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构建

2019-02-24 11:25兰天峨
关键词:教者话语时代

兰天峨

(延安大学 党委宣传部,陕西 延安 716000)

在新媒体时代,微博、微信等媒介平台的使用,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交流空间和更加灵活的交流方式,也在无形中拓展并丰富着话语的内容,构建和树立着话语的范式和理念,创造和发展了话语方式。在新媒体时代,为了更好承担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依托现有技术和平台,有效传播并不断完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从而帮助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在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和奋斗目标上与国家建设和人民需要紧紧联系在一起,为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更大贡献。

一、新媒体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特征

(一)意识形态性和思想教育性居于主导地位

意识形态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属性,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必须为普及和宣传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和共同价值体系服务,必须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供理论支撑。在新媒体时代下,思想政治施教者正在通过有效使用各种媒介来传播主流意识形态,从而实现引导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目的。因此,从客观角度来说,新媒体平台正在成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舞台。

(二)施教者和受教者双方的互动性正在不断增强

在传统话语语境下,施教者与受教者的地位是不对等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主动权被牢牢掌控在施教者手中,他们通过单一传授的方式向受教者灌输有关教育的理念和话语信息,并且一味要求受教者接受信息,并不会考虑受教者的实际感受和态度,彼此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新媒体语境下,施教者和受教者享有平等的对话平台。在使用微信、微博等交流平台时,施教者和受教者平等享有接收与发布信息的权利,也使原来固有的较为单一的话语交流机制发生了改变,从有范围设定、偏宏大叙事、依赖单向度灌输的交流机制逐渐向无障碍沟通、重个体叙事、尊重平等交互的话语传播方式转换,从而使施教者和受教者能够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直接对话,有效沟通。

(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时代性特色明显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语境的改变,思想政治话语也不断得到发展。在思想政治教育外延实现不断拓展的同时,思想政治话语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具体体现在与现实社会接触中所产生的一些共同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比如,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发展中,我们经历了从20世纪50年代的革命话语、80年代集体主义爱国主义话语到21世纪素质教育精英话语的发展,逐步形成并确立了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核心话语概念体系武装和指导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共识,推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内涵随时代不断发展与丰富,并逐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统一。

(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渗入性特征日渐鲜明

教材论述、课堂灌输、谈话交流、社会实践等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要的表现形式,这种形式在传播的时间、地点、效果等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新媒体时代,施教者利用功能强大、形式多样的传播平台和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全方位、全时段的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加之新媒体的内容生产者能够关注受教者的个体认知和主观感受,这种平等对话的交流模式使得话语主体间的交流沟通更加有效,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也呈现出多维度、即时性、超时空的特点。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具有海量性、实时性,这样的属性使受教者理解甄别信息的时间十分有限,直接导致了一部分错误意识的形成,这就要求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积极营造平等愉悦的话语氛围和健康有序的话语环境,循序渐进、科学合理的实行渗入性教育,引导受教者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

二、新媒体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话语理念陈旧,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和有效指导实践

当今时代,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已经难以适应社会转型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要求。随着新媒体的使用,大学生们有更多的方式便捷地获取巨量话语信息,直接影响到施教者的话语优先权,原有话语体系的知识权威也被新媒体时代“意见领袖”“网络大咖”所取代。许多学生开始追求自我需求的实现,他们通过自身的感觉经历来了解社会、认识世界并以此为基础参与社会实践。一味被动地接受施教者的思想已经不再是他们的选择,他们希望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形成一种新型的话语关系,而这种关系必须建立在他们强烈的兴趣和良好的参与意识基础之上。在实际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不少施教者仍然缺乏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新媒体教育技术推动话语转型的意识。他们不能充分认识新媒体技术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变革中的作用和影响,不能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工作,积极提升自己在适应新媒体时代语境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施教者应该改变话语理念陈旧的现状,抛弃话语单向性灌输的旧理念,构建人人平等的对话新理念,实现由传统的施受关系向互动关系的转变。

