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爱打call:东城未检工作纪实

2019-02-28 08:25刘瑜
民主与法制 2019年6期
关键词:东城普法检察院

本社记者 刘瑜

1995年初冬,检察官肖敏焦急地蹬着自行车,她的头脑犹如车轮般在急速转动。此刻,她正前往一家专卖皮衣的商场。不是去逛街,也不是去买衣服,而是眼前正在办理的这桩案件,让她发现了不少疑点,她去寻求真相……

用关爱去办案

那一年,北京市东城公安分局以16岁的小张涉嫌盗窃向检察机关提请逮捕,指控小张潜入被害人家中盗窃一件价值两千余元的皮衣,经过初步阅卷,未成年人办案组检察官肖敏对一些问题提出质疑。

据她回忆,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月收入很少有上千块的,能花费近半年工资买件衣服的人家就更少了!通过询问被害人,她更加对皮衣的价值产生了疑惑,这个被盗家庭是双职工,月收入加在一起几百元钱,家里又上有老、下有小,买皮衣的人当时在外地探亲,联系不上,但得知了购买地点,肖敏马上骑自行车去了这家商场。虽然没有看到一模一样的款,但却有不少类似的皮衣,走了一圈儿问下来,肖敏发现,最贵的皮衣也没有超过一千块钱。于是,她赶回单位向领导汇报后,当机立断重新鉴定。

在等待鉴定结果的同时,肖敏见到了犯罪嫌疑人小张,即使身处看守所中,这个16岁男孩儿也将自己打理得干净整齐。通过了解,小张的盗窃动机竟然是穿上这件皮衣去吸引心仪女孩儿的注意。肖敏当时便感觉到,青春期自我意识萌动,在寻找自我价值的过程中,很多孩子由于法律意识淡薄就会误入歧途。肖敏认为,引导他们找到自我价值追求的方向,比惩罚过错更为重要。

在重新鉴定皮衣的价值是180元人民币之后,东城区检察院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而后,经检察机关提议,召开了公安和检察机关、犯罪嫌疑人及家长、被害人三方参加的见面会,小张当面给被害人赔礼道歉,对小张的违法行为也进行了多方帮教以期帮助他回归正道,同时,也给小张的家长提出一些中肯的建议。

这个案件的办理,成就了当年在全市首创的“三见面、三会见”制度。即在办理未成年人案件时,“见家长、见学校老师、提讯犯罪嫌疑人”,适时召开“家长座谈会、老师座谈会、未成年嫌疑人座谈会”,在我国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并不十分健全的那个年代,在这样的背景下,能准确把握未成年人案件的定位,在办案中能体现“教育、感化、挽救”的理念,实属可贵。而这种理念,正体现着东城区检察院未成年人案件检察部(以下简称“东城未检”)的一线司法人员带着责任和爱,从历史中走来……

用关注去守望

穿过车水马龙的闹市,走过熙熙攘攘的人群,越过一条崎岖蜿蜒的山路,冯丽荣检察官在专业社会调查员的陪同下,一路颠簸,从市里到县里再到乡里,她跨过黎明前的黑暗,终于,赶在夕阳下山前到达了小高的家。

小高先天聋哑,很少与外界沟通,不幸的他被聋哑人盗窃团伙带上了犯罪道路。为了挽救这个来自山区的贫困聋哑少年,冯丽荣检察官不远万里开展社会调查,因为她不想让小高断了前程,她愿意带他走出泥泞,重新回到人生正轨。

这不是冯丽荣心里装着的第一桩案子,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快三十年了,她曾一次次找涉罪未成年人谈心,一次次走访学校、家庭、相关单位,一次次探讨帮教最佳路径,经常有人这样问她:“你付出这么多,值得吗?”多年来,冯丽荣一直坚持着一个信念,她本着“教育、感化、挽救”理念,帮每个误入歧途的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路,“只要让我遇到这样的孩子,我就要帮他们找到这条路!”冯丽荣说。

>>“守望·传承——纪念北京市东城区未检工作30周年暨防治校园欺凌研讨会”现场 李天琪摄

在小高家,冯丽荣不仅看到了贫穷,更看到了冷漠。由于沟通有障碍,小高的父母对其态度极为冷淡。这让冯丽荣内心无比失望,来自父母的关爱已指望不上,要找个什么样的出路,能让聋哑的小高自食其力呢?通过观察,冯丽荣敏锐地发现,小高比一般孩子都跑得快。返回北京的路上,冯丽荣一路都在思索,如何让小高这个“跑得快”的特长得到发挥。回到北京,经过多方联系,最终北京市残联答应接收有长跑特长的小高进入残疾人运动队。综合案件情况,东城未检做了不起诉决定,并把小高送到了训练基地,给他创造了有机会找到自身价值、走向新生活的道路。

