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自制剧“CP”热现象解读

2019-02-20 04:42沈文琪
视听 2019年11期
关键词:进行搜索

□ 沈文琪

一、引言

“磕CP”“都给我磕!”是2019年暑期当仁不让的热词。自《陈情令》《亲爱的,热爱的》播出,朋友圈、微博随处可见追星少女磕起了“博君一肖”“童颜夫妇”等CP。纵观近几年暑期的网剧档,2018年《镇魂》中“巍澜”以及由主演延伸而来的“白居过隙”,《延禧攻略》中花样翻飞的“令后”“卫龙”,2019年《陈情令》中的“博君一肖”,都曾占据过热搜榜的半壁江山。除去网剧本身新颖的题材,CP 营销无疑是使各类网剧一次又一次吸引网民注意力、引得收视率爆红的最佳助力。

二、解读CP文化

CP 是英语coupling 的缩写,最早源于日本ACGN 同人圈,本意是情侣、配对的意思①。CP 原本只用于二次元,多在耽美向的同人创作中出现,随着CP 文化的出圈,后来一切人物角色配对的亲密关系都可以用CP 表示。

1994年,中国内地第一对歌手CP——毛宁、杨钰莹在国内掀起了一股热潮,对于观众来讲,提到毛宁便会想起杨钰莹,反之亦然,毛杨二人可谓是中国观众对明星CP 最初的认知。2002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同人文在起点、晋江等网络文学门户网站上出现,CP 被更多网友熟知,小说网站为积累同人粉丝、传播CP 文化起到了启发性的作用。2015年是CP 文化广为国人熟知的一年,以人气小生胡歌为主组成了各种CP,例如《琅琊榜》里的“靖苏”、《伪装者》里的“台丽夫妇”。近两年,《镇魂》《陈情令》等热门网剧播出,一对又一对明星爆红,肖战、王一博等明星CP 更是获得刷屏式关注。在综艺、电视剧之后,越来越多的网络自制剧也开始享受CP 组合带来的流量。伴随着资本的介入,CP 文化正式暴露在大众视野下,涵盖范围也由同人小说延伸到影视娱乐。

所谓CP,一般是理想感情的具现,比起传统意义上男女强弱对比的显著,这种双方势均力敌的关系更能体现平等自由。CP 可以分为三类:从人物身份上可以分为二次元CP 和三次元CP;从人物性别上可以分为男女CP、耽美CP和百合CP;从CP 来源上可以分为官配CP、非官配CP 和无厘头CP②。相较于一般粉丝,CP 粉不只崇拜某一个明星,他们的兴趣点在于二人的亲密关系,他们把CP 二人作为自己的“本命”。在CP 文化中,CP 粉起着重要作用,他们是新的作者,按照自己的想法对角色和明星进行人物再创作,享受由自己给人物配对带来的快乐。

三、网剧CP持续火热的原因分析

(一)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助推CP热

在传统中国人的观念里,爱情是神圣私密、矜持庄重的。而网剧里塑造的各种明星CP 颠覆了传统的婚恋观,让观众看到不同于以往认知的、修饰过的、外放的美好爱情,以引起观众的好奇心。

萌CP 在纾解网民情绪压力上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情感与现实生活越来越割裂,现代年轻人各种高呼“单身万岁”与“爱情在哪里”。因此,对现实的疑惑与对真挚爱情的追求使得观众把目光转向了媒介所打造的CP 身上。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一地鸡毛,网剧中打造的明星CP 互动有着欢快轻松的氛围,理想化和浪漫化的相处方式,以及高于现实却离现实不远的爱意。与其说是迷恋某一个明星,不如说观众们是在通过CP身上投射自己对爱情和亲密关系的向往,通过磕CP、吃狗粮获得快乐。近两年的网剧题材越来越贴近年轻人的现实生活,力图给观众营造一种近乎现实的感觉。观众们可以在自己所萌CP 的身上获取自身的情感需要,实现心绪的转换,逃避现实生活的压力。