(二)话语内容贫乏,不能充分反映和表达现实生活

在话语实践中,施教者习惯于直接套用意识形态的理论宣传语言和“政治口号”,这与受教育者的接受趣味和现实生活严重脱节,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有效传递和输送教育信息,从而阻碍了青年对其话语内容的接受、内化与吸收。第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有意规避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热点话题和公众反映强烈的难点问题。这导致青年接受学习的理论知识不能有效解决现实社会中的问题,在面临一些冲突时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抉择,从而使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产生否定和排斥的情绪。第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已经不适应已经发展变化了的新媒体语境。由于忽略了青年大学生的感受、情绪,简单一元、过于理想化的教育目标定位与现实生活的巨大反差致使大学生很难对其话语产生共鸣,刻板又缺乏生活气息的传统话语的说服力也在逐渐降低。经研究调查发现,在新媒体时代,青年大学生更倾向于或偏好使用富有生活化、充满情趣化、多样化的个性话语表达。

(三)共同话语及情感向度的缺失,阻塞了话语主体间的有效沟通

由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偏宏大叙事,重哲理性启发,施教者在教育实践中往往依托书本教材,仅仅进行一般性哲学理论的描述,而不能做到从正面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予以回应。受传统知识体系、表达习惯、教育思想等因素的影响,在话语交往中,施教者习惯运用宏观的话语表达,而对受教者的现实诉求和情感动向把握不到位,导致受教者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及活动本身产生反感抵触、消极应对的心理,从而阻断了双方的话语交流。因此,施教者应充分考虑受教者的知识维度和话语接受习惯,结合现实对话语境,采用摆事实、讲道理等教育方式,推动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实现有效变革,使学生自觉认同主流话语体系的正确性和权威性。

(四)话语形式简单,不能满足新媒体语境中个性化与交互性的需求

文本话语和实践话语构成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重要呈现形式,其中文本话语通常以灌输式话语为主体,而实践性话语一般以命令式、说教式话语为核心。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过程中,施教者处于信息中心的地位,常用命令、说服的方式对教育者进行单向灌输,作为受教者的大学生处在信息末端,丧失有效表达个体的机会。新媒体的广泛应用颠翻了这种“不平等”的交流方式,“多中心、网状式”的传播结构取代了“独中心、线状式”[1]的传统教育传播体系,受教者的主观意识逐渐觉醒,渴望自由地表达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单向、缺乏交流的被动式对话方式逐渐被大学生群体所厌弃。所以,施教者要着重改变生搬硬套官方宣传话语的表达模式,关注并吸收丰富多彩的流行话语,结合灵活多样的方式,以增强话语的吸引力和号召力。

三、新媒体给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带来的双重影响

(一)新媒体给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带来的发展机遇

1.拓展了话语空间

新媒体技术的使用及发展打破了时空限制,使信息传递更为便捷有效,客观上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由现实世界转向网络虚拟世界提供了机遇空间。第一,新媒体为受教者创造了话语表达的自由空间。大学生在这个空间中能够针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类事实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表达自己的价值取向。第二,新媒体客观上也为施教者创建了广阔的话语语料的收集平台和空间。施教者们通过及时了解网络世界的话语动态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和资源库,从而推出更能贴近大学生的富有人文气息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有效加快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网络化的实现。

2.丰富了话语内容

大容量、更新快、交互性强的新媒体平台的发展,有利于集合各类优秀资源,为思想政治话语的发展完善提供强大的支撑。第一,话语资源更加充实。随着新媒体应用技术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输出实现了从纸质载体到电子载体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相对保守的严谨规范传统话语边界,以更充分适应用户阅读和使用的多元化的手段和形态呈现,如百度云盘、贴吧等资源库的建立,实现了话语信息的即时存储和提取。第二,内容实时更新。由于新媒体的及时性与共享性特征,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时反映社会动态的可能,施教者可以借助丰富多样的媒体平台获取丰富的话语资源,并通过有效途径,顺利实现将各种方针政策转化为受教者易接受、可理解、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话语形态。

3.创新了话语表达方式

新媒体的出现使施教者和受教者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发生显著改变,使受教者不再只充当信息的接收方,他们拥有了自由表达个人意见和获取更大信息的权利,使话语的互动反馈成为可能。通过形式多样的话语交流平台,他们可以自由参与话题讨论,积极表达互动和双向交流学习的愿望。在新媒体时空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的交流由线下的面对面转为线上的虚拟账号的交流;使传统文本空间实现了从规范枯燥的“高冷严肃”面孔向“活泼清新”生活化空间的有效转换;也实现了过去施教者“独自传授”到与受教者“和谐交流”的有效转换。

