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精准教育研究

2019-03-05 09:17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安全观总体精准

詹 妍

(东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2)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近年来,高校成为敌对分子试图渗透的高危场所,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成为敌对分子接近、诱惑、策反的重要目标。近期多条有关大学生被间谍利用的新闻,显示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缺乏精准、质量堪忧。基于此,新时代高校必须要重视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并在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上力求精准化。

一、当前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困境

据央视媒体披露,中国国家安全机关在“2018-雷霆”专项行动中先后破获百余起台湾间谍案件,涉案的高校学生群体所占比例之高,令人触目惊心。近年来大学生为境外间谍所用的事件频发,且涉案学生所属高校遍布全国,从广东省某航海专科学校,到大连市某重点大学,再到西安某大学,频繁的案件曝光,揭示了我国高校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上不够精准,具体表现在大学生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认知不够全面、自觉维护的意识不够强烈以及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行动不够勇敢①。究其缘由,主要归咎于以下几点。

1、高校教育意识相对滞后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4月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提出的。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要“持续推进国家安全教育进校园”②。从时间维度来看,教育部《意见》的出台距离习总书记“国家安全观”理念的提出已经过了整整四年,之后还会经过完善国家安全教育内容体系、研究开发国家安全教育教材、推动国家安全学科建设等一系列阶段,最终才能落实到高校校园教育中去。而在《意见》出台之前,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完全缺乏顶层设计,各高校教育意识相对滞后,对于国家安全教育没有形成系统化方案,甚至鲜有高校开展总体国家安全观专题教育。教育意识的缺乏带来的是教育行动的无力,国家安全教育不能仅仅依靠教育者的自觉教育,更应该有大环境的烘托与鼓励。

2、教育主体专业能力不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③”。高校教师身为教育主体,其专业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效果。因此,教育者应首先将教育内容内化于心,再灵活地加以处理,最后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授给广大学生。缺乏专业性的教育,与精准教育自是背道而驰。理论上来讲,对国家安全相关知识了解最专业的应是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人员;实际情况中,担任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工作的主体是高校教师。在国家安全领域,我国设立了国家安全部,下设省级国家安全厅,市级国家安全局,配有专业的国家安全机关人员。但由于国家安全工作涉及较多国家机密,其曝光度远远低于我国其他机关,使得我国的国家安全部门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在与高校之间的沟通中未必能够“坦诚相见”。高校教师在各自专业领域研学甚久、功力精湛,但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了解与学生自身水平并无大异,因此对有关国家安全法律法规的解读能力较弱。二者之间的矛盾直接导致理论教育停留在常识学习的浅层次上,教育对象只能接触到皮毛,教育过程更谈不上“精准”二字了。

3、网络负面效应带来挑战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而生。随着我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步伐的加快,中国互联网发展取得惊人的跨越式成就。一方面,便捷的互联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也提供了多样载体。微信、微博、QQ等社交媒体打破了沟通双方的时空壁垒,使得天各一方的二人能够随心所欲地进行文字、语音、视频的传输。另一方面,西方敌对势力妄想霸占网络领域的意识形态话语权,便利的科技转而成为情报传输、间谍发展的工具,成为破坏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手段。据媒体报道,境外间谍分子利用社交媒体与高校大学生建立联系,日常通过网络社交软件交流,需要情报时便要求大学生利用语音、视频、图片等方式进行传输,此外,他们还掌握了一些互联网反侦察技能。比如,在敏感词中间添加其他符号避免屏蔽,或者传输视频时采用BT格式躲避监察。网络的灵活性给予间谍分子可乘之机,也给网络监管部门和国家安全部门的监管与侦查工作带来了大量的难度。而高效国家安全教育在实践上最大的局限在于,出于个人隐私的保护,高校在学生网络使用的监督上无法大刀阔斧,因此难免会有漏网之鱼。

