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在盆底功能恢复中的作用

2019-03-07 02:05徐燕婷
智慧健康 2019年6期
关键词:生物反馈盆底肌力

徐燕婷

(博罗县妇幼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广东 惠州 516100)

0 引言

妇女经阴道自然分娩后合并发生阴道疼痛、性生活质量下降、器官脱垂、尿失禁等多种盆底肌肉功能障碍疾病,导致产妇的生活质量大大下降。研究证实,在产妇分娩42 d内加强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可有效避免产后器官脱垂、产后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不良问题的发生[1]。生物反馈技术作为一种绿色无创、疗效显著、复发率低的主动训练盆底肌的方法,主要是利用可是图像及声音对大脑的反馈刺激来调控机体,训练盆底肌肉功能,以达到促进功能恢复的目的[2]。为探讨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在盆底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本文特开展此次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128例在我院接受阴道分娩的产妇,产妇住院时间自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按照住院号不同将单号设为对照组,双号设为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中年龄在22-32岁,平均(26.31±1.36)岁;其中初产妇33例,经产妇31例。观察组中年龄在23-33岁,平均(27.12±1.27)岁;其中初产妇34例,经产妇30例。两组产妇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有可比性(P>0.05)。纳入标准:均为经阴道自然分娩;均为单胎足月产;产后42 d至半年可来院复查者;可积极配合生物反馈治疗仪治疗;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阴道手术史者;不能全程配合仪器治疗者。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盆底肌康复训练治疗,包括凯格尔运动法+阴道哑铃治疗:指导患者进行坐位、站立、平卧等促进收缩肛门的动作,注意避免臀部肌肉和腹部收缩,每次收紧时间持续3 s以上,之后放松,上述动作连续重复10-20 min,每周2-3次。同时加用阴道哑铃治,在患者引导内植入不同重量的阴道哑铃,让其作收缩肛门的夹持训练,包括咳嗽、跑步、走路、下蹲、大笑、上下楼等动作,以唤起盆底肌肉知觉,促进肌肉功能锻炼。注意训练时应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阴道哑铃重量,以保证不脱出为度,每次锻炼时间10-20 min,每周2-3次,持续锻炼3个月。

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仪治疗,方法为:采用法国PHENIXUSBR4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低频频率1-2000 Hz,强度0-100 μV,脉宽0-2000 μs。操作方法为:消毒电极后将其置入阴道,指导下患者进行引导收缩与放松训练,记录生物反馈电流,注意控制电流大小,避免引起患者疼痛。每次治疗时间20-30 min,每周2次,连续治疗10-15次。

1.3 观察指标

采用国际通用会阴肌力测定法对患者的盆底肌力进行测定,其中0级为阴道收缩0 s;1级为阴道收缩1 s;2级为阴道收缩2 s;3级为阴道收缩3 s;4级为阴道收缩4 s;5级为阴道收缩5 s。记录尿失禁评分,观察尿失禁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收集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 23.0进行处理,以χ2检验计数资料(n,%),以t检验计量资料(±s),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盆底肌收缩力情况

治疗前后对比两组的盆底肌张力,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Ⅰ类肌纤维、Ⅱ类肌纤维电位值与治疗前对比均明显较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盆底肌张力较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盆底肌收缩力情况比较(±s,μV)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盆底肌收缩力情况比较(±s,μV)

Ⅰ类肌纤维电位值 Ⅱ类肌纤维电位值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64 6.13±0.28 10.44±0.11 8.25±0.16 11.17±0.32对照组 64 5.48±0.33 5.79±0.36 8.75±0.33 8.79±0.33 t - 12.015 98.823 10.907 41.421 P - 0.000 0.000 0.000 0.000

2.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盆地肌力分级情况

治疗后两组的盆地肌力分级差异有显著性,并且观察组的指标分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盆地肌力分级情况比较[n(%)]

2.3 比较两组患者的尿失禁发生情况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夜尿次数评分为(1.3±0.5)分,尿失禁阳性率12.50%(8/64);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夜尿次数评分为(2.4±0.6)分,尿失禁阳性率28.12%(18/64);两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产妇经阴道自然分娩后常见并发症,主要包括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等疾病。研究认为该病的发生与妊娠及分娩有密切关系[3]。有大量研究资料表明,产妇初产后3个月出现尿失禁的妇女若不能获得有效治疗,在5年后该妇女仍存在尿失禁的发生率高达92%[4]。因此产后预防尿失禁对改善产妇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引起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出现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分娩过程中胎头挤压盆底,导致盆底肌肉最大程度的扩张,引起盆底神经改变,造成结缔组织之间的连接出现分离;产后采用母乳喂养的女性其机体内的雌激水平较低,易引起盆底组织萎缩退化;妊娠期体重增加及内分泌改变导致盆底支持结构减弱;妊娠及分娩过程中会阴及肛提肌出现神经机械性损伤等[5]。

生物反馈技术主要是指借助现代生物仪器,收集并描记患者的生物电,将其转换为光、声、可视图像等反馈刺激信息,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电流大小,以刺激机体脏器及躯体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研究证实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采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的作用原理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①生物反馈能够通俗易懂的可视图形显示出生物信号,有利于理解和分析,可主动促进盆底肌细胞的增生,提高尿控功能[6]。②电刺激通过作用于盆底肌肉,能够唤醒盆地肌肉直觉,从而刺激肌肉出现被动收缩锻炼。③电刺激通过作用于神经细胞能够不同程度的促进神经细胞修复[7]。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盆地肌张力电位值高于对照组,其盆地肌力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中,能够促进盆地肌力功能恢复。此外观察组患者的尿失禁发生率12.50%显著低于对照组28.12%(P<0.05),可见减少尿失禁发生,对改善产妇预后有积极效果。

综合所述,给予产妇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疗效可靠,安全无创,有利于促进盆底功能恢复,同时也可有效预防尿失禁发生,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生物反馈盆底肌力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生物反馈治疗仪联合加味补中益气汤对脾胃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在治疗中老年妇女子宫脱垂的康复效果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