(二)新媒体给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带来的巨大挑战

1.引起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流变

“新媒体环境不仅为多元文化思潮提供了广泛传播的平台,营造了多元文化思潮相互融合又相互竞争的‘众声喧哗’的舆论空间和文化场域,同时也改变了不同主体在思想文化上的相对权力以及由此带来的相互关系。”[2]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环境从封闭走向开放,开放的环境使施教者与受教者同时成为话语主体,拥有公共的话语权。一对一或一对多单向话语传播模式被打破,任何受教者和施教者一样,都平等享有接收信息和表达观点的权利,他们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各种渠道即时获取信息,可以自由的发表意见,通过网络与别人进行交流互动,积极维护并充分释放自己的话语权。

2.冲击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总是摒弃“生活语言”而倾向于科学语言,采用“总体化”叙事,习惯以工具理性逻辑朝着某一个方向去组织话语,这样使得话语在形式上严谨规范,但缺乏生动性和活泼感,容易使受教者产生抵触心理。新媒体打破了原有的“一元话语体系”[3],打破了媒体垄断和信息垄断的局面,越来越多的受教者也更加期盼站在平等立场上,来更加关注自身境遇的富有生活化和个性化的话语表达。新媒体由于偏向于采用个性化的小叙事,话语通俗易懂,话风清新活泼,并能将宏观政策和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能够为受教者有效呈现多重的话语意见,因而受到用户的喜爱。由于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及冲击,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弊端日益突出,因此,传统的思想政治话语只有与时俱进,积极适应时代要求寻求变革才能生存,否则,就会面临被搁置丢弃甚至僵死消解的局面。

3.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环境更加复杂

首先,开放的新媒体打破了地域和时空的限制,使我们在吸收借鉴西方优秀教育话语理念和话语思想的同时,不免也会受到西方不良政治话语及价值观的影响和蛊惑,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安全造成威胁。在新媒体时代下,如何有效汲取西方优秀话语资源避免不良意识形态信息的干扰和蛊惑,是每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其次,大量消极负能量信息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认同危机。由于新媒体即时性的传播特征,使得具有积极正确的信息与消极负面的信息鱼龙混杂,难以辨识,若不能及时运用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进行引导,就会混淆视听,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只有努力提高新媒体运用能力,熟练掌握利用新媒体技术甄别真假话语的能力,才能有效保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宣传主流价值观中发挥正面导向作用。

四、新媒体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构建理念

(一)坚持政治性和思想性并重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话语的变革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紧跟主流话语的发展步伐,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本质,从而有效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以指导实践。第一,坚持国家意识形态和主流核心价值观的领导地位。在复杂多变的新媒体话语环境下,只有坚定社会主义政治方向,遵守党纪国法,坚守道德底线,有效甄别虚假信息,排除消极负面信息对思想意识的干扰,才能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第二,坚持正确话语内容的核心地位。始终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主要内容,并有效利用新媒体时代话语传播手段和方式将相关内容向受教者传达,确保其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核心指导地位。

(二)坚持人文性与价值性并重

“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4]因此,新的时代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实现社会与教育活动主体的同步发展与和谐共进。第一,要“以人为本”,重视受教育对象本身的发展。要从教育对象的特点和实际需求出发,转变教育理念,因材施教,与教育对象平等对话,有效沟通,注重调动他们的主动参与意识,才能使教育对象实现自我价值,走向全面发展。第二,要直面现实,主动回应大学生的关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得到大学生的青睐和认同,必须要贴近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实践,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动向和价值取向,吸收并运用网络新媒体新颖个性的表达方式,丰富多彩的话语内容,帮助大学生解决思想困惑,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思想认知。

(三)坚持发展性与时代性并重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展。第一,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话语及其相应体系的创新转型必须打破原有观念与形式的束缚,与时代同步发展,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下的开放性、包容性的优势,在继承现有话语体系内科学合理内容的基础上,对新时代语境中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体育等众多领域的话语资源进行提炼整合,积极创新话语内容与形式,从而构建出能够符合时代潮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全新话语体系,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注入活力,在传播真理、凝聚共识等方面发挥作用。第二,新媒体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应在注重时代性的同时,顺应话语发展的内部规律,转换话语结构,达到话语实践目标与社会发展要求的和谐统一,有效推进符合时代要求的话语体系建设,使其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坚持实效性与针对性并重

