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分析

2019-03-07 02:05王鑫孙堂娜
智慧健康 2019年6期
关键词:骨瓣开颅血肿

王鑫,孙堂娜

(吉林市人民医院,吉林 吉林 132001)

0 引言

高血压脑出血是致残致死率最高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受颅内高压、脑血肿的影响,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脑组织损伤,重者甚至发生严重的脑疝[1],严重威胁其健康及生命安全。为了探究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对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了本次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45例患者。

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平均年龄(69.87±5.08)岁;平均脑出血量(59.17±9.98)mL;出血位置:23例基底节出血、12例脑叶出血、10例小脑出血。观察组:男23例,女22例;平均年龄(70.01±4.97)岁;平均脑出血量(58.96±10.01)mL;出血位置:24例基底节出血、13例脑叶出血、8例小脑出血。

比较两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性别、年龄、脑出血量、脑出血位置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患者全麻后,采用CT检查准确探查出脑血肿具体位置,并以此确立开颅位置。接着切开头皮,实施开骨窗,移除骨瓣,直到充分暴露血肿,直视下清除血肿。手术结束后常规留置引流管,最后彻底缝合伤口。

观察组:采取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予以全麻,首先通过CT检查准确探查出脑血肿具体位置,开口位置越临近血肿中心越好,并注意避开脑组织、重要脑血管。接着做好手术切口标记,切口长度宜控制在4 cm以内,头颅骨采用颅骨钻打开,直径不宜超过3 cm,在硬脑膜处切一个“十字形”,然后实施探针穿刺,切开脑皮质,直接将血肿抽出。如果手术期间出现活动性出血,则采取电凝止血。确定清除干净血肿后,在颅内壁贴好明胶海绵,常规留置引流管,最后逐层缝合伤口,术毕。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效果,分别统计两组的血肿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观察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血肿清除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为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如果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反,如果P>0.05,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后的效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肿清除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后的效果[n(%)]

2.2 对比两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s)

表2 对比两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s)

?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由于长时间受高血压以及脑动脉硬化而导致脑内小动脉发生病理性变化[2],最终脑血管破裂而出血。据流行病学统计,每年我国脑卒中患者中有35%左右的患者属于高血压脑出血[3]。该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危险、致残率致死率高的特点,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如何选择治疗方式和提高治疗效果显得格外重要。

目前,针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临床上主要采取内科和手术治疗两大类。随着医疗技术水平以及医疗设备的提高和发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方式也越来越多,手术治疗效果也越来越好。如常规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手术和微创血肿清除术两类,其中超早期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就是属于微创血肿清除术[4]。常规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手术的优点是可直视下清除血肿、坏死脑组织和去除骨瓣[5],从而解除脑神经及其周围脑组织压迫,止血良好,保证患者安全度过手术恢复期。但是也存在一些缺点,如手术风险大、创伤性大、手术时间长、手术出血量大、术后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从而影响患者快速康复。正如本研究中,采取该手术治疗的对照组,其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长于观察组(P<0.05)。可见,常规大骨瓣开颅手术虽然有一定治疗效果,但是存在诸多缺陷,不利患者快速康复和预后,整体疗效不是很理想。

随着微创时代的到来,微创手术得到不断发展,且临床疗效良好。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具体是指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6h以内便采取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6],该术式由常规骨瓣开颅术改进而来,与其明显不同的是该术式是在显微镜下操作,视野清晰,不仅清除血肿、止血更加彻底,还可以尽量避免对血肿周围重要结构的医源性损伤;而常规大骨瓣开颅手术只是在直视下进行操作,术野不够清晰,以至于手术时间长、创伤性大[7-8]。另外,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的手术时间短,与常规骨瓣开颅术相比,其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更低,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正如研究中,观察组的血肿清除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更短(P<0.05)。但缺点是该术式不易掌控深部位出血故适用于浅表部位出血患者,不适宜已发生脑疝或存在严重血肿周围水肿的患者。

综上所述,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常规开颅手术,且其安全性较高,患者预后更加良好。

猜你喜欢
骨瓣开颅血肿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小骨窗开颅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12例的临床体会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下肢平滑肌肉瘤误为慢性血肿1例
去骨瓣减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大骨瓣开颅联合小脑幕切迹切开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应用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