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食添加干预在营养性贫血婴幼儿治疗中的应用

2019-03-07 02:05徐惠萍
智慧健康 2019年6期
关键词:性贫血辅食营养物质

徐惠萍

(博罗县妇幼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广东 惠州 516000)

0 引言

营养性贫血是指机体因生长过快,但所需营养物质不足,从而导致造血功能低下而引发的疾病。多发于6个月至1岁婴幼儿,主要是由于婴幼儿生长发育较快,需要大量营养物质,而单纯的人乳及牛乳难以满足婴幼儿生长需要,从而引发贫血。患儿多伴有营养不良,部分可出现吃土块现象,导致生长发育障碍。临床治疗在改善患儿饮食习惯,添加辅食,纠正偏食习惯等基础上,给予药物治疗。辅食添加干预可有效改善患儿营养状况,满足机体所需营养物质,预防及治疗贫血。为进一步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本研究对两组患儿行不同治疗干预,现将结果对比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7月1日至2017年12月266例营养性贫血婴幼儿,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33例患儿。观察组患儿男80例,女53例;年龄6个月至1岁,平均(8.31±0.36)个月;出生体重为3.34-3.56 kg,平均(3.41±0.31)kg;其中母乳喂养93例,奶粉40例。对照组患儿男78例,女55例;年龄7个月至1岁,平均(8.33±0.38)个月,出生体重为3.34-3.67 kg,平均(3.48±0.26)kg,其中母乳喂养90例,奶粉43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家属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根据病因给予对症治疗,如缺铁性贫血患儿,可给予硫酸亚铁,富马酸铁等,口服铁剂治疗;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儿,可给予叶酸与维生素B12治疗。

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辅食添加干预,具体为:

(1)健康宣讲:对辅食添加的必要性进行讲解,纠正家属错误认知,及时讲解所提疑问,促使家属能够正确面对治疗,提升辅食添加认知度及治疗依从性,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工作。

(2)实施方法:满6个月的患者,给予糊状食物,如菜泥、肉泥、蛋黄泥,2次/d,2-3勺每次,同时按时进行母乳;7-8个月患儿,给予泥糊状食物,如稠粥,富含高铁米粉,红肉,动物肝脏,3次/d,每餐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增加至2/3碗,按时进行母乳;9-11个月患儿,给予可用手抓的食物及切得很碎的食物,如软饭、馄饨、全蛋、豆腐、水果,3次/d,增加1次零食,3/4碗/次,继续母乳;1岁患儿,给予家常食物,3次/d,增加2次零食,1碗/次。非母乳喂养患儿,在以上食物基础上,增加1-2次,同时每天喂2-3次奶。

1.3 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3个月,统计两组患儿贫血改善情况,采集静脉血进行分析,对比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量(MCH)。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婴幼儿贫血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婴幼儿贫血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婴幼儿SI、TIBC水平比较[n(%)]

2.2 两组婴幼儿RBC、Hb、MCV、MCH水平比较

观察组婴幼儿RBC、Hb、MCV、MCH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婴幼儿RBC、Hb、MCV、MCH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婴幼儿RBC、Hb、MCV、MCH水平比较(±s)

组别 RBC(×1012/L) Hb(g/L) HCT(%) MCV(fl) MCH(pg)观察组(n=133) 4.23±0.21 119.58±8.54 0.41±0.05 83.15±3.94 27.28±1.15对照组(n=133) 3.66±0.34 112.31±9.25 0.31±0.04 71.75±4.45 24.56±1.25 t 16.449 6.660 18.011 22.120 18.468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婴幼儿生长发育较快,机体所需营养物质较多,单纯人乳或牛乳,难以满足婴幼儿对营养物质的需要。营养性贫血是婴幼儿常见疾病,其可分为缺铁性贫血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对婴幼儿机体健康危害较大。营养性贫血患儿多伴有营养不良症状,阻碍机体生长发育,影响免疫功能,严重者可对认知功能及行为发育造成影响。喂养方法不合理是造成婴幼儿营养性贫血的主要因素,贾莅彦[1]等人研究结果显示,贫血严重程度与喂养不当、年龄等有关,应加强对喂养方式的宣传工作,降低营养性贫血发生率。主要发生因素有:人工喂养时,牛奶及奶粉中含铁量远低于母乳,家长由于缺乏对母乳喂养好处的认知,难以坚持母乳喂养;家长对喂养困难的相关改善方法认知度较低,多数家长在喂养时,会拿玩具转移婴幼儿注意力,导致进食不易,出现贫血。其次为辅食添加认知度较低,满6个月婴幼儿,单纯母乳以难以满足生理需要,需进行辅食添加,但多数家长在婴幼儿在满1-2岁时,才会添加辅食,导致营养物质摄入不充足,发生贫血。在王永明[2]研究结果中,对164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调查显示,其中未添加辅食所引发的贫血为130例,且纯母乳喂养为60例,证实了这一观点。加强健康宣讲,可有效提升家长对疾病的认知度,同时能够认识到辅食添加的重要性,从而积极主动配合各项治疗。

邹萍[3]认为,给予营养性贫血患儿针对性治疗方案,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提高满意度。田友菊[4]等人研究显示,给予联合组健康教育与营养包添加干预,可有效降低婴幼儿贫血程度,降低贫血发生率(P<0.05)。张淑一[5]等人研究中,对干预组患儿行每月1次辅食指导,结果显示,干预组血红蛋白浓度上升值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高,干预组贫血纠正率为52.2%,与对照组32.3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认为给予营养性贫血儿童例如辅食添加指导,可以促使治疗效果,同时能够长久改善患儿营养状况。李帅[6]等研究中显示,给予干预组婴幼儿每天补充一包营养包,两组贫血率对比显示,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给予有效营养方式干预,可明显改善营养性贫血患儿贫血程度,降低贫血发病率,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

本次研究中,为进一步探究辅食添加在营养性贫血婴幼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对266例患儿行不同治疗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辅食添加干预,通过对不同年龄段婴幼儿,制定出详细辅食方案,督促家长根据方案进行喂养,合理科学的逐渐改善婴幼儿饮食结构,纠正贫血症状。结果显示,观察组婴幼儿贫血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婴幼儿RBC、Hb、MCV、MCH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由此可见,给予满6个月的婴幼儿辅食添加,可及时纠正贫血,降低贫血程度,增强提抗力,促进婴幼儿健康发育。

综上所述,辅食添加干预在营养性贫血婴幼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升治疗效果,有效缓解症状,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性贫血辅食营养物质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水是刚断奶仔猪最重要的营养物质
肾性贫血治疗的研究进展
宝宝教你判断辅食何时添加
试分析高中生物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关系
宝宝添加辅食出现呕吐还能继续吗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早期肾性贫血20例疗效观察
加味归芍六君子汤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分龄宝宝辅食添加指南
宝宝第一口辅食先别吃蛋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