4、教育过程指向性有偏差

教育过程指向性的偏差体现在教育内容和教育对象的偏差。首先,体现教育内容偏差。以往高校开展国家安全教育主要停留在课堂的“附加”教育,即将国家安全知识附加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或者新生国防教育中一带而过。课堂上老师告诉同学们要守住底线,不可做违背法律法规、损害国家利益的事情,这实际上是一种爱国主义价值观的导向。然而,从曝光的间谍案件中我们可以发现,由于境外间谍人员受过专业训练,狡猾无比,一直生活在安静校园的大学生在他们面前完全丧失了分辨能力,会在不知不觉中就被对方利用,甚至在对方被国家安全机关逮捕之后才惊觉自己正在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还有一部分大学生相对而言比较敏锐,在接触境外间谍之后不久就对其身份产生了怀疑,但迫于对方的诱惑、威胁而无法脱身。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却一直忽视了这类情况。其次,教育对象的偏差。对于国家安全的教育,高校缺乏分层教学的理念,普遍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没有立足实际筛选重点教育对象,使得原本力度不强的国家安全教育不仅数量达不到要求,其质量被实践检验后也只能取得“不合格”的成绩单。我国国家安全机关干警提示,境外间谍分子在大学生群体中挑选的策反对象是具有共性的,比如外出旅游者、游学学子以及特殊专业的学生,而针对该类群体高校并没有设置单独的强化教育。

二、新时代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精准教育的必要性

新时代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精准教育,是指作为教育内容的总体国家安全观,通过精准的教育介体,真正从教育主体到达教育对象,并对教育对象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使教育对象能够内化并主动践行,最终结果能够促进教育对象与教育者之间的有机互动,进而促进教育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系统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具体来说,新时代总体国家安全观精准教育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即国家安全层面、个人利益层面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层面。

1、国家安全层面:维护国家安全,筑牢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党和国家基于以往维护国家安全的经验教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际以全面、系统的观点,结合当下我国面临的新形势而形成的科学观点。具体表现在较之于传统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安全理念的时代创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以“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来表述国家安全的重要地位。对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普及与教育,如果单纯局限于党政军系统,便无法体现“总体”的科学魅力。而自觉维护国家安全应是每一名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义务,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高校大学生群体是我国青年行列的佼佼者,更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承担者。对高校大学生开展精准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促使大学生树立居安思危意识、内化总体国家安全观并积极主动践行,能够有效地巩固维护国家安全的人民防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的国家安全保障。

2、学生个人层面:维护国家利益,实现与个人利益有机融合

关于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马克思指出,“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能有个人自由”④。这表明,维护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得以实现的前提。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总和,维护国家安全主要是维护国家利益⑤,具体来说是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实现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精准教育是高校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职责所在。同时,总体国家安全观蕴含以人为本理念。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要“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最高标准”,这表明维护国家安全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只有国家利益得到了全面保障,作为国家安全共同体一份子的高校学生的个人利益才有更加稳定的保障环境。在这个层面下,推进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精准教育有利于作为“大我”的国家利益和作为“小我”的个人利益实现有机融合。

3、思政教育层面:丰富教育内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新时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关键时代,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就新时代高校“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给予了明确答案,即高校教育应“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⑥。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是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重要环节,其最终目的亦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应“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重视大学生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是对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的实践,是引导新时代大学生树立正确民族观、国家观的有效途径,丰富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过程中以“精准”思维贯穿始终,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最终指向现实的人,更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靶向性和实效性的艺术手段。

三、新时代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精准教育的基本要求

1、全体性与重点性相结合,精准识别教育对象

精准识别教育对象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精准教育的前提。总结以往大学生参与间谍案的教训,承担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高校应因事而化,精准识别教育对象,在进行国家安全教育时开展全体学生教育,同时重视重点群体教育。

