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质量时代下高职院校“嵌入式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 设 研 究
——以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为例

2019-02-18 11:34王继水朱轩
教育现代化 2019年104期
关键词:双师嵌入式联网

王继水,朱轩

2015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从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等八个方面对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系统设计,文件指出,在全面质量时代下,高职院校建设应“围绕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形成与区域产业分布形态相适应的专业布局,积极探索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提高具备‘双师’素质的专业课教师比例[1]”。

根据文件精神,高职院校构建“双师型”的教学团队是高职教育发展改革的必然选择。但传统的以专业为平台、基于课程体系分别组建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团队[2],将企业看作是扩大就业率或者弥补自身资源不足而嫁接的平台,未能达到“双师型”教学团队产教融合,产学研一体的建设目的,因此,重构教学团队组织形式和专业分工,构建以专业建设为载体,课程教学为目的的“嵌入式双师型”的新型团队组织形式势在必行。

一 “嵌入式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的路径选择

随着供给侧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全面质量时代下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更加注重技术与素养的融合、强调技能培养的系统性和多样性,重视可持续性的发展能力的形成。因此,高职院校应立足于“双师结构,工学互动、导师素养、产学研一体[3]”的教学团队建设目标,培养全面质量时代下“嵌入式双师型”结构教学团队。

构建“嵌入式双师型”教学团队,学校和企业双方必须认清各自在职教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合理规划教学团队建设路径,实现对校内外优质教师资源的优化整合,达到产教融合、产学研一体的建设目的。

(一)思想转变:顾及校企双方利益,形成利益共同体

“双师型”教学团队是由高职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组成的,具有特定素质能力结构和明确教学分工任务的专业教学合作群体[4]。教学团队建设离不开校企双方合作和支持,传统以“为校企合作而校企合作”的价值观,无法保障企业参与教育的利益,影响校企合作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不利于高职“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因此,改变校企合作观念,保障双方利益,是建设优质教学团队的基础。

(二)共同培养:坚持内培外引,提升团队双师素质

教师在职业院校和企业行业的双向流动、交叉任职和校企双方的互通互用,是提升“双师”教学团队素质的极佳方式[5]。高职学院在立足现有师资的基础上,制定教师企业培训制度,采取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方式,制定短、中和长期培训计划,安排校内教师进入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参与企业产品的开发、生产和经营;同时引进或聘用企业高素质技能型员工,补充和改善教学团队结构,真正实现校企双方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三)教学改革:培养导师素质,实施全过程育人模式

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创新,培养教师导师素质,坚持对人才培养全过程、全方位的跟踪和监控。导师素质是“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必备内涵,体现了人才培养过程中严谨细致、协商合作、互惠互利的学习生活方式,培养教师的导师素质,将教师和学生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全方位指导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四)资源整合:整合企业优质资源,实现产学研一体

教学质量保障的核心是课程建设[6],课程建设质量优质与否取决于课程是否与职业岗位标准相符合。通过引入企业优质项目资源为载体,抽调师资力量与企业人员进行项目合作,在此基础上,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要求,将企业项目资源转化为教学项目资源,实现产学研一体,形成真正参与教学建设和实施的“嵌入式双师型”结构群体。

(五)制度保障:健全建设考核机制,构建团队保障制度

合理的管理考核制度是建设高品质教学团队的基本保障。高职院校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各个教学团队实际情况,制定教学团队建设规划、团队管理办法和团队考核机制,从团队工作的能力、结果和行为三个方面展开考核工作,采用“定性+定量”的考核方法,合理公正评价教学团队工作过程和工作结果,为教学团队建设营造健康的生长环境。

二 物联网应用技术“嵌入式双师型”教学团队的构建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是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院校建设重点专业,江苏省重点专业群“物联网与制造业信息化”建设项目核心专业,专业自2011年起开始招生,至今已有6年,目前在校学生192人。由于物联网技术实践操作性强,人才培养质量要求高,对师资力量的建设提出了不小的挑战。因此,在专业建设伊始,便依托常州装备制造业职教联盟,与长三角区域优质物联网企事业开展校企合作,积极构建“嵌入式双师型”教学团队,以应对外部环境对专业建设所带来的压力。

(一)建设专家工作室,形成“双带头型”专业带头人领导机制

所谓“双带头型”领导机制是指校企双方专家“共同主持并全方位、全过程参与到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制定、组织实施、评价、反馈以及修订并完善方案的各个环节之中[7]”。在制定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学院面向区域内优质企事业单位,吸引江苏汇博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常州清泰软件有限公司、江苏国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负责人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负责专业人才培养的开发,在此基础上,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成员或高级工程师担任校外专业带头人职务,建立专家工作室,负责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实践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并和校内专业带头人沟通协调,合理分配使用校企双方师资力量、实训资源等,保证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校企双方的有效衔接,确保校内外教学计划的有效实施。

