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护理模式对产后盆底肌功能锻炼依从性及效果的影响

2019-03-07 02:05陶冬梅陶雪
智慧健康 2019年6期
关键词:盆底肌力显著性

陶冬梅,陶雪

(简阳市人民医院 产科,四川 简阳 641400)

0 引言

盆底功能障碍是初产妇产后常见并发症,是造成女性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因此需要及时康复。护理干预在盆底肌功能锻炼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有效提升治疗依从性,是康复效果的绝对性因素之一,因此在临床上受到足够的重视[1]。本研究为探讨延续护理模式对产后盆底肌功能锻炼依从性及效果的影响,将我院8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入院的8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认可,且产妇在签署后知情同意书后进行,其中纳入标准:①产后6-8周初产产妇;②单胎新生儿且正常的产妇;③无盆底功能障碍疾病史产妇等,同时排除:①阴道难产、助产产妇;②合并精神、认知、语言或功能产妇;③高危妊娠、产后抑郁或合并生殖道炎症产妇等。其中,延续组产妇年龄20-38岁,平均(29.4±3.6)岁,BMI22.8-28.3 kg/m2,平均(25.7±3.4)kg/m2。常规组产妇年龄21-37岁, 平 均(29.0±3.4) 岁,BMI22.8-28.3 kg/m2,平均(25.9±4.0)kg/m2。两组产妇年龄与体质指数等一般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常规组产妇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包括入院指导、口头宣教、心理护理、运动指导与出院指导等。延续组产妇则加施延续护理模式,具体内容为:①分娩出院时干预:对产妇进行康复健康教育,告知妊娠与分娩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受损情况与Kegel运动的优势以及系统康复治疗过程等,指导Kegel运动方法,可通过一对一口头或小组集体培训方式等。②产后6-8周回院随访干预:采取盆底功能筛查,先采用手测肌力,如不佳则转移至仪器筛查;以左手放于产妇腹部,嘱其采取缩肛运动,观察大腿肌与腹部是否参与,指导次观察法并掌握长柄镜观察法等。③盆底康复第二次干预:采用电话随访,每周一次至康复结束,结合产妇康复需求与康复期望调整随访内容,将不良情况反馈于康复医师,记录产后Kegel运动采纳率与坚持程度等。④个体化康复干预:检查是否出现盆底肌肌力下降或子宫脱垂,指导自行阴道哑铃操方式,并配合电刺激与生物反馈治疗;告知产妇家属提供家庭运动场地,嘱其监督产妇运动,如有必要家庭随访现场对产妇进行盆底功能锻炼指导,保证产妇的长期康复效果。

1.3 检测方法

盆底功能参考国际通用会阴肌力测试法(GRRUG),肌力分数越高或肌疲劳分数越低代表盆底功能恢复越佳。锻炼依从性参考规范盆底主动运动(Kegel运动)量化依从率,以Kegel运动个数达150-200个位标准,依从率=盆底康复过程中达到Kegel运动标准时长/治疗总时长,比值越高代表依从性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IBM公司SPSS 19.0分析本试验数据并评估差异性。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实际社会功能缺陷程度与精神康复状况等计量资料(±s)的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干预前后盆底功能与体质资料比较

延续组产妇干预后盆底1类肌力与盆底2类肌力评分组间比较均显著性高于常规组,盆底1类肌疲劳与盆底2类肌疲劳均显著性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干预前后盆底功能与体质资料(±s)

表1 两组产妇干预前后盆底功能与体质资料(±s)

注:组内比较,*P<0.05;组间比较,#P<0.05。

类别 项目 延续组(n=40) 常规组(n=40)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盆底功能 盆底1类肌力 1.39±0.24 3.62±0.43*# 1.41±0.30 2.24±0.35*盆底2类肌力 1.31±0.26 3.37±0.40*# 0.26±0.25 2.16±0.42*盆底1类肌疲劳 -1.13±0.17 -1.59±0.20*# -1.20±0.18 -0.80±0.09*盆底2类肌疲劳 -0.88±0.09 -1.21±0.16*# -0.92±0.10 -0.62±0.08*体质资料 腰围(cm) 73.10±3.38 72.44±3.70 73.08±4.17 71.75±3.18臀围(cm) 90.15±5.27 89.57±5.49 91.50±5.18 90.70±5.19腹部皮皱(cm) 2.77±0.31 2.63±0.33 2.80±0.28 2.70±0.38

2.2 两组产妇治疗期间锻炼依从性比较

延续组治疗中期与治疗后期锻炼依从性评分均显著性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治疗期间锻炼依从性(±s)

表2 两组产妇治疗期间锻炼依从性(±s)

组别 n 治疗中期 治疗后期延续组常规组98.41±1.70 95.60±2.38 t-4.583 6.076 40 40 94.40±4.09 90.31±3.89 P -<0.05 >0.05

3 讨论

女性盆底组织主要由筋膜与多层肌肉组成,其肌肉群是协调腹部肌肉收缩,保证盆底器官与组织一致性,维持盆腔生理与功能位置的重要因素[2]。妊娠与分娩可对盆底肌肉群组织结构与功能造成影响,是产生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可对女性生活质量与身心疾病造成影响,可引发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盆腔疼痛等严重并发症,因此需要及时康复[3-4]。

护理干预在盆底肌功能锻炼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有效提升治疗依从性,是康复效果的绝对性因素之一,而传统的临床护理仅限于在院期间,缺乏长期随访行为,因此临床上需要更具延续性与时效性的护理模式[5-6]。延续性护理起于宾夕法尼亚大学长期随访研究,旨在确保患者在不同健康看护场所均受到不同水平的协作性与持续性照护,尤其针对出院后家庭环境,使患者在回归家庭或社区后亦可得到有效的指导与护理,对盆底功能锻炼随访意义重大[7-8]。

本研究为探讨延续护理模式对产后盆底肌功能锻炼依从性及效果的影响,将我院8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观察。数据显示,延续组产妇干预后盆底1类肌力与盆底2类肌力评分组间比较均显著性高于常规组,盆底1类肌疲劳与盆底2类肌疲劳均显著性低于常规组;延续组治疗中期与治疗后期锻炼依从性评分均显著性高于常规组。可以看出,延续护理模式可明显改善患者康复依从性,提升产妇盆底肌力的恢复,减轻肌疲劳,因此改善患者预后。综上所述,延续护理模式对产后盆底肌功能锻炼依从性及效果的影响显著,具有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盆底肌力显著性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产后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对盆底肌力恢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