全体教育,即把握大众需求,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的普及性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坚持教育的整体性,是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同样适用于高等教育。开展全体教育,有利于总体国家安全观内容的快速传达,同时便于在全体教育中发现特殊群体,是做好精准教育的基础。重点教育,即尊重个性需求,面向重点群体进行的针对性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高校必须重视重点群体的国家安全教育,诸如留学生、旅游人员等有机会与境外人员直接接触的学生群体,政治学、经济学、国防科工、航天航空等特殊专业学生群体,以及亲朋友人在公务员行列、在航天科技等重工行业以及其他可以接触国家涉密级文件的学生群体。开展好这类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是体现高校精准教育的重点。高校教师要锁定这一类重点教育对象,通过个案面谈、专题课堂、小组研讨等方式,进行小范围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教育内容相对于全体教育更为灵活,师生互动的效率也更高,而且这一类的教育可持续、可跟进,以便及时了解教育对象变化。

2、持续性与阶段性相结合,精准囊括教育时域

持续性与阶段性教育相结合原则,是指将总体国家安全观专题教育贯穿高校始终,甚至在学生毕业后的几年内做好跟踪教育;同时,从大一新生入学开始,各个年级不同阶段设立不同的教育目标,安排不同的教育内容。该原则与本节第一条“精准识别教育对象”原则是相互呼应的。

新生初到高校,专业学习处于开始阶段还未取得成果,但是内心却迫切渴望与他人交流,间谍分子会利用这一点与其接近并进行“培养”,因此对于新生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应先从校园适应和对外交往技巧培养开始;毕业生群体的国家安全教育,应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基础,对于留学生群体和步入公务员系统的群体,学校还应建立档案,开展好毕业前专题教育和跟踪教育;至于有更多机会解除国家基金项目的研究生群体,对其的国家安全教育要以学术规范与科研保密教育为切入点。总之,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应由浅入深、持续不断地进行。

3、理论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精准设计教育内容

有关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内容的精准设计,考验的是高校教师的专业能力。因此,根据教育部推进国家安全教育进校园的部署,建立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研室是非常有必要的。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哪些内容适合传授给学生、怎样安排教育内容能够避免空谈理论的“洗脑课”?在笔者看来,唯有理论性与实用性相结合,才能够保证教育的精准性。

首先,应重点进行必要的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灌输。国家安全法的法律条文讲解,可为学生正确认识国家安全的底线与原则提供帮助;十一类国家安全体系的专题教育,则能够促进学生更加全面认识“国家安全”这一概念。此外,根据教育部的《意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主题的教材将会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内出版,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内容模本,因此教师也可按照教材安排来进行备课与讲解。其次,实用性也是高校教师进行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时不容忽视的教育原则。为提升学生鉴别间谍的能力,相应的心理学教育和案例分析环节是必要的;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人物或事件后如何与国家安全部门取得联系,则又体现了举报电话、举报邮箱等常识性知识掌握的重要性。

4、严肃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精准利用教育介体

国家安全绝无小事,有关国家安全的教育,必须保持一定的严肃性,这就要求高校教师以严谨的态度完成必要理论的灌输。但枯燥的文字阅读和乏味的语言讲解又很有可能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影响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效果。恩格斯曾说,“图画在进行社会主义宣传中发挥着灵活的作用,比古板的说教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⑦”这说明,掌握教育的艺术性,能够使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教育更加精准指向教育对象,使其乐于接受。

课上,视听说元素的合理运用为课堂添彩。PPT的图文并茂、教育视频的声色俱佳,配上教师直击重点的国家安全案件讲解,皆比教师孤零零地喊口号高效的多。课后,网络媒体的灵活运用更贴近学生生活。前面我们分析到,网络媒体的负效应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教育带来外部冲击。对此,若能根据学生心理精准运用互联网,强化网络媒体的正效应,将会使得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事半功倍。

注 释:

①刘芳.新时代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切入点研究[J].红河学院学报,2018(03).

②教育部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18(04).

③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02).

④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57.

⑤高祖贵.中国国家安全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下)——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总体国家安全观[J].保密工作,2018(07).

⑦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57.

猜你喜欢
安全观总体精准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用样本估计总体复习点拨
2020年秋粮收购总体进度快于上年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推动国家总体安全观入脑入心
外汇市场运行有望延续总体平稳发展趋势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