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步行友好性评价

2019-03-01 03:01姚怡亭
城市交通 2019年1期
关键词:步行街道维度

姚怡亭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美国)北京代表处,北京100026)

0 引言

步行友好对城市发展和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至关重要。发达国家对城市步行性的研究起步较早,20世纪90年代开始,步行友好就已经成为欧美许多城市人性化、生态化的目标之一,如今步行友好也成为评价城市宜居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国际上发展最成熟的城市步行友好性评价体系主要包括:1)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获得街道或者社区使用者直观感受的实证调查方法,例如英国行人环境评估系统(Pedestrian Environment Review System,PERS)、美国邻里环境步行性测量表(Neighborhood Environment Walkability Scale,NEWS)和步行环境质量指标(Pedestrian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dex,PEQI)等[1];2)通过对路网、用地等一系列网络开放数据进行分析的网络评价方法,其中运用最广泛的是美国的步行分数(Walk Score)。

近年来,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在中国越来越受到关注。自2012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建城[2012]133号)以来,各省几乎都颁布了与步行、自行车相关的政策规划文件,各级政府都在为城市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建设提供有利的政策支持。2016年10月,上海市颁布了全国第一个专门针对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的设计导则《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带动了更多城市对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的重视,编制相关导则,为城市步行友好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国际环保组织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atural Resources Defense Council,NRDC)一直致力于倡导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特别是“精明增长”原则,而建设步行友好的城市社区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自2013年开始,NRDC通过评价中国城市街道的可步行性促进城市政府和居民对绿色出行的关注,至今发布了三期评价报告,从不同视角探讨及评价城市步行友好性。

1 步行友好的重要性

步行环境对城市在环境保护、经济增长、提升市民的健康及生活质量方面有重要作用。首先,在环境保护方面,步行作为最绿色的出行方式,其对于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帮助毋庸置疑。文献[2]针对城市客运交通CO2排放进行研究,指出更适宜步行的城市可使交通部门的温室气体排放减少29%;不仅如此,依赖私人小汽车带来的交通拥堵、噪声等问题也可以通过鼓励步行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其次,良好的步行环境对城市经济有促进作用,其中最直接的就是沿街的商业。文献[3]研究发现在对不同模式的城市交通进行投资时,对步行和街道的投入回报率最高,并且良好的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环境可以提升高达30%的沿街商铺销售额;另外,通过对街道及其他公共空间的投入还可以增加土地价值,吸引资本。

除了城市发展之外,良好的步行环境还对城市居民的健康产生正面的影响。步行是最简单、方便的运动方式之一,许多公共健康研究已经通过反复验证证明了其对肥胖及与肥胖相关的多种慢性疾病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文献[4]对旧金山的公共健康研究发现,如果市民日常更多选择步行和自行车出行,可以大幅提升全市人口整体的健康水平。随着中国老年人口不断增加,城市也需要满足这些对市政基础设施有特殊需求的人群,而步行友好的社区可以为大多数不会开车、乘坐公共交通也不便捷的老年人解决日常出行的困难,大大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此外,作为价格最低廉的交通方式,步行或自行车与公共交通的结合是大多数城市居民的首选通勤方式,提升城市步行友好性可以改善大多数城市居民的出行体验。

2 NRDC对中国城市步行友好性的评价

2.1 2014年评价报告

中国快速城镇化带来强劲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提升的同时,也使很多城市在扩张和机动化的过程中逐渐丧失了方便、安全的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环境。为了提高政府和公众对城市非机动交通重要性的关注,NRDC自2013年起对城市街道步行友好性开展研究和评价。通过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并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设计了街道步行友好性4个维度的评价方法:安全性、舒适性、便捷性、政策与管理;在每个维度内选取3个指标(见表1)。由于评价的目的主要是宣传倡导而非学术研究,所以确定以城市主城区平均情况为评价目标。指标的选取考虑了两种信息获取方式:一是尽量使用现有公开统计数据,二是通过谷歌地图对路段取样进行观察。前者的优点是数据获取简便,缺点是只能间接反映步行友好性,例如步行环境是否安全由道路事故死亡率、人均汽车保有量、人行道面积率间接反映。后者的优点是获取的情况比较准确,缺点是如果对每段街道进行观察工作量巨大,例如对步行可达性进行测评时,利用谷歌地图对城市进行统一尺度的网格式测量,然后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受制于数据的可获得性,2014年只对35个大城市的主城区进行了评价(见图1)。前10名的得分情况如图2所示,香港排名第一,其4个维度的得分都很高,第二名深圳在便捷性和舒适性维度得分较高,而第三名上海在政策与管理、舒适性和安全性维度得分较高。评价结果显示的排名仅仅是指示性而非精确对比。评价报告还依据“步行天堂”(>70~100分)“非常适宜步行”(>60~70分)“适宜步行”(>50~60分)“较适宜步行”(>40~50分)“不适宜步行”(≤40分)五级对被评价的城市进行分组和分析[5]。