(二)粉丝对文本的再创作扩大CP影响力

网剧CP 的持续火热离不开CP 粉丝的狂热消费与创作。目前市面上多数网剧都由热门小说IP 改编,在网剧播出前已有庞大的CP 粉基础。伴随着互联网长大的90 后、00后在互联网上很活跃,是追星的主力军。他们混迹于各种社交媒体平台,熟练运用新媒体技术,了解传播规律,推动CP 文化的传播。《陈情令》播出后,各种由CP 粉创作的同人文、应援歌、视频在以微博、B 站为主的社交媒体平台传播,并获得可观的点击量。在B 站以“博君一肖”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播放量高于100 万的饭制视频多达17 支。

在传统的由媒介主导的传播逻辑中,文本由影视剧的制作方提供,经由媒介传播,观众只需被动接受内容即可。而媒介研究学者亨利·詹金斯却揭示了粉丝在文本制作过程中的主动性。他认为粉丝是通俗文化的盗猎者和游牧民,粉丝在挪用和文化成品方面表现得异常积极和富有创造力。随着网络技术的赋权,用户生成内容成为主流态势,粉丝不再只是单纯的接受者,也是文本的创造者,网剧文本对年轻群体而言也不仅是消费对象,更是可再生产的素材。粉丝通过“盗猎”“游牧”等方式对内容和人物关系进行再创作,按照私人想法去解读文本,磕CP、撰写同人文、剪辑同人视频。在B 站饭制视频《博君一肖——眼睛里的喜欢藏不住》里,CP 粉通过对主演的生活细节进行剪辑,重新解读二人关系,使主演的互动符合CP 粉的磕糖心态,CP 粉在视频里聚集,以弹幕和评论的方式欢呼。在再创作的狂欢里,CP 粉被赋予类似编剧的地位,二次创作的文本被用于在粉丝群体中沟通交流,并带来自我满足。同时这类文本在社交平台上进行传播,也会为CP 引来新的流量,为网剧添加热度。

(三)女性话语权壮大促进CP兴起

近几年,中国粉丝数量不断增加,艾瑞咨询发布的《2016年中国粉丝追星及生活白皮书》显示,国内粉丝数量已达到6.7 亿③,其中女性粉丝占据着尤为重要的地位。女性粉丝对情感细节捕捉的能力更为优越,她们是组CP的主力军。女性主义者伏波娃在《第二性》中指出:“女人已经被塑造为客体的角色,她们在整个历史上扮演他者的角色,通过与男人的关系而被决定。”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女性更加独立自主,女性对经济权的掌握使得她们在粉丝经济消费领域有着不可小觑的实力。她们不再满足于被建构,而是拿起了手中的工具去修正偏见,塑造自身的主体地位。

无论是“男女CP”还是“男男CP”,女性粉丝通常倾向于双方实力相当的爱情,传统的女弱男强不再具有吸引力,这与女性对自身的把握是息息相关的。在女性粉丝当道的CP 文本中,她们拒绝社会赋予的独有性别特性,女性也有坚韧果敢,男性也要温柔包容。黄淑贞认为:“女性身体作为男性欲望凝视的对象,现在正在被女性迷群打破。”⑤一部网剧是否成功,男性角色是否符合女性的想象起着重要作用,过去对女性容貌、身材的严苛要求如今开始由男性分担。在由粉丝创作的文本当中,女性的审美需求成为角色塑造的标准。女性将自己从“被看”的客体转化为“看”的主体,男性成为被观看的对象,她们捕捉男性身体的美感,将男性作为欲望对象进行雕琢。作为“凝视”者,女性关注CP 之间的情感互动,而资本也紧紧抓住这一点,越来越多的CP 元素被应用在网剧中。

四、网剧CP文化乱象呈现

(一)迎合腐女粉丝,刻意模糊性别界限

网剧能够获得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监管的相对宽松使其能够满足网民多样化的需求。随着耽美文化进入大众视野,腐女迷群越来越壮大。囿于当前的电视审查机制,主流影视中耽美题材较为少见,而网剧的题材监管相对宽松,因此各种打着“社会主义兄弟情”名目的卖腐网剧层出不穷。南派三叔曾经说过:“腐女粉丝是所有粉丝中传播能力最强的,所谓得腐女者得天下。”凭借着腐女的传播力,他笔下的“瓶邪CP”顺利出圈。网剧制作方正是看中这一点,才要通过组CP 来迎合腐女群体的胃口。

