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2019-02-19 07:29
中国卫生 2019年1期
关键词: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优质

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的医改下一阶段任务要求。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构建以健康为中心的、基于价值的整合型服务体系。这种服务体系应该具备以下特色:

公平。公平性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要可及,其次要均衡。无论是什么样的人,处在什么样的经济状况和社会政治状况,对医疗卫生健康的服务必须是可及的。而对于当前我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不平衡,核心在于解决优质资源布局和供给问题。

质量。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的质量不仅仅体现在技术的可靠上,还应更多考虑以需求为导向。从质量和感受两个方面着手,对服务模式进行转变。

效率。我国现阶段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体系的核心,一方面要保证既有的卫生资源得以最大化利用,另外,还体现在从传统的对单个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效率考核评价转向提升系统效率,把资源配置在系统中最适宜的部位、最薄弱的环节,用木桶原理弥补系统的不足,使系统的健康产出最有成效。

反应性。我们的服务体系不仅仅是以医疗为中心,更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公共卫生和医疗融合,而是向上延伸到满足更高层次的健康需求,比如活得更美、活得更长、少得病、得小病、活得

更有尊严等;向下延伸到患病后如何提高生命质量、如何延长健康寿命等需求。反应性还表现在,当遇到重大灾害和突发事件时,这个体系的反应速度、质量要跟上。

适应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离不开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环境,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必然同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新的诊疗方法、新的药品不断涌现,这种发展和目前的筹资如何有效匹配,如何在充分利用筹资的基础上更好地满足最新的成果和技术,都需要均衡。因此,需要在体系结构和数量上来进行规制和安排。

当前,要提供优质服务,最核心方向在于实现两个转变:转变供给理念。要从以医疗为中心,以疾病为中心,以单体为中心,以一名医生和患者为中心的线性、单体化供给,真正转向以需求为中心构建连续性、全方位、全周期的优质服务体系。同时,转变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真正走向生物、心理、社会乃至环境的医学模式。最终,优质的服务要表现在费用是可负担的,质量是可靠的,接受者是舒服的。

要实现高效服务的核心,则在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现有的存量体系来说,如何真正进行资源的科学布局,功能的进一步优化以及机构之间进一步有效协同是关键。

当前,中国单个医疗卫生系统机构的运行基本上是高效的,但医疗卫生服务系统的综合效率则较为低下。这是因为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协同性和整合性不够,效率之间互相抵消,使有限的资源没有发挥最大的效率。因此,我们必须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并且由此带动资源配置、制度设计、政策供给等方面都能从整个体系的角度思考和运行。

猜你喜欢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优质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稿约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稿约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