冯丽荣说:“我觉得未检工作特别有意义,我始终相信未成年人的成长路上会有曲折,去帮助这些犯了错的孩子,给他们纠纠偏、指指道,把他们带到人生的正道上,给他们阳光,终有一天会灿烂。”

北京人口流动量大,近些年来,涉罪的未成年人近九成为非京籍,他们在涉罪后大多会回到原籍,会给附条件不起诉的监督考察以及案后的持续帮教造成一定困难。为此,东城检察院与未成年人户籍地检察院签订协议,共同开展监督考察及帮教工作,逐步探索出“以办案检察机关为主、原籍司法机关为辅、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附条件不起诉异地协助工作机制。有了异地检察机关的介入,确保了帮教的持续开展和效果延伸。

2013年10月19日,马山(化名)与在北京一起打工的同乡相约饮酒,酒后马山和同乡几人挑衅他人并将两名被害人打伤。东城公安分局以寻衅滋事罪将本案移送东城区检察院审查起诉。马山因为犯案时尚不满十八周岁由东城未检受理。案件到了冯丽荣手里,考虑到马山在传唤后自动到案,且已赔偿被害人,有悔罪表现,决定对其附条件不起诉。附条件不起诉制度适用于犯罪主体为未成年人的案件,考察期为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本案的考察期为六个月。

2015年5月,冯丽荣和同事来到了马山所在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他们与当地的受托方检察院和被考察对象马山共同在《附条件不起诉异地协助考察教育协议书》上签字。根据协议,马山将至少每月一次向当地检察院交思想汇报材料一份,同时,检察院还将不定期与马山谈话,进行监督、考察帮教。这样手把手的交接,不仅是一项工作机制的创新,更是对孩子成长负责的表现。

>>图1 未成年人心理辅导道具

>>图2 未成年人心理辅导沙盘

>>图3 荣誉证书以上图片均由刘瑜摄

用关心去浇灌

做未成年人的工作,需要付出时间精力,更需要付出责任和爱心。未成年人检察工作要以儿童的最大利益为己任。检察官们在教育感化挽救涉罪未成年人的同时,也关心关爱着每一名未成年被害人,真正实现平等保护,最大限度地修复被破坏的社会关系。

近年来,东城未检以全方位保护未成年被害人利益为出发点,不断深入推进未成年被害人的救助工作,广泛联系、调动各种社会资源,搭建了一个集政府力量、社会力量、民间力量为一体的全方位的被害人救助平台。

欣欣(化名)生活在农村,先天身患残疾,无法自主排便,经常弄脏衣服,因此常常被同学排挤。为了给她治病,家里花光了所有的积蓄。2016年,欣欣6岁,她在一起刑事案件中受到严重伤害,从那时起,活泼开朗的欣欣经常在睡梦中尖叫,这个噩耗让本就难以为继的家庭雪上加霜。

在将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之后,本着少年司法的工作理念,未成年人案件检察部的检察官们时刻惦记着这名被侵害的女童,他们多次走访欣欣的家,被眼前看到的一切所震惊。检察官是这样形容这个家的:“这是个被砖瓦垒起来的小院子,三间砖瓦房、大灶台、大铁锅、大土炕,电线制成的灯绳,掉了漆的家具……连墙壁都被烟火熏得黑黝黝的。”

身体的病痛尚未疗愈,心灵的伤害又来吞噬这个孩子本应无忧无虑的童年。2017年年底,欣欣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经常无缘无故地哆嗦、尖叫、号啕大哭。不管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的疾病,都无法让检察官们就此结案。对于欣欣这样的孩子来说,案外要做的工作更加复杂和繁琐。但这一切,又在“爱”的名义下变得如此简单。

检察官们在思索,如何最大限度地帮助这名被侵害的女童?仅靠检察官的一己之力是远远不行的,而是要寻求社会这个大平台资助这些需要帮助的孩子。

经过多方沟通,检察官为欣欣申请了爱心基金、办理了残疾人补助,联系了北京市青少年法律援助中心,协调爱心基金会为欣欣治病。刘超颖检察官还找到了四月天心理援助热线,为她进行心理治疗。多部门多平台一起,为欣欣搭建了一个专属于她的“避风港”。同时,东城未检结合案件中暴露出的容易发生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社会安全隐患,采取发放《检察建议》等方式,延伸预防触角、增强预防实效,有效地净化了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增强了未成年人自我保护能力。

