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好之——乐之

2019-03-07 11:21陈超
考试周刊 2019年19期

摘 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怎样探寻作文修改“最佳路径”,从而提高学生作文修改的能力呢?一、知之——理解作文修改的意义。二、好之——掌握作文修改的方法。第一遍:修改字、词和标点。第二遍:修改段落、层次和结构。第三遍:围绕主题取舍。三、乐之——养成作文修改的习惯。

关键词:最佳路径;知之;好之;乐之

“文章不厌百回改”,自古以来好文章都离不开“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修改”对于作文教学的意义不言而喻。怎样探寻作文修改“最佳路径”?《论语》有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不妨从中动一番脑筋。

一、 知之——理解作文修改的意义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写完一篇东西,看几遍,修改修改,然后算数,这是好习惯。工作认真的人,写东西写的比较好的人,大都有这种好习惯。”叶圣陶先生的话,给我们指明了作文修改的意义。学生写完一篇作文后,教师一定要鼓励其对作文进行修改。作文修改一方面可以减少毛病,提高作文质量,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另一方面修改能提高自身的分析能力和作文能力。修改作文的过程,就是把自己学到的语文知识与作文实际相结合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但使自己学到的语文知识得到巩固,提高用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提高了习作水平。

二、 好之——掌握作文修改的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高年级小学生分别提出了作文修改的要求:“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要引导学生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让孩子从中看到自己的进步,培养其在感性层面的兴趣爱好。通过实践,“三遍法”可行有效。

(一) 第一遍:修改字、词和标点

字、词和标点符号是作文最基本的要素,出现错误大都是因为粗心疏忽,应该让学生在第一遍修改中首先进行。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修改符号,从改、增、删、调等方面进行。

改:通读全文,发现错别字即刻改正,含糊不清的请教老师同学或词典。如结构助词“的、地、得”,用错是概率非常大,如:“同学们写得聚精会神。”和“老师写的字真漂亮。”两句话,前对后错,后一句因为助词使用在名词“字”之前,应使用“的”。相关的语法及实例虽多次指导,但必须反复实践才能真正掌握。

增:就是在句子中增加字词,使意思清楚,句式完整。如“李林素的表演声音婉转动听,表情丰富,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喝彩。”表现声音的词语是“婉转动听”,表现表情的词语是“丰富”,音节失调,可把后者改为“细腻丰富”,这样就对称了。

删:即删去多余的字、词、句,把句子改通顺,让意思表达明白。如“我一定要改正不好的缺点。”“缺点”肯定是“不好的”,所以“不好的”成了多余的词,应删掉。

调:就是调整词语、句子的排列次序,把不合理不顺口词句调换位置,达到文从字顺。如“我们的校园景色优美,有挺拔的棕榈,有快乐的小鸟,有漂亮的锦鲤,有高大的水杉……简直超过城市的公园”。句中的分类不合理,要调整词语的排列次序,把“有高大的水杉”调至“挺拔的棕榈”之后就完美了。

(二) 第二遍:修改段落、层次和结构

小学生习作文中的段落,基本是围绕一个中心,按一定的顺序依次排列的句群。如果句子表达顺序混乱,层次不清,就要按一定的逻辑顺序和表达习惯对句子进行调整,使之层次清楚,意思明白,通畅连贯。然后,还要看文章中段与段的结构联系是否紧密,若段与段在内容和形式上脱节,就要进行调整,使之结构严谨。

如在状物作文《可爱的xx》,学生在写作时就要围绕这种动物的可爱之处来写,第一段写这种动物的外形,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从头到尾依次描写,就会使文章有条理。如果“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就需要修改。然后,还要看文章中段与段的结构联系是否紧密,如在写它生活习性前,可以加上一个过渡句:“xx不仅长得可爱,它吃东子的样子更是可爱无比。”这就使文章结构紧凑而连贯。

(三) 第三遍:围绕主题取舍

对文章中有的地方写得过多而又与主题无关的材料就删减,哪怕是很有文采的段落也在所不惜。同样,对于和作文主题关系特别密切的材料,如果写得过简,就应增加句子或段落,使其能突出重点,明确地表达主题。在平时的作文中,学生经常出现这方面问题。

如写《第一次做饭》,很多同学都习惯把重点放在做饭之前的交代上面:妈妈不在家,自己想尝试做饭,想来想去准备做饭,来到厨房照着妈妈的样子不一会就做好了。而自己是怎样一步一步做的,怎样洗菜?怎样炒菜?都没有具体描写。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进行修改,指导学生对于前面太多的铺垫叙述就可是删除,几句话简单交代就可以,应该把重点放在如何做饭环节的描写上面,就应当增加。

三、 乐之——养成作文修改的习惯

乐之就是要让孩子收获作文修改带来满足和幸福,体验感性认同和理性认知叠加起来的快乐,当修改作文成为一种乐趣,学生就好达到热爱习作的最高层次。一旦养成习惯,不仅学生学得有趣,老师也会教得轻松,真是事半功倍。当然这需要教师悉心指导。

教师可以把认真修改、提升明显的习作发给孩子家长获微信群,让学生被大家被认可点赞;可以组织关注面较广的习作交流活动,如在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开辟专栏,投稿、朗读、修改、提高;可以组织与作文修改有关的趣味性训练活动,如在班级黑板报“作文修改栏”经常更新片段训练;可以加强同类作文题多次作文的对比修改练习;可以加强同学之间互换作文修改的练习……这样,学生就能在实践中得多提高,在提高中收获幸福,从而形成令自己终身受益的良好习惯。

修改作文是学生独立完成作文的重要因素,是培养学生具有完备作文能力的重要方面。教师一定要在作文教学中把好“修改”这道关,使学生“知之——好之——乐之”,从而为其语文素养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陈超,江苏省徐州市,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區棠张镇七圣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