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护理干预对术后患者疼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9-03-07 02:05田盛青
智慧健康 2019年6期
关键词:疼痛感外科手术级别

田盛青

(济宁市山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东 济宁 272000)

0 引言

术后疼痛(Postoperative pain)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并发症,属于急性疼痛。外科手术过程中往往存在开放性创口、机体刺激,术后患者表皮组织、肌肉组织以及器官均可能出现疼痛情况,需通过有效护理予以应对[1]。此前医疗机构多强调常规性护理内容,对疼痛抑制的关注度不足,研究指出[2]外科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术后患者的疼痛感、疼痛级别,我院进行了相关调查,现将所获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63例外科手术患者,设为对照组。另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63例外科手术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63例患者中男39例,女24例;年龄15-65岁,平均(33.3±6.1)岁,其中创伤外科手术34例,感染外科手术17例,肿瘤外科手术7例,其他外科手术5例。观察组63例患者中男38例,女25例,年龄16-66岁,平均(33.5±6.0)岁,其中创伤外科手术35例,感染外科手术16例,肿瘤外科手术8例,其他外科手术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调取对照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该组行常规护理。所有患者入院后,对存在开放性创口的患者给予止血,对存在严重疼痛的患者给予镇痛,对患者血压、脉搏等关键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测,着手进行手术相关护理,创设无菌环境,调整手术室内温度在26℃-28℃之间,术后通过护理告知患者并发症的预防、自我护理技巧的提升等内容,保证总体护理效果。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强调外科护理干预的运用。患者入院后,进行诊断检查的过程中,积极与患者沟通,转移患者注意力,应对疼痛问题。术中以心理护理、药物辅助进行疼痛应对。术后疼痛护理措施包含四个方面,即知识宣讲、药物辅助、心理护理和病情跟踪。大部分患者于术后24-48 h内出现严重的疼痛问题,要求于患者意识清醒后开展知识宣讲和心理护理,告知患者手术的一系列并发症,使患者清晰形成对术后疼痛的认识,同时通过知识宣讲传递一些护理技巧,如一些小型的开放性伤口,在剧烈活动的情况下难以愈合,会增加疼痛,嘱咐患者予以避免。心理护理以碎片化方式进行,主要针对年龄较大、较小的患者,给予言语鼓励,告知患者病情恢复良好等[3-4]。

1.3 观察指标

本次调查主要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细化为疼痛等级、疼痛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三个指标。疼痛等级分为4个级别,即0级、1级、2级、3级,级别越高表明患者疼痛感越强。疼痛评分以VAS量表进行调查,满分为1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疼痛感越强。护理满意度以量化指标表达,分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三个级别,由一般、满意构成总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为SPSS 20.0。计量资料方面,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的疼痛级别

收集并对比两组患者资料,发现两组疼痛级别存在差异,观察组结果指标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果如表1。

表1 患者的疼痛级别[n(%)]

2.2 患者疼痛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

收集并对比两组患者资料,发现两组疼痛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存在差异,观察组结果指标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果如表2。

表2 患者的疼痛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

3 讨论

3.1 术后疼痛以及常规护理

术后疼痛(Postoperative pain)多发于术后24-48 h间,属于较为常见的外科手术并发症。术后疼痛与手术类型、手术方式、创口大小、内脏器官受影响的程度、手术时间等因素直接相关。主要是来自外界的刺激使神经元做出反应,包括表皮、肌肉以及组织、器官等处,尤其是麻醉药剂失效后,神经传导恢复,疼痛感快速通过神经系统被感知,引发患者的疼痛感。常规护理多强调基础性工作内容,涵盖整个围手术期,就术后疼痛的护理而言,部分医疗机构重视药物镇痛,同时结合常规饮食护理等内容综合进行疼痛护理,效果相对有限[5-6]。尤其是部分年龄较大、较小的患者,其依从性不理想,体内产生抗药性,药物镇痛的效果同样无法保证,加强疼痛护理十分必要。

3.2 外科护理干预的价值

外科护理干预(Sur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是循证护理的一种体现,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疼痛护理工作进行了延伸和优化。在本次研究中,我院拟定的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知识宣讲、药物辅助、心理护理和病情跟踪,上述四项措施主要集中于术后阶段。结合此前工作资料可以发现,有部分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意识不足,用药上也不规范,不能及时察觉病情变化,这导致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无法得到控制,出现并快速加剧[7]。

在我院的护理措施中,知识宣讲和心理护理强调积极信息的传递,能够应对负性情绪,提升患者自我护理水平,使患者夜间、凌晨等疼痛高发时段的疼痛问题得到了一定的应对。药物辅助在临床医师以及具备丰富护理经验的护士给予指导,避免抗生素类药物、精神类药物的滥用,当患者疼痛情况相对较轻时,不建议患者用药,患者疼痛感强烈时,予以少量药物进行控制,以免患者体内产生抗药性。病情跟踪强调护理工作的实时性,患者术后早期通常不会产生明显的疼痛,在此过程中,要求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进行知识宣讲,当患者出现疼痛时,知识宣讲转为心理护理,通过带有引导性的语言使患者注意力集中于谈话中,降低疼痛感[8]。此外建议患者通过音乐、电视节目等方式获取精神上的放松,应对术后疼痛问题。

综上所述,外科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术后患者的疼痛感、疼痛级别,提升护理满意度,后续工作中可予以重视和推广。

猜你喜欢
疼痛感外科手术级别
自行设计的可调式抬手架在手外科手术消毒中的应用效果
情绪干预及注射手法对儿童预防接种疼痛感的影响
级别分明
迈向UHD HDR的“水晶” 十万元级别的SIM2 CRYSTAL4 UHD
新年导购手册之两万元以下级别好物推荐
护理干预对骨外科手术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
你是什么级别的
试论寒烟、李南、荣荣诗歌中的疼痛感
骨外科手术中长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临床研究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