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在基础教育

2019-02-20 07:38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9年8期
关键词:张之洞经学人世

“古来世运之明晦,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学。”

1898年,维新变法如火如荼,张之洞作《劝学篇》,突然谈起“基础教育”。

在此之前,他把洋务和教育一起办,奠定了近代中国重工业基础。庚子之乱后,立宪,废科举,兴学校。张之洞坚持“中体西用”。八科分学,以经学冠群学之首。

经学正人心,是最基础的基础教育。“明保国、保教、保种为一义”,科举可变,经不可废。

但他的预言不幸成真:戊戌变法前后两代人,旧学不知通,新学不知本,交相为瘉,邪说暴行,延误数代。张之洞1909年去世。1911年,辛亥革命。1912年,全国废止读经。此后长期军阀混战,外敌交侵。废经同时废掉了文化共识。

说旧事,为了观新事。针对近日香港出现的违法暴力事件,香港前特首董建华坦陈,是自己任内开始推行的通识教育失败,令年轻一代变得“有问题”。此言一出,舆论大哗。

问题当然不止教育。但基础教育改革失败,毁坏了社会共识。

香港经济,基础是金融为中心的服务业,导致社会贫富差距极大,底层“住房无尊严”,是症结。特区政府推出土地开发计划,各方力量博弈,长达20年无法解决。

内地在民国之后虽废经学,仍由史学发达而保存,维持民族志气不堕。2000年左右,香港通识教育改革,恰恰废掉了历史。

历史由必修变选修,表面打破学科本位,也打掉了“国家民族身份认同”。因为“片面单元式讲授”,支离破碎,学生如“瞎子摸象”,无法认识整个中国历史脉络。为了不得罪教育主管部门,部分中学历史甚至讲到1840年就结束。

中国历史传统,个体命运和历史进程一起看。天下包涵国家,人世包涵社会。社会改革,礼之用,和为贵,是各方力量合作博弈,达成共识,不是街头政治搞煽动。

在这个意义上,再看任正非大声疾呼“重视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意味深长。(本期封面故事《教师的儿子:任正非》)

正如学者指出,中美贸易冲突,核心的问题,美国经济以金融为中心的服务业为主,而中国仍以制造业为主,三农问题突出。产业结构不同,教育不同。产业升级,考验基础科学研究。民族复兴,还要对接传统。

华为发展的历史,是百年历史串成一条线。中国的经济和科技发展,不同于资本的异化和剥削,还要讲人世厚道。很多事情,往前看,往后看,可能要几十年才看到结果。

2001年,任正非写《我的父亲母亲》,个体与国家命运交集。华为崛起的重要原因,是人人股份制。任正非说,这个设计受了父母不自私、节俭、忍耐和慈爱的影响。

2013年,任正非邀集企业界、教育界、政界、媒体界30位朋友,帮母校、父母曾任教的贵州都匀一中参谋校训:立志、崇实、担当。

回顾历史,“扪心自问,我一生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事业与员工,无愧于朋友,唯一有愧的是对不起父母,没条件时没有照顾他们,有条件时也没有照顾他们。”

最基础的基础教育,还在五伦五常。基础教育,是人世之学。

猜你喜欢
张之洞经学人世
张之洞的“三不争”
再论晋抚张之洞之口外七厅改制
日本经学史著分期分派说述评
汉魏经学的“人才进退”问题
雨还在下
经学还是子学?——对政治儒学复兴之路的一些思考
人间的事
经学与当代中国
与世隔绝的人世
如果相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