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哌卡因应用于妇产科麻醉的临床麻醉效果分析

2019-03-07 02:05曹现娟
智慧健康 2019年6期
关键词:罗哌几率卡因

曹现娟

(莒南县第二人民医院 麻醉科,山东 临沂 276600)

0 引言

现阶段,妇产科中下腹手术较为常见,且以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为主。特别是罗哌卡因,是局部麻醉的首选药物,被广泛应用在妇产科手术过程中[1]。为进一步探讨罗哌卡因应用于妇产科麻醉的临床麻醉效果,以下将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前来我院就诊的50例妇产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麻醉观察与分析,以期为罗哌卡因的推广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于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共收治50例妇产科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其平均分成实验组(n=25)和对照组(n=25)。实验组年龄在20-55岁,平均(30.34±4.21)岁;对照组年龄在23-57岁,平均(30.22±4.25)岁。

(1)纳入依据:①年龄不低于20岁;②经过临床检查确诊病症;③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2)排除依据:①精神病;②肝肾功能障碍;③不同意本次研究。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年龄基本资料发现,组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

1.2 麻醉方法

两组患者自进入手术室以后,需接受各项生命体征监测。此时,要创建静脉通路,选用18号留置针,并以注射方式持续给予患者药物[2]。在行手术过程中,要求患者选择左侧卧位体位,并在L2-L3间隙处进行蛛网膜下的穿刺操作,同时在此部位采取必要的麻醉处理措施。

对照组选择重比重罗哌卡因(国药准字:H20050325批准日期:2010-09-30生产厂家:广东华润顺峰药业有限公司 英文名称:Ropivacaine Hydrochloride for Injection)进行麻醉,即选用2 mL 1%浓度的罗哌卡因,将其与1 mL质量分数为10%的葡萄糖溶液相互混合。混合溶液需沿患者蛛网膜下腔以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在注射过程中,要求速度控制在每秒0.1 mL,总用药剂量是2.5 mL[3]。

实验组采用等比重罗哌卡因进行麻醉,即选用2 mL 1%浓度的罗哌卡因,将其与1 mL质量分数为0.9%的葡萄糖溶液相互混合。混合溶液需沿患者蛛网膜下腔以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在注射过程中,要求速度控制在每秒0.1 mL,总用药剂量是2.5 mL。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处理以后,选取平卧体位,每间隔两分钟使用针尖测试麻醉平面[4]。

1.3 评价指标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麻醉效果、并发症发生几率与药物起效时间。其中,临床麻醉效果判断标准包括优、良、差三部分。优代表的是患者用药以后肌松效果理想,且没有不适感,手术开展顺利。良代表的是患者用药以后有轻微的不适感,要通过辅助用药完成手术。差代表的是患者用药以后,不适感显著,同时伴有紧张状态,镇痛不到位,需要对麻醉方式进行调整,并实施全麻操作手术治疗。总优良率为优率与良率总和。

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研究的妇产科患者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 15.0软件处理,两组患者药物起效时间对比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描述,行t检验,两组患者临床麻醉效果对比、并发症发生几率对比用率(%)的形式表示,行χ2检验,将P<0.05作为数值判定标准,对存在的统计学意义进行证明。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麻醉效果对比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麻醉效果发现,实验组临床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麻醉效果对比(n,%)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对比

根据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对比分析证实,实验组发生寒战、恶心与低血压几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对比[n(%)]

2.3 两组患者药物起效时间对比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药物起效时间了解到,实验组运动阻滞恢复正常时间与感觉阻滞恢复正常时间均高于对照组,临床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药物起效时间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药物起效时间对比(±s)

组别 例数 运动阻滞恢复正常时间(min)感觉阻滞恢复正常时间(min)实验组 25 85.33±13.23 64.67±9.89对照组 25 71.12±10.09 52.65±8.03 χ2 - 4.2702 4.7176 P - 0.0001 0.0000

3 讨论

对妇产科患者进行麻醉的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因素影响,使得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要对镇静药物、麻醉药物与镇痛药物等进行科学化选择,进而为手术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保障[5]。其中,罗哌卡因属于布比卡因左旋异构体,也是现阶段新型酰胺类型的长效阻滞麻醉药物,对于患者机体的刺激不大,心脏毒性不高,能够对神经细胞产生的钠离子通道加以有效抑制,使得神经兴奋与传导被阻断,不断增强麻醉的临床效果。当前,罗哌卡因已经被推广在临床麻醉过程中,使得患者感觉以及运动得以分离,所以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可行性较强。针对蛛网膜下腔组织麻醉而言,将罗哌卡因引入其中,可以加快起效的速度,且能够获得理想的肌肉松弛效果,麻醉成效显著[6]。在实际用药方面,需确保罗哌卡因药物剂量的合理性,才能够不断提高麻醉处理的效果。特别是妇产科麻醉方面,在罗哌卡因的作用下,对于内循环的干扰程度并不明显,术后的恢复效果也十分理想。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采用等比重罗哌卡因进行麻醉,临床麻醉效果、并发症发生几率与药物起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临床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由此可见,重比重罗哌卡因的使用会使患者血流速度被激发,导致血流动平衡性被破坏,所以患者的血压会下降且出现恶心等诸多不良反应,使患者承受极大的痛苦。但是,等比重罗哌卡因的麻醉方法则不同,小动脉的扩张程度不明显,而且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程度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偏低,所以可以确保血流的平稳性,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在妇产科麻醉中合理应用罗哌卡因能够获取可观的麻醉效果,尤其是等比重的罗哌卡因,使得麻醉阻滞恢复时间与麻醉阻滞起效时间都明显缩短,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妇产科手术治疗的成功几率[7]。与此同时,等比重罗哌卡因的应用还能够减少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手术质量明显提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罗哌几率卡因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啁啾激光场对电离及解离的影响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Finding the Extraterrestrial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晒后修复SOS
晒后修复SOS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
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