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理工科院校公共英语课堂中的人文精神教育

2019-03-07 11:21冯秀娟
考试周刊 2019年19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人文精神

摘 要: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而且影响到物质文明的建设。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然而,在当下的高校中,尤其是理工科院校中,人文精神的培养缺失严重。而公共英语课堂由于其时间跨度大,学生重视程度高等特点责无旁贷地要承担起这一重任。本文从当前教育现状,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公共英语课堂在人文精神培养上的优势以及如何在公共英语课堂中培养人文精神四个方面浅析理工科院校公共英语课堂中的人文精神教育。

关键词:人文精神;人文素养;公共英语课堂

一、 现状

一直以来,我国的教育都是要求学生从高中起实施文理分科。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文科生普遍不重视科普知识的教育,而理科生普遍忽视人文知识的学习。学生进入大学后,这种现象尤为严重。在理工科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中,人文学科方面的课程严重不足。尤其在理工科专业占主导地位的理工科院校中,人文精神、人文素养课程的缺失经常会造成其毕业生在工作中由于缺乏人文精神而影响个人发展的现象。因此,理工科院校中人文精神教育的缺失问题亟待解决。

二、 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要性

什么是人文精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义。徐志坚提到,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人们关于“人应当如何生活”“人之为人的价值标准”等一系列命题的自我意识,这便是人文本体,人文本体是决定着人文世界向正确方向发展的客观依据。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诊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

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而且影响到物质文明的建设。它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而一个国家的国民人文修养的水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地位和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着重指出:“我们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的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的大情怀的人。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用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文化素养”。

高等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人文精神的培养绝对不容忽视。当今社会的大学不应该只是传授知识或职业培训,大学精神也不应当只是训练工作技能的精神。大学应该熏陶的是坚定的理想信念,愛国主义情怀,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 公共英语课堂中培养人文精神的优势

那么,公共英语教学在改变理工科院校中人文教育缺乏的现状中可以承担怎样的任务呢?英语是一种语言,一种交流工具,英语具有文化承载性,承载了西方文明。语言既可以反映一种文化的形态,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对世界对社会的看法。我们在教导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的同时,也是引导学生学习西方国家的文化过程,也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过程,也属于一种人文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语言,思维与文化的特殊关系决定了公共英语教学的人文学科特性。与其他人文学科教育相比,公共外语教学又有其特别的优势。

首先,普及范围广。由于公共英语在绝大多数高校中都是除外语专业学生外所有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这就意味着,不论学生专业为什么,不管他们学习怎样的专业文化知识,不管他们是否还参加其他的人文学科的学习,他们都会加入公共英语的课堂当中。因此,公共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了几乎全校学生的学习目标。

其次,时间跨度长。相对于其他人文课程,大学英语教学具有学习时间跨度长的特点。在理工科院校中,人文学科相对缺乏的情况下,课时较多,学习时间跨度大的人文课程则责无旁贷地应该挑起弥补人文教育缺失的重担。因为人文精神的培养非一日之功,只有符合“课时较多,时间跨度长”这样的条件,才能感受人文素质教育系统化,渐进式的影响力,从而建构起交叉立体的,文理平衡的知识结构体系,逐步树立起学科的人文意识。

再次,学生重视程度高。好的英语水平在当今社会有着很强烈的市场需求。大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都会将大学英语四六级成绩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因此学生花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远超其他人文学科。即使不就业,不管是考研还是出国留学,对学生的英语水平都有一个固定的衡量标准。正因为如此,无论学生愿意与否,都必须花时间进行英语的学习和训练。因此,较其他人文学科,学生在公共英语方面的学习动力强,重视程度也非常高。

