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采用机械通气辅以纤维支气管镜治疗的临床研究

2019-03-07 02:05赵佳媛
智慧健康 2019年6期
关键词:支气管镜呼吸衰竭阻塞性

赵佳媛

(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 ICU,吉林 吉林 132021)

0 引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系统慢性终末期病变。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常合并呼吸衰竭,从而可导致患者死亡[1]。清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道的分泌物是防止患者发生感染的重要因素,而纤维支气管镜执行这一诊疗措施具有显著的优势,可避免患者发生继发感染,避免其呼吸衰竭因感染而恶化,促进患者恢复。我院近年来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采用机械通气辅以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展开了研究,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60例。①全部患者均符合COPD合并呼吸衰竭诊断标准。②中重度呼吸困难。排除标准:①精神性疾病。②其他器官功能障碍。③近期接受过相关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中男57例,女23例,年龄为49-72岁,平均(61.36±11.26)岁,病程为3-17年,平均(10.69±2.69)年。对照组中男55例,女25例,年龄为50-72岁,平均(62.56±10.78)岁,病程为4-18年,平均(11.45±3.12)年。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辅助-控制机械通气序贯治疗。在患者呼吸末正压通气(PEEP)水平<5 cmH2O、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呼吸频率<12次/min后,拔除气管内导管,给予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模式为S/T。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利多卡因浸润麻醉局部气道。经气管插管三通管接口活瓣密闭端插入纤维支气管镜道。在直视下吸出呼吸道痰液及分泌物,每次吸痰时间<15 s。吸痰前后均让患者以高浓度吸氧。保持血氧饱和度>90%。对分泌痰液较多的部位,经纤维支气管镜活检孔注入20 mL生理盐水,注入前需加热到37℃左右。负压吸引生理盐水,重复灌洗4次。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治疗效果[2]。有效:患者经胸部X线片检查显示肺部无明显阴影,血气分析指标恢复正常值,经听诊无明显肺部湿啰音,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无效:患者未达到“有效”标准,但未死亡。死亡:患者死亡。②记录两组住院时间、感染控制时间、呼吸衰竭纠正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③治疗前后检测两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O2)。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以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无效率及死亡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效果[n(%)]

2.2 临床康复指标

观察组住院时间、感染控制时间、呼吸衰竭纠正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临床康复指标(±s,d)

表2 临床康复指标(±s,d)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住院时间 感染控制时间 呼吸衰竭纠正时间 总机械通气时间 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对照组(n=80) 24.52±2.17 9.19±1.37 1.33±0.35 15.67±2.68 9.09±2.02观察组(n=80) 18.09±1.12* 5.26±1.26* 0.31±0.07* 9.43±2.06* 4.67±2.15*

2.3 血气分析指标

治疗前两组PaCO2、PaO2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PaCO2及PaO2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血气分析指标(±s,mmHg)

表3 血气分析指标(±s,mmHg)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PaCO2 PaO2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80) 68.26±5.62 51.23±5.39 54.45±3.29 74.51±2.38观察组(n=80) 68.33±5.29 43.37±3.09* 54.33±3.19 85.01±3.43*

2.4 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5/8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75%(19/80)(P<0.05)。

3 讨论

COPD是呼吸道常见慢性疾病,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患者气流受限进行性发展,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常见慢性疾病。该病病因十分复杂,主要与各种因素造成的常年呼吸道慢性炎症反应有关,主要诱因有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先天性肺部发育不良、空气污染、吸烟等[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很高,全球40岁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率高达9%-10%[4]。近年来全球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病率有所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常合并呼吸衰竭。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关键为改善患者的供氧状态。

慢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和肺换气功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障碍[5]。因此治疗本病时通常将肺通气功能和肺换气功能改善的情况作为观察指标。首先应扩张患者的呼吸道,从而改善肺功能。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的核心手段,可迅速实现呼吸替代治疗,纠正患者缺氧的危象。对本病进行机械通气可恢复患者的呼吸功能。但由于本病患者病情重、长期卧床、呼吸道分泌物多,单用机械通气无法清除气道内分泌物,为滋生细菌引发肺部感染埋下了隐患。

纤维支气管镜是一种新型诊疗设备,可用于对肺及支气管内进行观察、采样。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已经广泛应用于重症医学领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机械通气基础上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痰液,使呼吸道通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对气管刺激小,能达到鼻或口腔吸痰不能达到的部位[6]。可在在直视下将气道分泌物抽吸干净。对痰液较多肺段用纤维支气管镜冲洗,可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避免加剧炎症。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无效率及死亡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其住院时间、感染控制时间、呼吸衰竭纠正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其治疗后PaCO2及PaO2显著优于对照组。由此可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采用机械通气辅以纤维支气管镜疗效确切,显著降低死亡率,促进患者呼吸功能恢复,纠正患者缺氧状态,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支气管镜呼吸衰竭阻塞性
支气管镜灌洗联合体位引流治疗肺不张的临床效果观察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CAT评分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临床护理观察
呼吸衰竭的护理分析
经支气管镜活检联合刷检对支气管肺癌的诊断价值
探析NO结合高频震荡治疗严重呼吸衰竭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