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医结合”背景下高校推广应用运动处方教学的实践探讨

2019-02-19 19:54吴小彩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体医结合实验班结果显示

吴小彩

运动处方主要是以现代医学与现代体育结合(以下简称“体医结合”)而广泛开展的一种方式[1],“体医结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从理论与技术两个层面相互结合与渗透。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到“加强体育运动指导,推广‘运动处方’,发挥体育锻炼在疾病防治以及健康促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通过“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2],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同时,提出“发布体育健身活动指南,建立完善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库”,以及“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服务模式,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2]。”等重要举措,促进全民身体健康。因此,将体育健身原理、方法与康养保健知识有机结合,贯穿到教育工作中,以期促进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一、高校推广应用运动处方试点实施的实践探讨——以某高职医学院校为例

(一)推广应用运动处方教学实施前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本次问卷抽样发放问卷438份,涉及6个专业,回收438份,有效问卷434份,回收率100%,有效率99%。本次调查对象的年龄19-20岁,占87%,所学习专业中护理41%、检验12%、影像12%、康复11% 、药剂12%、助产12%,其中男生占12%,女生占88%,高职医学院校女生居多。

1.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

(1)平时进行体育锻炼情况:选择“经常”的占17%,“偶尔”占56%,“很少”占21%,说明大多数大学生平时只是偶尔进行体育锻炼;

(2)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63%的学生选择“增强体质”,“消遣娱乐”占35%,“健美体型”占39%,这表明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主要以健身健美为主;

(3)一般参加体育锻炼的形式:选择“体育课”的占65%,选择“自己或和他人一起”的占54%,结果显示大学生喜欢课堂教学指导性锻炼,同时自主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较强;

(4)最喜欢的体育项目:排名前三的项目为羽毛球、乒乓球、跑步,分别占64%、41%、39%,说明大多数大学生喜欢小球项目和基础锻炼跑步这三个项目;

(5)参加体育锻炼的强度:选择“轻松”“少费力”的分别占34%、42%,选择“很费力”“非常费力”的各占2%,表明大多数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强度较小,只有少数选择参加强度较大的体育锻炼;

(6)锻炼的强度是否检测:9%的回答“是”,91%的回答“否”,表明大多数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候不检测强度;

(7)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选择“周末(每周1-2次)”和“偶尔(每月1-2次)”的共占75%,说明大多数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较小;

(8)每次锻炼的时长:“少于30分钟”的占38%,“30-60分钟”的占47%,“2小时以上”的仅占3%,表明大多数大学生每次锻炼的时长为30分钟左右。

2.大学生基本身体健康情况

(1)关于“一年里生病的次数”方面,调查结果显示,有17%的学生“0次”,62%的学生“1-2次”,表明大多数大学生的身体状况良好;

(2)是否知道自己的身高、体重、肺活量、血压等体测项目的具体数值:调查结果显示,选择“了解,并且相当注意”的占32%,“了解,不关心”的占55%,“不知道,无所谓”的占13%,表明大多数大学生基本了解自己的身体基本情况,仍有少数持无所谓的态度;

(3)影响锻炼的主要因素: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学习”因素的占38%,“上网”因素占24%,“其他”因素占27%,表明平时学习、上网以及其他不确定因素是影响大多数大学生锻炼的主要因素;

(4)认为自己身体素质如何:认为自己身体素质“很好”的占18%,“一般”的占70%,“不清楚”的占2%,结果表明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自己身体素质一般;

(5)认为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排名前三的是“电脑的普及”“学校基础体育设施建设差”“交通工具的改进”,所占比例分别为53%、47%、44%,表明当今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电脑或手机等的普及,学校基础体育设施建设状况差以及交通工具的改进成为大多数大学生体质下降的最主要原因。

3.大学生对运动处方的了解情况

(1)对运动处方这一概念的了解:调查结果显示,“知道”的占25%,“不知道”的占75%,表明大多数大学生对运动处方不了解,少数大学生由于在专业课程中涉及到运动处方相关知识,所以相对了解,例如影像、康复专业。

(2)对运动处方的相关知识的了解:调查结果显示,“了解一点”的占47%,说明大约一半的大学生知晓运动处方的相关知识 。

4.大学生对推广应用运动处方教学的态度

(1)是否愿意参加有运动处方指导的体育锻炼:调查显示,选择“非常愿意”和“愿意”的学生占71%,“不愿意”的占10%,“不表态”的占19%,所以表明大多数大学生愿意参加运动处方指导的体育锻炼;

(2)对在体育课中设立运动处方的态度:调查显示,选择“非常赞成”和“赞成”的学生占35%,47%的学生选择“可试行”,还有18%的学生选择“不表态”,因此说明在高职医学院校,开设运动处方教学,得到了学生群体绝大多数人的响应。

5.大学生对实施运动处方教学的想法和建议

通过调查得知,大部分大学生的建议主要是:

(1)运动强度应由弱到强,开展多种多样的运动项目,学生自由选择运动项目;

(2)学校应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完善体育硬件设备等;

(3)希望增加丰富的康养有关理论与实践知识,力求学以致用。

综上,根据调查结果得知,实施运动处方前,学生身体状况基本良好,对体育健身有一定需求,大多数学生对于运动处方的相关知识了解较少,愿意参加有运动处方指导的体育锻炼,对实施运动处方教学表示赞成和支持。

(二)推广应用运动处方教学的实践结果分析

实验对象为随机抽取的二年级的6个实验班和2个对照班,实验班为护理、检验、药学、康复、影像、助产6个专业的6个班(6个专业各为1个班),男生50人,女生248人,计298人;对照班为随机抽取的2个护理班,男生8人,女生86人,计94人。