第一,新媒体时代的教育话语转变要遵循实效性原则。由于受信息传播速度及传播方式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场景更加复杂化,面对海量信息,受教育者如不能快速作出判断,必将影响其思想及行为,对其观念中固有的主流意识形态形成强烈的冲击,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践时,要重视话语使用效果的实现和提高。第二,新媒体时代的教育话语转变要注重针对性。施教者要充分认识和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受教育者的个性特征采取或实施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因材施教,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有效性。

(五)坚持安全性与健康性并重

新媒体时代的话语环境变得更为复杂,良莠不齐的信息蜂拥而来,有力地冲击和影响着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和价值选择,因此,注重并坚持话语转变的安全性,维护和保障话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承载黑化民族英雄、宣扬民族分裂、攻击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歪曲历史事实等不良思想的话语以极其隐蔽的手段进入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领域,引起了人们思想的混乱,严重干扰了社会的稳定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时刻保持清醒冷静的态度,要坚决抵制并彻底扫除这些意识形态领域的不法活动,营造安全健康的氛围。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现实要求施教者主动熟悉并积极掌握新媒体的发展动态,对其严格实施行之有效的管理,使之形成科学的思想意识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规范受教者的网络行为,及时制止不良信息的传播,构筑健康和谐、安全有序的话语环境。

五、新媒体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构建路径

(一)创新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念

1.尊崇民主平等的话语交往理念

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一直依托于书本,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偏向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受教者的现实需求,缺乏人文关怀。而新媒体平台的话语却能充分考虑用户的阅读习惯及心理感受,大量体现与满足个性化需要的各类订阅号及服务号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受教者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取各类信息,并获得身心的满足。同样,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教育对象也希望在自由轻松的话语情景中与施教者开展平等的话语交往,希望获得尊重与信任,希望与施教者建立民主平等的话语关系。因此,思想政治施教者只有坚持与时俱进,在话语交流过程中充分认识并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有意识地在话语传输中将国家大政方针与现实生活相结合,采用受教者喜闻乐见的话语形式和内容敞开心扉与其对话,才能走进学生、亲近学生,才能引起或调动教育对象的学习热情和交流兴趣,使话语内容深入人心,才能实现或达到预期的话语效果。

2.树立兼容并包的话语发展理念

任何一种话语体系完善与繁荣都是在广泛的交流与有效地汲取中实现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也应秉持兼容并包的理念,紧跟时代语境的变化追求不断的发展,在推陈出新的变革中不断壮大。思想政治施教者应紧密结合实际,勇于及时祛除传统话语中落后的、不能够适应时代和现实需求的话语内容和话语形式,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积极推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和新媒体传输平台的有效衔接。正确看待并有效利用新媒体的开放性,从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中学习精髓话语,从西方优秀文化中汲取发展所需,从互联网中吸收和融合多种话语资源,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充满勃勃生机和鲜活的生命力。

3.培养推陈出新的话语创新理念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在虚拟空间中取得立足之地并发挥作用,不能简单地将现实空间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移入或嫁接,而是必须进行持续的内容创新和技术创新。”[5]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施教者要充分认识新时代新技术带来的挑战和机遇,积极探索与总结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形成和发展的内在机制,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践,积累并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话语的素材、理论和方法,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话语创新意识,从而实现信息网络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逻辑归一。

(二)丰富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

第一,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话语精髓。在新媒体时代,利用数字技术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话语资源转化为视频或图片形式,有效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中,有助于增强受教者对传统价值观念的认同,也有利于增进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同感。第二,学习领会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话语精神。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话语紧跟时代和社会发展,深刻总结反映国家现实国情,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首要学习的内容。在新媒体环境中,教育工作者要全面深入学习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重要话语,进一步把握时代脉搏,感知话语发展方向。第三,吸收充满正能量表达的健康的新媒体话语。教育工作者要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积极关注网络文化发展动态,及时获取网络新闻及与大学生相关的信息,掌握并熟练使用网络热词,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在充分了解与尊重受教育者信息接收习惯、现实需求的前提下积极使用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话语对其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和引导。一方面要从网络平台中提取和吸收鲜活的、贴近大学生生活的教育素材和话语元素;另一方面要主动学习并掌握新媒体平台中一些“意见领袖”“草根”及知名专家的思想观点和话语表达风格及其所采用的相应的叙事模式,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生动性和有效性。

