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2019-02-18 11:34骈继鑫胡钰哲陈晴晴
教育现代化 2019年104期
关键词:板书笔者微课

骈继鑫,胡钰哲,陈晴晴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反应、合成、反应机制以及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变规律等的一门学科,是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对于药理学、药物分析、生物化学、药物化学等专业课程的理解与掌握都具有重要意义[1]。然而,有机化学的概念繁多、官能团多样、反应机制复杂、反应条件多变,以及立体化学抽象难理解,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更是以“填鸭式”教授书本知识,导致许多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的过程中兴趣不高,无法实现我国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教学目标[2]。因此,如何提高药学专业学生自主学习有机化学课程的积极性,培养其创新精神,使其具备在药学领域从事药物分析、药事管理和新药创制等实际 工作的能力,是当前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中亟需解决的 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很多优秀的教育教学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全国各大高校中,包括慕课、翻转课堂等网络课堂的知识共享[3]。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也在积极探索有机化学的教学方法,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等多方面为切入点,以期转变学生在高中时期形成的题海战术思维,从而适应大学课程的大容量、快进程的学习模式[4-6]。

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仅单单使用某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在实际学习中掌握理论知识的效果不佳。为此,笔者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基于传统板书、现代多媒体、小组合作讨论和微课自主学习等四种教学手段,结合我校教学大纲,在药学2017-01班级的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章节内容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从始至终贯穿混合式教学。通过对学生进行阶段性测评,发现该班级学生期末考试通过率和平均分均比以往班级有较大提高。由此证明,混合式教学法在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较好。

一 混合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一)传统板书式教学

众所周知,有机化学知识点零散繁多、反应条件灵活多样,高校教师,尤其是新手教师想要把教学思路理清、教学内容烂熟于心,并把重难点内容全面传授给学生,需要有扎实的教学功底。而板书教学不仅可以帮助新手教师脱离多媒体课件,避免照本宣科式教学,使教师专业素养快速成长,最重要的是,可以引导学生注重章节之间的关联度。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通过“黑板+白笔”,可以引导学生跟上教师的授课思路,边听边记,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同时,还可以规范学生对于化学反应式的书写。在烷烃和环烷烃、烯烃和炔烃、芳香烃、醇酚醚、醛和酮、羧酸和取代羧酸、胺类化合物等章节中,笔者主要使用板书教学。比如,在讲解醛和酮的亲核反应这一节内容时,通过板书引导,学生可以熟悉反应机理的正确表达,认识单电子转移使用鱼钩状的符号“”,双电子转移使用箭头状的符号“”。学生可以更好认识有机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易于理解与掌握。另外,有机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仪器的平面组装图是要求掌握的重点内容,通过板书演示,教师可以对实验仪器搭建过程中“从下到上、从左到右”的操作原则进行平面呈现[7],而美观的板书呈现还可以给学生美的熏陶。比如,在普通蒸馏实验课程中,笔者通过板书装置图,引导学生认识和熟记每一个仪器的位置和名称,这对于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有较大帮助。

(二)多媒体演示式教学

Powerpoint(PPT)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因其集文字、图形、音视频为一体,以及变幻 多样的特效特性,将抽象概念可视化、形象化[8],从而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立体化学基础、杂环化合物和糖类化合物等章节中我主要使用了PPT演示。比如,笔者考虑到立体化学这一章节除了要让学生掌握旋光度、手性、手性分子、对映异构体、R/S构型、D/L构型、内消旋体和外消旋体等抽象概念外,从人文素养角度方面来讲,还要培养学生空间思维的想象能力。因此,在讲授“对映异构体”这一概念时,笔者由“反应停”事件引入,通过呈现出“海豹儿”图片产生视觉冲击,讲解这一事件的“罪魁祸首”——具有手性的沙利度胺,该药物的R构型可以在临床上起到镇静作用,而S构型却有强烈致畸性。通过PPT的使用,把生动的例子引入课堂,既可以让学生理解对映异构体的实质内涵,了解R/S构型在结构上到底具有什么样的差异,还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有机化学与药物之间的密切联系,认识到有机化学学习的重要性。

(三)PBL-小组专题讨论式教学

基于问题的学习,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学生自主开展学习的教学模式,问题设计是其核心环节。教师需要根据学科特点,结合交叉学科知识,设计出具有针对性问题供学生学习讨 论[9]。笔者通过PBL-小组专题讨论式教学,针对有机合成问题专题实施教学,具体安排:4-5人为一小组,主要根据前一学期无机化学成绩的排名,兼顾成绩优差搭配、男女搭配和民汉搭配。比如,以苯为原料合成间硝基苯甲酸这一专题,学生通过翻阅教材,以及查阅网络资料,由小组讨论得出最终统一的结果,并由一名同学作为代表,将合成路线写在黑板上。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得出两种可能的合成路线(见图1)。通过这一类专题的讨论,让学生熟练掌握逆合成分析的思路,在不考虑转化率的前提下,提出有可能的合成步骤。这样的学习和锻炼,开阔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后期药物化学课程的学习。

图1 间硝基苯甲酸合成路线图

(四)微课拓展应用式教学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通过文字、音视频,结合动画动态模拟教师上课,甚至还可以达到交互式教学效果[10],使学生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薄弱环节开展针对性学习,并对所学知识进行反馈。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科技前沿,通过微课设计对课本知识进行拓展。比如,笔者在讲到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二乙酯的合成应用时,课前将制作好的微课视频发给学生进行预习。通过动画形式,演示乙酰乙酸乙酯、丙二酸二乙酯分子中碳负离子的形成,以及作为亲核试剂与卤代烷或酰氯发生的亲核取代反应,整个反应过程清晰明了。学生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可以重复返回观看,同时向教师反馈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实践证明,学生通过课堂和微课视频的学习,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更为深刻。

二 混合式教学的效果总结

传统板书、现代多媒体、小组合作讨论和微课自主学习等四种手段的混合式教学方法的应用,达到了引导学生主动学、愿意学的目的。在板书教学中做到了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讲授重难点知识;在多媒体教学中达到了立体演示、引人入胜的教学效果;在PBL-小组讨论教学中实现了以问题导向的研讨式学习,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微课拓展教学中强化了教学重难点,打破了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11]。通过阶段性测评、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及学生意见反馈得出,针对有机化学不同教学模块,实施不同的教学手段,确实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三 结语

混合式教学方法丰富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教师为主体”的单一教学模式转变到“教师做引导、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模式,有效提升了我校药学专业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开拓创新的科研精神,是一种可以被推广的有机化学教学模式。

猜你喜欢
板书笔者微课
老师,别走……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美术课堂板书的四种效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思想政治课简约板书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