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心理管理干预在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2019-02-19 12:49刘苗苗李文平李娟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负面内科病情

刘苗苗,李文平,李娟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五医院,山西 太原 030001)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呼吸内科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有患者100例。对照组中有48例女性患者,52例男性患者,且年龄在55岁-74岁之间;观察组中有49例女性患者,51例男性患者,且年龄在56岁-73岁之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并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均为自愿参与。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式,主要包含了:基础护理、病程观察、用药指导等。观察组则给予心理管理干预护理,主要步骤为:①评估患者病情。患者在入院治疗后,护理人员需了解患者病情,并搜集患者的详细资料,比如:患者是否存在不适应症状、患者心理情绪反应、患者对治疗疾病的态度等,并针对患者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心理管理干预方案[1];②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护理人员需重视患者反应的各种不适症状,并科学制定护理方案,在护理过程中还需重视其服务态度。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需重视护理行为的细致、温柔,针对部分反应迟钝的患者需耐心指导。呼吸内科中收治的大部分患者为老年患者,护理人员在对其进行护理时,需尽量采用尊称,如此才可避免引起患者不满。护理人员在进入病房时,需主动与患者打招呼,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以降低患者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③主动为患者解决困难。护理人员需关爱患者,并让患者感受到自己被尊重。护理人员需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并为患者解答与疾病相关的问题,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提升患者信心,从而提高患者治疗依从度[2];④为患者营造良好睡眠环境。呼吸内科患者住院治疗后,其可能考虑多种问题,如此将影响患者的心情及睡眠情况,比如:患者将担心是否能治愈自己的疾病;患者可能担心自己病情加重等。护理人员需及时为患者解答这些问题,并加强健康教育,如此才可降低患者负面情绪,提升患者睡眠质量。另外,护理人员还需为患者营造舒适、温馨的病房环境,这对保证患者睡眠质量具有一定意义[3];⑤对患者进行专科护理。针对需进行穿刺治疗的患者,护理人员需采用鼓励、转移、支持等多种心理护理方式,以降低患者焦虑、担心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侵入操作时,护理人员需准确、迅速的进行操作,如此才可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⑥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护理人员需鼓励患者积极预防慢性疾病,并主动配合疾病治疗。护理人员可向患者讲解如何正确预防疾病,并为其讲解相关保健知识。护理人员应在患者需要时为其提供帮助,并保证患者可积极配合治疗,以提升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尽量选择患者可承受且治疗效果较好的治疗方案,以免患者由于担心经济负担,产生焦虑等负面情绪;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并利用焦虑抑郁评价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观察患者治疗依从度,主要包含遵医用药、调节心理等。

2 结果

采用心理护理干预,观察组(治疗依从率为96%)治疗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依从率为88%),且观察组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呼吸内科患者大多患有慢性疾病,其病程较长且出现反复情况,患者体质较差。病情折磨、对治疗信心不足、认知度不足等都是导致患者出现情绪障碍问题的重要因素。因而,护理人员需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管理干预。心理护理属于一种高层次、新型护理方案,可降低患者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信心,并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受到疾病的影响,一些患者可能生活不能自理,此时护理人员需及时为患者提供帮助。

护理人员需依据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情况、实际病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并为患者详细讲解药物正确服用方式及注意事项。护理人员需通过向患者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绘制板报等多种方式,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主要包含疾病治疗方式、保健方式等)。护理人员还需加强对患者饮食的指导,使患者可坚持健康饮食模式。护理人员需关注患者病情变化,指导患者预防感冒。护理人员还需向患者讲解配合医护人员治疗的重要性,并由已治疗成功的患者进行讲解,提高患者信心。

总之,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可提升患者治疗依从度及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猜你喜欢
负面内科病情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建议在直销业推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负面清单之后的电改
远离负面情绪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不寐的病情观察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