大热的网剧《镇魂》《陈情令》皆为耽美改编IP。无论是《镇魂》中的“巍澜”,抑或者是《陈情令》中的“蓝羡”,剥开兄弟情的外衣,无不包裹着卖腐的内核,以男性之间的暧昧互动为卖点。在国内,同性恋话题还未能在主流话语中获得一席之地。但由于人们的窥私心理,越是隐于台面下的话题越能激起观众的好奇心,因此相关题材网剧往往都能使广大观众积极买账,仅2018年暑期上线的同性素材网剧就多达12 部。2019年《陈情令》打造的“博君一肖”在微博上的话题阅读量达到71.4 亿,超话粉丝达到了76.8万。面对巨大的女性市场,许多网剧都开始采用女性喜爱的腐向素材,以期牢牢锁定年轻女性受众。但刻意卖腐、以腐为噱头,不仅会导致一部分观众的情感认知出现偏差,也会消耗社会对同性文化的包容与接纳。

(二)资本下场营销,流水线式制造CP

当下CP 文化之所以如此盛行,离不开商业层面的营销运作。拥有强大人气的CP 可以带来无限的关注量和话题量,产生诱人的营销效应,成为网剧收视的增长点。所谓CP,已经变成了一种流水线式的商品,背后充满了资本方的算计。在流量至上的当今,制作方谙熟如何在CP 之间加入暧昧元素才能引起粉丝的浮想联翩,他们必须要挖掘尽可能多的卖点,迎合迷群的口味。《香蜜沉沉烬如霜》中的“凳子(邓伦-杨紫)”和《亲爱的,热爱的》中的“童颜夫妇(李现-杨紫)”让人感叹“铁打的杨紫,流水的CP”,仿佛杨紫与任何人组合都能有CP 感。这虽然肯定了杨紫的演技,却也让人疑惑资方下一次又会将谁与杨紫配对,如此模式化的CP 何时才会是终点。宫廷剧《延禧攻略》组合了各种各样的“卫龙”“令后”“不得体”CP 在微博、抖音、微信等平台进行营销,但CP 过多也意味着注意力分散,该萌哪对CP 成为了需要思考的问题,反倒失去了重点。在注意力经济时代,CP 的打造就像批量化的流水线产品一样泛滥,不再单纯是观众的喜好,而是制作方迎合观众需求的新型营销工具,观众再难分辨CP 的互动是真情流露还是演技一流。真情实感萌CP 的粉丝或是最大的输家,而过于泛滥的CP 也终将分散受众注意力,招来厌烦。

五、结语

我们正处在浮躁与功利的消费主义社会,媒介与资本竭尽全力拉扯观众进行文化消费。一方面,观众们试图通过磕CP 来缓解内心的孤独,试图借此建构心中的完美感情,但最终这份感情也不过是媒介营造给观众的幻想。另一方面,资本与媒介的介入致使CP 泛滥化,过度营销终将招致反噬。观众如何在现实与萌CP 之间找到平衡,媒介如何进行更优质的CP 文化生产,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注释:

①李茜茜.娱乐节目“CP 文化”奇观化解读与反思[J].新媒体研究,2017(13):81-82.

②黄瑶.“CP 粉丝”的符号生产和异托邦想象[J].东南传播,2018(03):46-48.

③[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陶铁柱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④艾瑞:2016年中国粉丝追星及生活方式白皮书[DB/OL].-Useit 知识库, https://www.useit.com.cn/thread-11961-1-1.html.

⑤黄淑贞.成年女性粉丝中的性别政治[D].南京:南京大学,2011.

猜你喜欢
进行搜索
“一分为三”视域下《伤寒论》英译研究评述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探索与实践
——以“旅鲜”App为例
粤港澳大湾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
构建富有特色的西班牙语教师文化研究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芪明颗粒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机制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山慈菇-皂角刺药对治疗肺癌的作用机制Δ
北京市初三《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效果研究
云南猛硐中学瑶族学生体质健康分析研究
南充市顺庆区拉丁舞培训机构的现状研究
我国船员心理健康状况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