土近百件陶器和铭文砖,主要有人物俑、动物佣、乐器和其他生活用具等。通过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类型研究,该墓被普遍认为是东晋成汉时期的墓葬。明清时期,《三国演义》被广泛流传,刘关张三人桃园结义共创大业的故事深受广大百姓的喜爱,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与精神。成都是蜀汉政权的核心区,该墓在刘备惠陵和关羽衣冠庙的附近,将其附会成张飞的墓,可能体现出当时人们对三位英雄的怀念之情以及对他们三人兄弟情谊的崇拜,是人们精神需求的突出表现。

(三)部分遗迹具有趋同性

四川地区与三国文化相关的遗存数量非常多,但是存在一定的趋同性,主要表现在点位的名称上和内容上。名称上看,一共有5处诸葛亮点将台、2处诸葛寨。同时,遗迹名称中带有诸葛、孔明、张飞、姜维等文字的遗存较多。

内容上看,一般被称作××营、××坝、××场、××寨的遗存,大多被传为相关人物的屯兵处、练兵场及所经过之处。

(四)诸葛亮对整个四川地区有着深远的影响

四川本地人对诸葛亮是非常尊重和崇拜的。在所有的调查遗迹中表现十分明显,与诸葛亮有关的遗存有73处、祠庙12座,数量占所有遗存四分之一以上,主要分布在成都、雅安、德阳、绵阳、乐山、内江、广元、泸州、宜宾、凉山州等十个地区,说明诸葛亮在四川各地区都有很大的影响,遗留下这么多与其有关的遗存。12座武侯祠也分布在成都、雅安、绵阳、宜宾、内江、泸州、凉山州等地区。武侯祠作为专门祭祀诸葛亮的场所,在四川地区分布众多,说明四川的人民十分尊敬诸葛亮,各地区纷纷修建武侯祠用以祭祀诸葛亮。很多武侯祠修建起来后,各地政府、官员甚至百姓都会主动维护或重修,这样既保证了武侯祠日常祭祀活动的顺利进行,也反映了各地对武侯祠的重视。从部分地区的遗存中反映出诸葛亮一人独大的情况,凉山州地区是诸葛亮南征路线上十分重要的一个地区,通过实地调查该区域有与三国文化相关的遗存点位40处,其中32处都与诸葛亮有关,如孔明山、拉古渡、三和台、双乳峰、哑泉等遗迹。而《华阳国志·南中志》记载“建兴三年春,亮南征。由水路至安上入越。别遣马忠伐,李恢向益州。”说明当时兵分三路,马忠队伍的南征路线是今天的贵州地区,李恢队伍的南征路线是今天的四川、云南部分地区,这些蜀汉臣将也为整个南征作出了十分重大的贡献,应该留下很多关于他们的三国遗存,但在整个四川地区的调查中很少发现。这充分说明了诸葛亮自身的魅力掩盖了其他人的锋芒,也反映了诸葛亮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光辉形象。

三、三国文化遗存的分区

从以上三国文化遗存的数量、类型及特点来看,四川省的三国文化遗存十分丰富,遍布了省内大部分地区,但主要集中于几个重点地区,而且各类型三国文化遗存的分布因地域不同而极不平衡。可以从两个大的区域来看各三国文化遗存的类型分布情况。

(一)成都地区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武担山之南称帝,都城是成都。成都是蜀汉政权的核心区域,存在很多有关三国文化的遗存。据统计,成都存在与三国文化有关的遗存有53处,是四川省拥有三国文化遗迹最多的地区。同时,遗存本身具有类型全面、内容丰富的特点。在类型上说,上文中划分的遗迹类、祠庙类、碑刻类、墓葬类、城址类等五种类型在成都地区均有体现。在内容上,各点位所涉及到的三国历史人物十分丰富,包括诸葛亮、刘备、关羽、赵飞、赵云、黄忠、马超、刘禅、邓艾、严颜、张松等人物;内容包含生活、政治、军事、生产、住所、墓葬等多方面。这些都充分证明了成都在当时的核心地位。

