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2019-03-08 02:52东黎明
西部论丛 2019年6期
关键词:语文课语文课堂新课程

东黎明

目前,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正以令人瞩目的速度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进。通过观察实践,笔者发现,有些教师对语文课改精神的理解有失偏颇,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实质,以为把语文课堂的空间格局变一变、学习的训练方式改一改就行了,而对由此产生的负面效应却视而不见。在此,笔者甘愿“冒天下之大不韪”,对自己在语文教学领域反复思索的几个问题试作分析,以期引起大家的关注。

一、语文新课程教学不需要老师“讲”了吗

最近,语文课改研讨活动此起彼伏,观摩课、调研课、示范课、评比课接二连三。稍作注意的话,你就会发现,在语文课堂上不少教师很怕讲,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尽量多让学生讲,多让学生活动。因为越来越多的老师认为,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必须做到“少讲”,甚至“不讲”。于是,语文课堂上出现了一些耐人寻味的现象,课文由学生泛泛而读,冠以“自读自悟”;滥用多媒体课件,名曰“用好现代化教学手段”……语文教师想方设法追求课堂活动的热热闹闹,千方百计在教学形式上作文章,而不顾及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殊不知,这样的课改让学生们实在是“伤不起”!

语文课堂的“讲”就是“填鸭式”或者“满堂灌”?就是“学生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体”?不!它们之间不能简单画等号。新课程并不排斥老师讲。问题是怎样讲。语文大师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可能在如何看待“讲”和“怎样讲”……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的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由此可见,语文课堂教学并不是一概地反对老师讲,而是主张“精要地讲”,有利于培养学习主动性、创造性的讲。

二、关于语文课的合作,是“合作学习”还是“合做练习”

眼下,几乎所有的语文课堂,特别是语文公开课教学,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的范式。教师从讲台上走了下来,不再“居高临下”,把课堂语言表达的话语权还给学生,师生之间的距离接近了,学生的确是“动”起来了。

但用心观察的话,我们会发现语文课的合作学习存在很多问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很低。例如:有的语文老师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形式,一种点缀,只用两三分钟时间的“碰头”,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场;有的看似全员参与,实际上是语文成绩好的学生“一统天下”,而大多数学困生“袖手旁观”,结果事与愿违,竟把语文课的“合作”变成了“合做”,培养了一些新的懒人;有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会倾听别人的表达,不会合作,语文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教师缺少组织教学的策略;有的小组讨论气氛似乎很活跃,但讨论的问题由于没有深入课文而显得过于简单,使得思维含金量很低;有的重视对合作结果的评价,而忽视对如何提高语文合作学习作有效的指导……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今语文课改所倡导的“自主式”学习决不是“自流式”学习,而语文老师的“放羊式”教学行为则更不可取。

语文学科的合作学习无疑是一种极佳的教学方式,它能使学生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对不同智力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实现“互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但如果运用不当,管理不力,语文合作学習的这些作用就无法发挥。因此,领会语文合作学习的精髓,正确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应当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

三、语文老师应该怎样提问才能真正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

在语文课堂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问学生:“你读懂了什么?”,“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思维活跃,各抒己见,充分体现了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体验,老师们也不再追求答案的唯一。这是一种社会进步,是深化语文课改的明智之举。但稍作观察、分析和归纳后,我们又会发现不少语文教师把“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什么”“你想说什么”之类的问题当作“万能钥匙”,不根据课程的特点,不分时间场合,不顾班级的实际,一味地使用。结果,学生所思所见十分肤浅,语文教师又缺乏进一步的指导,以致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应该解决的问题大多落了空。

早在25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启发式教育的基本原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也就是说只有当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时教师的适时启发,才能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的门扉。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每一节课都应该考虑:这一节课中哪些提问是有效的,哪些提问是多余的,哪些提问需进一步改进。只有做到了这些,我们才能在语文课上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

语文课上如何做到科学提问呢?首先,设计问题要有明确目的,要讲究实效。其次,语文教师创设的问题要有针对性,要能扣住教材的重难点;要有启发性,“一石”能激起“千层浪”;要有挑战性,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果子”;要有趣味性,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从而“欲罢不能”。

四、语文课上的“赏识教学”不可滥用

语文老师适当运用“鼓励性评价”,对于老师走进学生心灵,鼓励学生自信是大有裨益的。

但是,很多语文老师已习惯性地把“你真行”、“你真棒”等夸赞语言变成了口头禅。平淡无奇的夸赞能有什么实际价值?俗语说,“物以稀为贵。”任何东西过于泛滥也就不值钱了。语文课上过多廉价的表扬具有不少弊端:一是遏止了学生进一步求知的欲望,误导学生以为自己是真的行;二是迎合了学生的虚荣心,那就完全违背了我们进行语文课改的初衷,偏离了促进学生健康而全面发展的正确轨道。语文老师毕竟是与语言文字打交道的,即便是表扬也要确实发现了学生的闪光点之后再采用灵活多变的语言、幽默风趣的风格、隐晦含蓄的方式来进行。

学无止境,学无定法。我们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观察、判断、分析和解决语文课改中的诸多问题,切忌搞形式主义、教条主义,要充分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全力推动语文课改之车健康前进。

猜你喜欢
语文课语文课堂新课程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语文课文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最快乐的一堂语文课
语文课代表的病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