最后,学习材料内容丰富。在公共英语课堂上,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掌握主要是以各种学习材料为载体的。这些英语文章或视频,音频资料,有科普的,有人文的,有论述性的,有故事性的,有关于历史的,也有讨论热点的,有经济发展前瞻,也有时尚潮流分析,几乎涉及各种学科、各个方面、各种维度的内容。这样博大的资源库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拓展材料中的人文资源,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激发潜能,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四、 在公共英语课堂中实施人文精神教育

(一) 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

不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校园生活中,教师是对大学生影响最大的群体。教师不仅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还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教师的“学高为师”的智慧,“身正为范”的人格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为师精神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用各种各样的活动构建连接学生与社会,历史,文化的桥梁。

首先,要实现公共英语课堂中人文精神的培养,高校英语教师应该重塑自我,拥有长远的教育理想,铸就良好的教学品格,保持饱满的育人情怀。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向学生传授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以高尚的品格和宽厚的胸怀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英语教育涵盖理论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其次,高校英语教师应该确立跨文化意识和跨领域的研究视野。增强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力和鉴别力,可以从教授语言本身而上升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进而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外语学习资源灌输给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当然,高校英语教师还要具备强烈的教育责任感和使命感。从各方面关心学生,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学习进度和生活状况,将关爱,理解与平等沟通融入教育当中。让学生在被关爱、被尊重、被理解的环境下学会去关爱,尊重和理解他人。

(二) 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素养

大学英语课程的教材拥有实施人文精神教育的丰富资源,精选的各种阅读文章,听力材料等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美好的人性,浸透着作者强烈的社会担当意识。因此,在公共英语课堂上,除了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语言技能之外,还要考虑如何利用现有教材中的部分词汇,语篇,问题及主题大意等进行人文素养的渗入,引导学生参与到作品意义的生成过程去。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拓展教材中的人文资源,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激发潜能,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 建立人文精神培养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也应是人文精神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上营造强烈的人文氣氛,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人文熏陶非常重要。首先,教师要将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以实现自我价值。强化学生的独立思维模式,让学生具有批评精神,无论何时何地都具有敢于质疑的精神。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采用小组讨论,思考阅读,探究比较等不同的教学模式,教授人文知识,使学生在宽松、互动、协作的氛围中培养人文精神。另外,教师可以利用微信、邮件等方式为学生答疑,评价和学习检查,教育学生会学习、会做人、会做事,帮助学生完善人格。

(四) 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

在抓好课堂教学这一关后,还应鼓励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堂外,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可以组织学生成立英语兴趣小组、英语角、英语辩论赛、戏剧表演、电影配音等。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将东西方社会价值观生动地展现给学生。另外,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在阅读理解文学作品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通过文学作品及其背景引导、感染学生,使学生自觉地追求高尚的理想人格和较高的审美价值。

五、 结语

人文精神的塑造和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的人文知识的积累和内化。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然而,在当下的高校中,尤其是理工科院校中,人文素质、人文精神的培养缺失严重。而公共英语课堂由于其时间跨度大,学生重视程度高等特点责无旁贷地要承担起这一重任。把人文精神教育渗透到英语教学的全过程,这种将语言与文化及人文精神融为一体的公共英语教学才是我们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新浪网.

[2]陈旭光.艺术的意蕴——21世纪素质教育系列教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张弛.浅析高校外语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18(3):54-56.

[4]孙宇.浅析人文素养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培养[J].人力资源开发,2017(4):204-205.

[5]刘玉萍.人文素养在医学院校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7(2):171-173.

[6]姬勃,杨璐.谈高职外语教学中的人文教学[J].科教导刊,2014(8):93-94.

[7]胡铂,冯唐锴.当前大学公共外语教学与提升理工科学生人文素养之间的关系[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4(4):91-93.

[8]张新颜.人文教育的含义和基本要求[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4).

[9]王双.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的意义和渗透模式探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8):191-192.

[10]徐志坚.人文精神的时代内涵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1(6):18-20.

作者简介:冯秀娟,北京市,北方工业大学。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人文精神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基于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缺失与重建的新思考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