(二)伴随着军事行动的地区

从刘备入蜀建立蜀汉政权开始,刘备及诸葛亮在政治、经济、农业、文化等方面对蜀地进行了大范围的治理,同时也伴随着几次大的军事行动,留下了有关三国文化的遗存。

1.川东北地区

该地区主要包括德阳、绵阳、广元南部、南充、巴中、达州等地区。主要发生的历史事件是诸葛亮率军入蜀,建立蜀汉政权。公元211年,刘备留诸葛亮与关羽镇守荆州,自率军队逆江而上到达江州,又取嘉陵江道上至垫江,沿涪水上溯,到达涪城(今绵阳)。刘备没有立刻夺取成都,而是接受了刘璋给他的白水关、白水军的指挥权,率军北上,到达葭萌,在葭萌驻扎一年后,率军攻打涪城,进围雒城,同时,诸葛亮得到命令后率军入蜀,与张飞、赵云打下江州后,诸葛亮率军向成都进发,张飞率军北行逆垫江向巴西,赵云率军逆长江攻江阳。刘备围攻雒城一年后攻下雒城,与诸葛亮、赵云、张飞一起合围成都,最终于公元214年攻占成都。通过实地调查,与刘备入蜀有关的三国遗存有游兵坝、御马岗、雒城、富乐山、落凤坡等。

2.川西南地区

该地区主要包括雅安、乐山、宜宾、泸州、凉山州、攀枝花等地区。主要发生的历史事件是诸葛亮南征。公元223年4月,刘备病逝,南中地区的土著民族、大姓豪族、部分官员先后叛乱,杀害驱赶郡县官吏,投靠东吴。公元225年3月,诸葛亮经过充分的准备后,率大军南征平叛,并决定南征大军兵分三路而进,三军大体于年底前凯旋。诸葛亮率西路军从西路进攻,从成都到安上(屏山县西新市镇),然后由陆路入越;主攻目标为南中叛乱的首发地越、南中叛乱的首领、叛乱中唯一公开称王的高定部。李恢率中路军由平夷(毕节)至建宁(曲靖),主攻目标为盘踞在建宁一带的雍。马忠率东路军进攻,由江阳(今泸州)入贵州境;主攻目标为据守在一带的朱褒部。通过实地调查,该地区与战事有关的遗存有四开蜀汉军屯遗址、孔明寨、丞相祠、观斗山、孟获城等。

3.川北地区

该地区主要包括德阳、江油、广元西部及北部、阿坝州等地区。主要发生的历史事件是曹魏伐蜀。公元262年,司马昭决定伐蜀。公元263年,命令军队攻打蜀国。钟会率先率军攻打汉中,但屡攻不克。而邓艾率领军队从阴平道攻打蜀国,十分顺利,未遭到蜀汉军队的大力抵抗,邓艾过阴平后,蜀汉军队节节败退。邓艾的军队迅速打到江油、雒县等地,其后刘禅投降。通过实地调查,与曹魏伐蜀有关的三国遗存主要有养马峡、阴平古道、写字岩、落衣沟、姜维井、点将台山、下马岩栈道遗址等。

四川地区是蜀汉政权的主要统治区域,分布着数量众多、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特点鲜明的三国文化遗存。通过调查四川地区三国文化遗存,初步掌握了四川地区有关三国文化的遗迹现状,对每一处点位进行整理后发现:一是成都地区的三国文化遗存,内容最为丰富,涉及的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最多;二是分布在成都地区以外的三国文化遗存大部分都与相应的历史事件有关(刘备入蜀、诸葛亮南征、曹魏伐蜀),军事路线附近的遗存尤为丰富。

注释:

①资料均经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全国三国文化遗存调查组实地调查,目前已出版《全国三国文化遗存(成都地区)调查报告》(科学出版社2016年),其余资料尚在整理过程中。因此,后文所提及各处点位只保留名称,不补充具体信息。

②较有代表性的有王毅、罗伟先《成汉墓考古记》,《成都文物》1986年第2期;林集友《成都外南成汉墓主试探》,《四川文物》1989年第6期;吴怡《成汉墓小考》,《四川文物》1992年第2期;林集友《成都外南成汉墓主再探》,《四川文物》1997年第1期。

猜你喜欢
阿坝州绵阳遗存
阿坝州动物防疫工作措施
从佛教文化遗存看天水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性
阿坝州:根治欠薪行动全力实现“两清零”目标
阿坝州黄河第一湾格萨尔岭国所在地探微
四川绵阳卷
四川绵阳卷
辽代契丹贵族墓地守冢人居住遗存和祭祀遗存初探
贵州有的唐代遗存
杭州市赴阿坝州开展交流考察
浙江安吉汉代土墩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