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9-03-07 02:05张琳
智慧健康 2019年6期
关键词:背带纱布宫腔

张琳

(南江县中医医院 妇产科,四川 巴中 636600)

0 引言

剖宫产是产科重要手术术式,产后出血属于剖宫产后常见并发症,是分娩产妇死亡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需要在临床上受到足够重视。宫腔纱布填塞术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止血方案之一,具有简单、创伤小、费用低等优点,但止血效果受到部分学者的质疑,更加趋向于缝合技术[1]。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是通过背带式捆绑子宫,可使子宫受到持续外力从而自主收缩子宫,挤压子宫平滑肌并缩小宫腔容积,压迫血窦,从而起到止血作用,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可关闭较小的螺旋动脉,可减少血液灌流与血流速度,大幅度提升血栓形成概率,因此具有更佳的预后效果。因此本研究为探讨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将我院100例患者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现将报道作如下陈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入院的100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本研究经同我院医学伦理部门审批认可后进行。其中纳入标准:①行剖宫产后出血患者;②年龄区间位于20-38岁之间患者;③本人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入组患者等,同时排除:①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或出现严重凝血障碍患者;②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③存在远期失访风险患者等。其中,缝合术组患者年龄20-37岁,平均(28.6±3.9)岁;孕周34-41周,平均(36.0±2.6)周;孕次1-6次,平均(2.9±0.9)次;产次1-4次,平均(2.0±0.7)次;产前BMI(26.8±1.7)kg/m2。填塞组患者年龄21-38岁,平均(28.0±4.9)岁;孕周35-42周,平均(36.8±2.8)周,孕次1-6次,平均(2.8±0.7)次;产次1-5次,平均(2.2±0.8)次;产前BMI(26.4±1.5)kg/m2。两组患者年龄、孕周、孕次、产次与产前BMI等一般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填塞组患者给予宫腔纱布填塞术,即以卵圆钳将无菌纱布分别自宫底部由上至下填塞宫腔与自阴道填塞宫腔,保证无空隙后使子宫切口汇合,去除多余无菌纱布后行断端缝合。缝合术组患者给予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具体步骤为:以1号可吸收线自子宫切口下缘左侧中外1/3距切缘1.5 cm垂直进针,子宫下段前壁与后壁贯穿后于后壁浆膜层垂直出针;挤压子宫底与宫角内下4 cm处,于子宫后壁浆膜层牵拉缝线,并于前壁垂直出针;纵向挤压子宫后拉近缝线两侧并于左侧浆膜层打结,再以相同方式于右侧浆膜层打结;观察子宫20 min左右,确定无活动性出血后关腹。

1.3 检测方法

出血指标包括:出血量(2 h、24 h)、输血情况(红细胞与血浆)与血白蛋白(24 h)等。远期生活质量参考《QLQ-C30》,包括躯体功能、情绪、角色功能、社会功能与认知能力等5个维度,并计算总体生活质量,分数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佳。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IBM公司SPSS 19.0分析本试验数据并评估差异性。出血指标与末期随访生活质量等计量资料(±s)的比较采用单独t检验与重复配对t检验,并发症等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出血指标比较

缝合术组患者术后2 h、术后24 h出血量、红细胞输注量与血浆输注量显著性低于填塞组,24 h血白蛋白显著性高于填塞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出血指标(±s)

表1 两组患者出血指标(±s)

指标 缝合术组(n=50) 填塞组(n=50) t P术后2 h出血量(mL) 702.55±74.35 1006.70±141.53 13.452 <0.05术后24 h出血量(mL) 1238.93±256.87 1825.44±315.68 10.190 <0.05红细胞输注量(U) 7.32±0.79 13.58±1.47 26.524 <0.05血浆输注量(mL) 522.88±64.20 1017.41±230.74 14.600 <0.05 24 h血白蛋白(g/L) 96.33±7.52 84.38±7.40 8.009 <0.05

2.2 两组患者产后并发症比较

缝合术组产后并发继发性贫血2例,疼痛5例,发热4例,盆腔血肿1例,并发症总发生率24%显著性低于填塞组产后并发继发性贫血6例,疼痛7例,发热7例,盆腔血肿4例,肠梗阻1例,并发症总发生率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产后并发症[n(%)]

2.3 两组患者末期随访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躯体功能、情绪、角色功能与总体健康状况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躯体功能、情绪、角色功能与总体健康状况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的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缝合术组患者末期随访躯体功能、情绪、角色功能与总体健康状况评分组间比较均显著性高于填塞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末期随访生活质量(±s)

表3 两组患者末期随访生活质量(±s)

注:组内比较,*P<0.05;组间比较,#P<0.05。

组别 缝合术组(n=50) 填塞组(n=50)治疗前 末期随访 治疗前 末期随访躯体功能 44.87±6.18 94.38±3.72*#45.04±6.27 84.24±6.17*情绪 50.66±4.23 87.17±5.39*#50.07±8.60 79.42±6.78*角色功能 72.85±7.91 92.96±3.55*# 72.46±7.57 85.20±5.75*社会功能 72.36±8.25 94.38±3.77* 70.95±8.67 93.24±3.80*认知能力 91.33±4.76 93.04±4.64 91.24±4.80 92.88±5.03总体健康状况 60.70±7.44 96.42±2.84*#60.51±7.25 85.33±4.15*

3 讨论

剖宫产是产科重要手术术式,可解决难产或其他严重合并症等问题,挽救胎儿与产妇生命,因此在产科领域具有一定的地位,产后出血是剖宫产常见并发症,可产生严重并发症,是导致分娩后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需要及时发现与处理[2]。

宫腔纱布填塞术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止血方案之一,该术式不需要特殊设备,可在剖宫产中肉眼直视下进行,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不高,因此具有简单、创伤低与费用低等优点。但有学者提出,宫腔纱布填塞术在宫口全开时,纱布无法塞紧,可掩盖出血现象,因此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还有学者指出,宫腔纱布填塞术的止血效果存在问题,可导致感染,并需要在术后予以缩宫素,因此有部分学者逐渐趋向以缝合术代替填充术[3]。

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是通过背带式捆绑子宫,可使子宫受到持续外力从而自主收缩子宫,挤压子宫平滑肌并缩小宫腔容积,压迫血窦,从而起到止血作用。另外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可关闭较小的螺旋动脉,可减少血液灌流与血流速度,大幅度提升血栓形成概率,因此具有更佳的预后效果[4]。

为探讨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将我院100例患者进行临床对比观察。数据显示,缝合术组患者术后2 h、术后24 h出血量、红细胞输注量与血浆输注量显著性低于填塞组,24 h血白蛋白显著性高于填塞组;产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性低于填塞组;末期随访躯体功能、情绪、角色功能与总体健康状况评分组间比较均显著性高于填塞组。可以看出,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可明显减少出血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远期患者生活质量[5-6]。综上所述,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远期生活质量,具有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背带纱布宫腔
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粘连切除术后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分析
不“怕”火的纱布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剖宫产术大出血中的应用效果
不漏水的纱布
多次人流可导致宫腔粘连致不孕
超声结合宫腔造影在诊断宫腔粘连中的应用探讨
相机背带
婴幼儿软背带和牵引保护带产品 标准缺失 谨慎购买
防水的纱布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5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