二年级开展阳光体育教学,依据符合医学院校特色的“体医结合”理论体系,针对不同的学生目标群体制定相应的运动处方和实施程序,进行为期一个学期(16周)的运动处方教学实践体验。教师先向实验班传授基本的运动处方理论,阐明运动处方制造原则与方法,然后指导学生分组制定运动处方[3]。对照班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实验班与对照班教学时数相同,考核内容及标准相同,教师尽可能控制相同的实验环境和条件。

期末,在实验前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身体素质技能测定,主要对立定跳远、50m、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800m(女)、1000m(男)等项目的成绩进行追踪,将实验前后的成绩作纵向对比,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前后的各项成绩作横向对比[4]。具体实施效果分析如下:

(1)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两组学生在运动处方教学实施前各项运动成绩指标无差异(P>0.05),学生身体素质测验成绩无显著性差异。

(2)实验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身体素质测试成绩横向对比。两个班学生的各项成绩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实验班学生素质成绩的整体提高幅度比对照班的提高幅度大。其中,力量的练习处方效果最明显,耐力性素质也有很好的效果,说明存在显著差异,其原因是学生掌握了该项目的运动处方后,成绩有明显的提高,练习积极性较高。

(3)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前后各项成绩的纵向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班各项素质成绩经T检验得出P<0.01,说明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对照班实验前后的各项成绩也有一定的进步,经T检验后P>0.05,无明显差异。说明实验班学生通过运动处方课的学习,较好地掌握运动处方及运动量的调控,使自己的身体素质和机能相对较全面地协调发展。

(三)推广应用运动处方教学的实践效果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形式,对实施运动处方教学的6个实验班的298人,发放问卷298份。回收292份,有效问卷288份,回收率98%,有效率98.6%,进而调查分析大学生对运动处方教学的实施效果与体验感受。具体分析如下:

对于“是否喜欢体育课以运动处方教学的形式开展”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喜欢”的学生占66%,“不喜欢”的占11%,说明大多数学生喜欢该教学形式;不喜欢的主要原因为“体育活动太累太辛苦”。

对于“通过运动处方课的学习,你是否认为对运动处方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一项,结果显示:认为“是”的学生占86%;“是否掌握了一些运动处方的理论知识”,85%的学生给予肯定;“是否可以设计简单可行的运动处方”,92%的学生认为可以。说明大多数学生掌握了运动处方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而促进身体素质的提升。

对于“今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你是否愿意参加有运动处方指导的体育锻炼”一项,结果显示:90%的学生表示愿意参加,说明运动处方在广大学生群体中被接受。

对于“对运动处方教学的课时安排与考试方式的满意程度”一项,结果显示,课时安排表示满意的学生占78%,考试方式表示满意的学生占82%,说明大多数学生对运动处方教学的开展相对满意,但仍需进一步协调改善。

运动处方教学的内容、形式与评价方面调查结果显示:通过学习,喜欢运动处方教学的内容以自由活动为主的占39%,其次是游戏与运动技能共占57%;喜欢运动处方课的教学分组形式为全班随机分组的学生占57%,认为运动处方课的成绩应该因人而异来评价的学生62%,认为教师在运动处方教学的过程中应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的学生占58%。说明大多数学生注重个体差异性和特殊性,希望在学习中根据各自情况,获得教师因材施教,达到自身水平的提高。

关于运动处方教学的实用性:85%的学生觉得实用性强,只有3%的学生觉得没有实用性,不具有代表性;90%的学生表示会在今后的生活中对运动处方的相关信息进行关注。

综上,通过对实验班学生的问卷调查可以了解到,绝大多数学生对运动处方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表明通过运动处方教学,不仅使大学生达到健身、康复保健等辅助效果,而且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兴趣具有促进作用,深受大学生们的欢迎。

二、高校推广应用运动处方教学的对策

(一)结合国民体质监测中心,进一步研究运动处方实施效果

近年来,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开展井然有序。高校可以和国民体质监测站开展相关业务合作,通过试点实施、体质监测等项目合作,为大学生的体育健康认知和行为提供科学研究依据,为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健康成长形成长效机制保障。

(二)结合地方经济发展情况和体育产业链的基本结构,探寻推广应用运动处方模式

高校所处地方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也直接影响了体育产业发展,体育产业是朝阳产业,高校可以结合当地康养业的业务发展带动体育产业发展,把康养业和体育产业的优势资源优化配置,形成因地制宜的高校体育产业链,并融合康养运动处方实践路径,形成地方-高校-地方相互促进和相互作用的良性模式,进而促进高校康养运动处方的推广应用。

(三)结合高校教育教学背景和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构建大学生体育健康教育长效机制

《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不断地在修订和完善,实施运动处方教学对大学生的运动行为、意识、健康素养等有积极影响,还可以促进体育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同时,拓展了高等教育的空间、深度和广度。进而也促进了高校教育的发展路径与创新体育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应用实践。

(四)借鉴运动处方在全民健身中普遍推广应用的经验与启示

国内外部分地方城市[5]和高校推广应用了运动处方,在大健康的背景下,在高校推广应用康养运动处方有一定的价值和时代性,是全民健身工作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尤其是医学类高校,具有一定的卫生健康相关学科背景和底蕴,推广应用康养运动处方有一定的资源优势。因此,无论是理论方面,还是技术(实践)方面,要不断借鉴不同地区、不同层次推广应用运动处方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发展。

猜你喜欢
体医结合实验班结果显示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高校大类招生模式按实验班/基地班招生
最严象牙禁售令
“体医结合”背景下健身气功在普通高校的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体医结合”导向下对体育专业教学的影响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
辽宁省“体医结合”模式下运动对肥胖人群身体形态的影响
“体医结合”与大学生运动风险控制分析
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野生大熊猫保护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