(三)创新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方式

1.实现从主客体间的单一直线传授方式向主体间的双向互动交流的转变

在传统思想政治话语实践中,由于受传统灌输理论的影响,施教者在课堂教学及其他思想政治教育场景中是无可置疑的话语权威,受教者只能充当沉默的接受者,只能单向被动地接受来自施教者或者其他书本的教育信息,没有权利更没有平台来表达他们对有关事物的话语见解。而在新媒体时代,受教者不仅不需要被动接收被“喂食”的信息,而且拥有自由选择接收并提取满足个人主观需求的各类信息,甚至可以发表富有个性的意见和看法,同时具有话语信息的接受者和传播者的双重身份。线上的信息交流传播还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可以使受教者和教育工作者随时随地顺利进行无障碍的互动交流。思想政治施教者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关系的显著变化,积极掌握并利用新媒体技术,通过网络辩论、观看视频、实践调研反馈等形式关注社会热点话题,引起双方互动交流,不断创新和丰富思想政治话语及实践。

2.实现单一保守的非良性话语共生系统向多维度开放性的良性话语共生系统的转变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非良性共生主要指话语内容不够丰富、话语方式过于单一、话语理念陈旧、话语交往中受教者“失语”等现象。为了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系统的良性健康发展,避免其受其他外来因素干扰而出现“失语”和“乱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在尊重其内部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逐步与时俱进,博采众长,主动借鉴并吸收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以外领域的先进性话语,有针对性地解决与消除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内部的对立和矛盾,逐步推动并建立繁荣和谐的思想政治话语系统。如坚持以人为本,依托学生管理、后勤服务、官方微博、教学管理等多个校园服务平台的话语资源,建立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多维度的话语共生系统。

3.实现由单一的劝导灌输方式逐步向合理科学的多元方式转变

在新媒体时代,受教者拥有更多的自主权,要使受教者接受并认同相关教育话语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改变带有命令、劝导和灌输式的惯用话语方式,要放下身段,主动向受教者靠近,要本着真诚交往、相互尊重信任的态度,熟悉并使用受教者乐于接受的话语表达方式和特点,采用疏通引导式、情感沟通式、启发讨论式等多种话语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有效化解对立和矛盾,从而建构自由民主的交往关系。

(四)营造安全健康的话语环境

和谐健康的话语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新媒体给思想政治话语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使其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只有充分考虑分析利弊两方面因素,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才能营造和建设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环境,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实际使用和接受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一,建立新媒体的运营监测及信息审查机制。要完善新媒体的登记备案措施,坚持新媒体分级管理的原则,严把信息出口关;建立新媒体信息审查制度,确保网络信息的真实有效,维护话语环境的纯洁性。第二,完善新媒体立法机制。要加强和完善新媒体立法,制定并建立有关的新媒体媒介平台的运营规则,借助并运用法律手段有效制止危害新媒体话语有效传播的行为,坚决打击并努力肃清各类新媒体犯罪行为,净化新媒体生存环境,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发展有一个健康和谐的环境。第三,提升施教者和受教者的媒介素养教育。良好的话语环境的建立需要施教者和受教者共同的参与。新媒体环境下,需要每一位受教者以及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自我约束,树立维护良好的话语环境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滥用新媒体技术,不传播反动思想,自觉抵制不良话语信息的传播行为,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话语环境。

总之,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广泛运用,给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创新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但也使其面临着一定的现实挑战,如何依托这一平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变革,使其更好地发挥效力,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坚持与时俱进,综合考虑社会发展基础、话语内部发展规律、主动适应受教者的话语接受习惯和方式,积极创新话语理念、丰富话语内容、创新话语形式,营造健康安全的话语环境,才能推动自身话语的不断进步与优化,从而使其充分发挥在现实社会中的效用。

猜你喜欢
教者话语时代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新课程背景下营造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气氛的基本策略
音乐表演技能培养之我见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