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脂方治疗高脂血症(脾虚痰瘀型)的临床研究

2019-03-07 02:05遇准张岚王璐张楠江海艳陈颖胡婷通讯作者
智慧健康 2019年6期
关键词:血脂康方组降脂

遇准 ,张岚 ,王璐 ,张楠 ,江海艳 ,陈颖 ,胡婷 *(通讯作者)

(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2.四平市妇婴医院,吉林 四平 136000)

0 引言

血脂异常是以血浆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和未脂化的脂酸等脂质代谢紊乱增高所引起的一种疾病[1]。目前认为西医临床常用的降脂药物在起到降脂效果,但长期应用可引起血糖升高、恶心、腹胀、腹泻及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2]。随着科技的进步,临床上推出了血浆净化疗法等很多治疗高脂血症的新技术。但这些新治疗技术的使用对象有限,不能普及应用。中医认为,高脂血症的本质是本虚标实,多系脾失健运、湿浊内生致气血运行不畅、聚精微以成浊脂。病机为脾虚痰瘀互结。治则为健脾化湿、化痰逐瘀。我院采用降脂方治疗高脂血症(脾虚痰瘀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8年3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高脂血症患者60例参与本研究。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证候诊断标准。②原发性高脂血症。③停用调脂药两周以上。④年龄为18-75岁。排除标准:①处于妊娠或哺乳期,过敏体质及对试验用药过敏。②参加本研究前半年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严重创伤或大手术。③继发性高脂血症。④因药物引起高脂血症及纯合子型高胆同醇血症。⑤正在使用肝素、甲状腺素治疗药物和其他影响血脂代谢药物。⑥合并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疾病。随机分为血脂康组和降脂方组。血脂康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在26-71岁,平均(49.28±6.24)岁;病程为1-7年,平均(5.75±2.39)年,其中7例合并高血压,4例合并糖尿病。观察组中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为27-72岁,平均(49.39±6.17)岁;病程为1-8年,平均(5.66±2.77)年,其中6例合并高血压,5例合并糖尿病。两组一般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降脂方组给予降脂方治疗:茯苓25 g、泽泻15 g、丹参20 g、昆布15 g、姜黄15 g、决明子15 g。水煎服,150 mL/次,2次/d,1剂/d。血脂康组给予血脂康胶囊治疗:血脂康胶囊,2粒/次,2次/d。同时两组均控制饮食,饮食中糖、脂肪、蛋白比例为3∶2∶1,其中蛋白以肉、鱼、蛋为主。定期更换饮食品种,增加维生素C、果糖、氨基酸、铁、钙等物质的摄入。让患者坚持慢跑、打太极拳、打乒乓球、羽毛球等运动。治疗过程中戒烟限酒。总疗程为14 d。

1.3 观察指标

①中医疗效[3]参照《中药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中医疗效判定标准:临床控制,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中医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临床症状、体证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95%。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69%。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总有效=临床控制+显效+有效。②西医疗效[4]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西医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后TG较治疗前降低≥40%,或TC降低≥20%,或LDL-C降低≥20%,或HDL-C上升≥0.26O mmol/L。有效,治疗后TG较治疗前降低20%-39%,或TC降低10%-19%,或LDL-C降低10%-19%,或HDL-C上升0.104-0.259 mmol/L。无效,未达到“显效”“有效”“恶化”的标准。恶化,治疗后TG较治疗前上升≥10%,或TC上升≥10%,或LDL-C上升≥10%,或HDL-C降低≥0.104mmol/L。总有效=显效+有效。③观察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以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西医治疗效果

降脂方组西医疗效总有效率高于血脂康组(P<0.05),详见表1。

表1 西医治疗效果[n(%)]

2.2 中医治疗效果

降脂方组中医疗效总有效率高于血脂康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中医治疗效果[n(%)]

2.3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

3 讨论

目前,西医治疗高脂血症的药物有他汀类药物、胆酸鳌合树脂类药物、烟酸类药物、氯贝丁酯类药物、亚油酸类药物等[5],此类药物可调节血脂指标,但同时可引起不良反应。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维模式治疗高脂血症可标本兼治,提高疗效。因此,进一步深入探讨中医治疗高脂血症的方法和效果具有重大的意义。近年来,我国在应用中医药预防、治疗高脂血症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进展,积累了一些经验。中医对本病的辨证论治,不在于单纯的调节血脂指标,着重点在于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明显改善各脏腑功能失调和机体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各医家根据本病发病机制确立了不同的辨证论治,如:对脾虚痰生者,治宜健脾化痰、活血化瘀,常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对肝郁气滞,痰瘀互结者,治宜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当以柴胡疏肝散加减;对肝肾阴虚、痰瘀阻络者,治宜滋补肝肾、活血化瘀,常用一贯煎(以肝阴虚为主者)加减或六味地黄汤(肾阴虚为主者)化裁;对气虚血瘀、痰瘀互阻者,治宜益气养血、化痰泄浊,选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对痰热瘀血、阻滞脉络者,治以清热化痰、活血通脉,常以温胆汤加减治之。同时中医认为重视脾胃是为了增加正气而达到去除邪气的目的,重视调理脾胃、顾互胃气,气行则血行,达到促进血脉流通、调和气血的目的。

痰浊血瘀是高脂血症的基本病理特征[6],在临床诊治高脂血症中正确应用痰瘀同治法,可以明显地提高疗效。本研究中,我们使用降脂方治疗高脂血症(脾虚痰瘀型)。茯苓、泽泻健脾利湿,为君药;丹参、昆布、姜黄活血祛瘀消痰散结,为臣药;决明子清肝益精通便,为佐药。昆布具有降血脂和抗凝作用,但临床用药中多不重视。本次研究中在降脂方中应用昆布,可起到软坚散结、消痰,利水的作用,治疗脾虚痰瘀型高脂血症,而昆布的降血脂应用是本次研究的重要特色。降脂方从肝脾肾三个方面来论治,健脾亦滋肝肾,化痰而祛血瘀,达到健脾化湿、化痰逐瘀的目的。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泽泻可抑制内源性脂质合成;丹参能促进脂肪在肝内氧化,抑制肝细胞微粒体HMGR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从而抑制胆固醇的合成;决明子可抑制外源性脂质的吸收,因而可有效降低人体血脂水平。

本次研究中,降脂方组西医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血脂康组,中医疗效显著高于血脂康组,且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由此可知,降脂方治疗高脂血症(脾虚痰瘀型)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优化血脂水平,且安全性高,故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猜你喜欢
血脂康方组降脂
蜜桑白皮的体内降脂作用研究
从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看血脂康的临床应用
宣肺通腑方加减对肠缺血/再灌注肺损伤导致的急性肺损伤大鼠抗炎、抗氧化作用∗
血脂康在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活血益气方促缺氧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迁移及其相关调控基因mRNA表达的拆方研究
HPLC法同时测定三参降脂液中9种成分
祛痰、化瘀和祛痰化瘀方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凋亡功能的影响❋
辛伐他汀与血脂康一样吗
UPLC-MS/MS法同时测定降脂活血片中5种成分
HPLC法同时测定降脂颗粒中5种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