2.2 2015年评价报告

NRDC 2015年评价报告没有对2014年已经评价的35个城市重新进行评价,因为这项工作主要是对城市街道设施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所选取的评价指标在几年内的变化有限。2015年报告对第二批共17个中西部城市进行了类似评价(见图3),沿用4个维度的评价方法和权重,但优化精简了指标。一是去掉了步行分数指标,原因是国外Walk Score网站的中国城市相关信息不全或滞后,容易产生误差。此外,综合考虑各指标之间的关联性、重要性、数据可获取性等因素后,去掉了安全性维度下的人行道面积率和政策与管理维度下的政府表率。人行道面积率从统计数据计算而得,但统计数据口径和质量不一,且中小城市的数据时有短缺。政府表率的判断比较困难,不好赋值。如图4所示,2015年测评的17个城市的步行友好性得分总体偏低,最高得分城市株洲市仅得57分。与前一年评价报告相同,这17个城市根据得分被分为“步行天堂”“非常适宜步行”“适宜步行”“较适宜步行”“不适宜步行”五个等级,然而“步行天堂”与“非常适宜步行”两档均空缺,且就评价的17个城市而言出现了明显的南北分界线。8个“适宜步行”的城市中有7个南方城市,剩下的“较适宜步行”与“不适宜步行”的9个城市中8个均来自于北方。与2014年选取的35个城市结合,测评城市总数达到52个,并且基本达到较高覆盖率和区位平衡。

图1 2014年步行友好性评价的35个城市Fig.1 35 evaluated cities in 2014 walkability report

图2 2014年步行友好性评价排名前10的城市Fig.2 Top 10 walkable cities in 2014 walkability report

图3 2015年步行友好性评价的17个城市Fig.3 17 evaluated cities in 2015 walkability report

2.3 2017年评价报告

图4 2015年步行友好性评价结果Fig.4 Results in 2015 walkability report

表2 兴趣点种类和权重Tab.2 Categories and weights of POIs

图5 街道步行指数70分及以上的省会、副省级及以上城市Fig.5 Provincial,sub-provincial cities with an average street walk score above 70

图6 街道步行指数标准差按照从大到小排列的前20个城市Fig.6 Top 20 cities with the largest standard deviation of street walk score

2015年以来,中国越来越多的城市街道数据和街景可以公开在互联网获得。NRDC与清华大学①合作,参考步行分数的计算方法,依据大型网站上可获得的街道“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信息对全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内769 407条街道进行评价。由于数据可得性的限制,此次评价没有采用前期的4个维度评价方法。评价范围为城市实际建成区内的街道。通过对城市内道路切割出的地块计算出地块POI数量与地块面积的比值,即开发密度,再进一步采用约束性元胞自动机模型推测出研究地块城市或非城市用地属性,由此界定出287个城市的建成区范围[7]。

评价考虑了人们会使用步行出行的通常目的地(即兴趣点)、不同类别兴趣点对人们出行吸引力的差异、步行至兴趣点的距离对人们选择步行出行的影响,进而为城市建成区内的每段街道计算出一个0~100的数值,称为步行指数。步行指数评价的是人们步行出行的可能性或潜在意愿,没有考虑步行设施和环境。城市居民日常光顾的兴趣点包括餐馆、商店、学校、公园等。运用网络爬虫的方法获取某大型地图网站2014年公开数据,参照Walk Score设施分类标准,对兴趣点种类进行本土化分类,并依据居民光顾的频率为不同类别赋予1~3的权重[8](见表2)。随着与兴趣点的距离增加,人们步行前往的可能性降低,因此为各类兴趣点设置五档衰减系数。

由于2017年测算覆盖的城市较多,每个城市都达到了街道级深度,在对城市整体步行水平排名时采取了分组对比,将城市建成区内所有街道的步行指数取平均值,并按行政区划等级分组。省会、副省级及以上的36座城市中,有12座城市的步行指数平均值在80分或以上,厦门市得分最高,70分及以上的城市排名如图5所示。按市辖区人口分组,>100~500万人口的大城市有126座,步行指数平均值超过80分的只有27座。

由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展水平等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按城市平均分和标准差进行分析。步行指数标准差越大的城市说明其内部不同街道兴趣点分布越不均匀,某些地区居民可以通过步行满足大多数日常需求,而另一些地区的居民则不得不依赖于机动车出行。将街道步行指数标准差按照从大到小排列,前20个城市如图6所示,这些城市平均步行指数普遍较低(46.1~71.3),说明市内街道兴趣点的分布不均匀。

3 结语

2017年发布的步行友好性评价报告在测算的深度和广度上相较于前两期报告有很大突破。广泛的覆盖面使得中国很多中小城市首次有了对于其街道步行吸引力的量化分析,而深入到建成区每一条街道的分析一方面更容易唤起普通市民对于城市步行友好性的关注,另一方面也为专业人员进行更多层面的分析创造了可能性。然而,城市街道的步行友好性远不止街道对行人的吸引力这一个指标,还有许多其他因素。目前,NRDC正在开展对中国城市步行友好性的第4期评价工作,最新一期报告将在2017年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加入从街景获取的人行道设施指标,进一步深化对步行友好性评价的研究和探索。

注释:

Notes:

①清华大学龙瀛教授的团队。

猜你喜欢
步行街道维度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步行回家
热闹的街道
攀山擅离步行道自拍,不幸坠落身亡谁担责?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从步行到奔跑
热闹的街道
光的维度
风居住的街道
街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