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特征及机制

2019-02-19 12:49张岩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枕部卡压颈源

张岩

(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山西 阳泉 045000)

头痛在各种症候中非常常见,并且种类颇多,发病机制也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另外当中颈源性头痛也比较多见,有相关资料显示,该种疾病在人们发病中,占比1%到18%,但对于头痛患者中的占比报道却较少。通过影响学检查,阳性表现并不明显,“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痛”是其主要称谓。由于当前对该病的诊断标准还不确切,诊断方标准较多,且这些诊断对枕神经卡压对于颈源性头痛的诊断价值并未引起重视,在对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特征的反应上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因此本文对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特征及机制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的224例颈源性头痛患者,其中男性67例,占比29.91%,女性157例,占比70.09%,年龄15岁-78岁,平均年龄(47.26±18.38)岁,病程4个月-48年,平均病程(13.37±4.54)年。

1.2 方法 基于1990年提出的Sjaastad颈源性头痛诊断标准体系上对枕神经卡压证据进行增添。Sjaastad诊断标准:持续性或间断性头痛并与同侧肩部僵硬、酸痛或者颈枕部疼痛相伴;颈部肌肉紧绷,有明显压痛感,呈阳性C2横突压痛,扩展至同侧头部;呈阳性引颈实验;枕大神经受限后疼痛下降明显;经影像学检查,颈椎发生移位,齿状突轴心不正,生理性前凸发生改变,颈椎骨质增生。枕神经卡压判定:耳大神经卡压: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及乳突尖下缘压痛与同侧耳廓放散痛相伴;枕小神经卡压:乳突后缘压痛与同侧头部放散痛相伴;枕大神经卡压:枕骨粗隆与乳突连线内三分一处及乳突尖与C2棘突连线中心发生头部压痛或放散痛。

2 结果

2.1 头痛性质 224例患者中跳痛90例,占比40.18%、胀痛122例,占比54.46%、钝痛12例,占比5.36%、撕裂样疼痛1例,占比0.45%、重压感8例,占比3.57%、紧箍感15例,占比6.70%、爆炸感1例,占比0.45%、放射感4例,占比1.79%、针刺样23例,占比10.27%、刀割样3例,占比1.34%、烧灼样8例,占比3.57%、描述不清9例,占比4.02%。

2.2 头痛发作特征 224例患者中,呈阵发性发作218例,占比97.32%,呈持续性发作6例,占比2.68%。

2.3 发病侧别 224例患者中172例全头痛或双侧头痛,占比76.79%;28例单发右侧偏头痛,占比12.50%,24例单发左侧偏头痛,占比10.71%。

2.4 受累神经 224例患者中,164例枕大、小神经混合受累,占比73.21%,5例单发枕小神经受累,占比2.23%,52例单发枕大神经受累,占比23.21%,3例单发耳大神经受累,占比1.34%。

2.5 枕部按压致放散痛发生比例 224例患者中185例发生放散痛,占比82.59%,39例未发生放散痛,占比17.41%。

3 讨论

目前关于颈源性头痛的发病率,国内报道和国外报道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发生上述情况的原因是,诊断标准及研究方法存在较大差异[1]。对于头痛患者中颈源性头痛的占比尚未见确切研究,依据此次研究得知,颈源性头痛在头痛患者中占比89.24%,必须要提高重视度。目前研究发现,颈源性头痛的发病可能与颈枕部多种组织结构或者单一组织结构异常情况关系密切[2]。因脊柱组织神经分布错综复杂及联系的紧密性,确切对致痛组织进行区分难度较大[3]。颈源性头痛可由肩部病变引发,也可由中颈段、上颈段、下颈段病变引起。不管是何种刺激,还是肌肉痉挛,当其影响到交感神经和颈神经时,头痛便由此发生,因而颈源性头痛涵盖的范畴应包括枕小神经卡压、枕大神经卡压、枕神经痛等。而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特征则表现为阵发性头痛,性质以跳痛、胀痛为主,发病侧以双侧头痛或全头痛为主,受累神经以大、小神经混合受累为主,枕部按压致放散痛发生比例为82.59%。由此得知,在对颈源性头痛进行诊断时,放散痛这一依据非常关键。

综上所述,由于当前放散痛机制尚不确切,加上诊断标准还存在缺陷,对此必须要进一步进行研究,并优化诊断标准,以期为颈源性头痛诊断提供有力的参考。

猜你喜欢
枕部卡压颈源
右枕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术后复发1例
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拆西墙补东墙”高质毛囊资源宝贵
婴儿枕部休止期脱发24例临床特点分析
卡压性神经损害的另类发现*
剪切波弹性超声评价神经慢性卡压的弹性变化
菊花枕改善血压失眠
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治疗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