现在的欣欣,又重新找到了笑容。奶奶说,她最期待的就是与检察官叔叔阿姨和心理老师再见面。

用关怀去传承

2018年12月6日下午,一场30岁的“生日会”在北京市东城区检察院举行,这次“生日”的主角就是东城未检。他们以开展“守望·传承——纪念北京市东城区未检工作30周年暨防治校园欺凌研讨会”的形式来为东城未检的30岁庆生。

三十多年来,随着全国未检队伍逐步发展壮大、机构建制日益整齐完备、业务职能渐趋综合全面、制度机制走向规范健全,贯彻少年司法理念和特殊刑事政策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东城未检为辖区内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日趋全面的司法保护,也为全国未成年人检察制度的发展提供了鲜活的样本。

1988年,东城区人民检察院在北京市检察机关设立了首个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办案组。2012年,成立了专门化的未成年人检察办案机构。2016年,按照北京检察改革的统一部署,正式更名为未成年人案件检察部。30年来,东城检察院始终秉承专业化发展理念,不断推动着未成年人检察办案机构、体制、平台、队伍的全方位发展,在未成年人检察这项有温度的事业中,薪火相传。

东城检察院对未成年人关爱的脚步不断向前,除了在办案中不断完善各项制度,不断搭建各种平台,检察官们也力争把预防工作做在前沿。他们积极开展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普法宣传,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在加强未成年人普法宣传教育工作方面,东城检察院探索实现了普法资源、普法内容、普法形式上的“三个结合”,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2018年9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军被聘为北京二中法治副校长,并为刚开学的学生讲授了一堂特殊的“开学第一课”。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要求以及张军检察长对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工作的指导,2018年11月1日,东城检察院与北京市第十一中学举行“检校共建签约仪式暨阳光检察进校园”活动。东城区检察院检察长蓝向东受聘担任该校法治副校长,也为孩子们带去了一堂生动鲜活的法治课。

除了蓝向东检察长,在“阳光检察进校园”的普法志愿者队伍中,还有从各部门挑选的20余名检察业务骨干,选聘到18所学校担任法治副校长,通过讲授法制课、指导模拟法庭与家长座谈等形式,提高学生及家长法治意识。由检察机关牵头组建高素质普法宣传队伍,实现了普法教育常态化。

东城检察院联合政府、学校、社会等力量,扩大普法宣传影响力;加强与街道、社区方面的合作,推进普法进社区工作;以学校为平台,建立家长法治学校,开设法治课堂,对家长进行亲职教育,为孩子健康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除此之外,东城未检在普法方式上实现线下与线上相结合,增强普法教育的广泛性。除了开展法治情景剧、法治体验课、模拟法庭、实地体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强调与受众的互动,还依托“互联网+”理念走好线上线下相结合之路。据了解,东城未检于2013年4月创设北京未检系统首个微信平台“未检之窗”公众号,设立“举案说法”“家长要知道”“普法讲堂”等栏目,制作发布帮教救助纪实类微视频、科普类信息和微动漫。截至目前,共推送400余期。

在举办“小心网络社会中的各种坑”“拒绝高利诱惑 远离非法集资”等5个专题讲座的基础上,组织开展“法律就在我身边,法制故事我来讲”的普法微视频竞赛,由检察官策划宣传重点、进行编剧指导,由学生自编自演自拍微视频。一方面,通过竞赛评选达到学生自我教育的普法宣传的效果;另一方面,将成果作为法制课件,在其他学校和社区播放、在微信公众号推送,从而提升普法教育广泛性和影响力。

2012年以来,东城检察院共开展法治进校园、家长法治学校等普法活动240余次,发放法制宣传资料6000余册,受众几万人。

在东城未检30岁生日前夕,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陈国庆一行到东城检察院调研未检工作。陈国庆对东城未检工作30年的创新发展取得的成效以及未检检察官的工作热情和对涉案未成年人的爱心予以充分肯定,同时,也对未来提出了要求。

陈国庆指出,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是一项功德无量、利在千秋的事业,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发展,要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检察工作职能的充分发挥,也要争取社会各界对这项工作的支持。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是检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将教育感化挽救未成年人工作作为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责,通过具体案件的办理来落实未成年人特殊制度政策。要注重加强对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总结提炼,不断探索,及时推广基层好的经验做法,积极通过改革创新,不断推动普遍存在问题的解决。

东城未检,已过而立。站在当下,回顾历史,满眼成绩与荣誉已成过去;站在今天,遥望未来,肩负责任与使命再上征程。

猜你喜欢
东城普法检察院
和谐发展 创达未来
——东市莞东城实验中学
扶贫队“砸锅”——记山西省检察院扶贫队员武海龙
东城贸易发展有限公司
西安市检察院依法对白雪山案提起公诉
券游东城
普法
普法
普法
基层检察院检务督察工作之完善
未检工作与检察院组织法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