(二)实施师资嵌入课程,构建“双师”素质培养有效平台

“双师”素质的培养源于长时间的操作实践,传统的短时间培训不能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因此,再造教师“双师”素质培养方式,把“双师”素质的培养根植在日常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中,通过课程构建“双师”素质的有效平台是推动师资培养的重要途径。在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建设上,根据物联网项目开发的典型工作过程,将课程体系分为“应用层——网络层——表现层”。在课程建设上,将“RFID技术与应用”“物联网组建与维护”“物联网系统集成”等7门专业核心课程,分别与企业进行对接,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与校内专任教师共同进行授课,其中,校内专任教师除负责与校外兼职教师沟通协调完成课程标准、授课计划等课程相关文件资料整理以及理论教学外,同时,还参与协助校外兼职教师的实践教学工作,实现校内外教师资源的优势互补。在校内专任教师全程辅助兼职教师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专业实践操作能力也得到提升,有助于弥补校内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欠缺,操作技术能力不强的缺陷,提升“双师”素质。

(三)推进全程导师制,形成对人才培养的全方位跟踪

“全面质量”强调育人的全过程性、全方位性,要求教学团队教师具备较高的导师素养,因此,在构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过程中,成立学生工作室,形成导师制教学模式,是构建“嵌入式双师型”教学团队的重要环节。在具体实施上,根据高职教育的基本原则,校内专任教师对参与的企业项目实践技能进行整合,形成教学资源,并以项目的形式发放给学生,成立学生项目工作室,和校外兼职教师作为“导师”全程监控各个工作室项目的进展情况,指导学生实践操作。目前,物联网应用技术教学团队开发了“智能化经编管理系统”“智能数字化工厂管理系统”“智能化农业监控管理系统”等多个教学项目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明显提升,在2015年全国职校技能大赛上获得高职组“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一等奖、“物联网技术应用”三等奖,其中,“智能数字化工厂管理系统” 被江苏省教育厅遴选为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展会作品展出。

(四)推动产学研一体化,确保教师资源均衡发展

教学团队的建设过程是一个动态增长的过程,在建设中须注重产学研一体,确保教学团队教师在企业挂职锻炼、科研项目开发、在职学习等发展机会上的均等,使教学团队与区域产业结构、发展水平形成良性循环。因此,为保障团队师资力量的均衡发展,一方面,物联网应用技术教学团队与常州奈斯工控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江苏省物联网工程中心,与江苏国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设校中厂、与常州云恒电子有限公司合作建设了物联网集成应用实训中心,通过校企合作,为团队成员提供企业挂职锻炼、科研项目研究、企业技能培训等机会;另一方面,与台湾辅仁大学、韩国新罗大学的物联网技术专业展开合作,以学历进修、交流访问、科研合作等形式安排教师进入高等学府博士点深造,提高团队师资结构水平。

三 物联网应用技术教学团队绩效考核体系的建设

高品质教学团队的建设离不开绩效考核机制的监督,在制定考核体系时,应紧密围绕教学团队工作目标,从团队工作的能力、结果和行为三个方面展开考核工作,采用“定性+定量”的考核方法,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学团队建设成果。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团队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学校和院部的教学团队建设目标,物联网应用技术教学团队关键评价指标由基础工作、提升工作、机动工作三个部分构成,包括专业建设、团队管理、学生培养、质量工程、团队评价、教师荣誉、教学能力、教研教改成果、学生竞赛、教师竞赛和教学改革项目等11个二级指标,每个指标都对应一定的分值,具体如表1所示。其中,基础部分的指标,主要面向以团队为主的成果形式,在采用定量的评价方法时,结合学生评价、部门评价等定性评价方法进行考核;提升工作和机动工作则是面向在团队建设过程中,团队成员所产生的阶段性成果,根据成果类型和成果的等级,采用加分的形式进行考核,既将成果融入到团队建设成效中,同时也对成员个人绩效有了客观的评价。

表1 教学团队考核指标体系

(二)营造积极健康的教学团队激励机制和文化 氛围

推进绩效考核工作不仅是向教师反馈教学团队的建设现状,更重要的是使教学团队形成“团队业绩导向”的绩效观、“按劳取酬”的分配观,因此,营造合理健康的激励机制和文化分为必不可少。根据学院绩效管理工作条例,教学团队的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五个等级,团队带头人和成员的津贴,根据考核等级乘以系数后进行发放。考核等级的确定与团队、个人在考核评价指标中的获取的分值密切相关,对于总分排名在前15%的团队和个人给予优秀的评价,排名在40%的给予良好的评价,排名在80%的给予合格、基本合格的评价,对于未完成建设指标,并出现问题的团队和个人将给予不合格的评价。通过构建教学团队考核津贴分配机制,形成奖优罚劣的绩效管理机制,为物联网应用技术教学团队形成健康的建设氛围,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 结论

在当前全面质量时代下,“嵌入式双师型”教学团队的构建是高职院校提升“双师”素质、施行“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前提和保障。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根据“嵌入式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的隐喻,依托学院教学资源优势,结合区域企事业单位优质资源,立足于以专业建设为载体、课程教学为目标构建“嵌入式双师型”教学团队,开展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培养导师素养,实行产学研一体,确保物联网技术专业 人才技能培养的系统性和多样性,保障物联网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区域产业需求的高度耦合,推动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竞争力的可持续性发展。

猜你喜欢
双师嵌入式联网
“身联网”等五则
《物联网技术》简介
《物联网技术》简介
Focal&Naim同框发布1000系列嵌入式扬声器及全新Uniti Atmos流媒体一体机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TS系列红外传感器在嵌入式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抢占物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