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

2019-03-08 02:52钟琴
西部论丛 2019年6期
关键词:思维习惯解决问题培养

钟琴

摘 要:本文讲述了培养小学生思维习惯的重要性,并从受教学模式、家庭和学校两个角度讲述了学生缺少思维习惯的原因,重点阐述了“解决问题”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通过培养学生有序思维习惯、自主思考思维习惯和严谨的思维习惯,发展学生数学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解决问题” 培养 思维习惯

引 言

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是教学的重难点,实际教学中为教师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思维习惯的培养,可以使学生清晰解题思路,自主的探究答案,在小学教学中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思维习惯的培养,加强教学效率。

一、培养学生思维习惯的重要性

传统教学中,一般使用灌输式教学形式,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不能参与教学活动中。这么做虽然可以提升学生学习成绩,但是严重忽视了学生参与性和主体性,很难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基于此,新课标改革要求教师进行教育改革,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中,经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合作,提升教学质量。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中,通过自己对问题的思考和研究,利用以往经验解决问题,并且建立一套全新的学习模式。小学数学教学中之所以要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习惯,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解决数学知识的能力,并合理的运用到生活中。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还不能良好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对其理解局限在课堂中,学生思维习惯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快速理解问题的含义,并自主寻找方法,提升教学效果[1]。

二、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

1.培养学生有序思维习惯

有序思维是指解答问题时按照一定的条理,有顺序的进行思考,这种思维防水对提升学生智力有重要的作用。解决问题时,要抓住顺序这一关键词,引导学生有序观察,提升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例如,甲、乙、丙、丁四人进行羽毛球比赛,要求每两个人都要进行一场比赛,一共需要进行几场比赛?这道题的解答就需要学生有序进行,教师先引导学生思考甲一共进行几场比赛?然后乙和剩下的队员进行几场?丙和剩下的队员进行几场比赛?学生通过观察分别得出4、2、1,相加得6场比赛。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这种有序思维模式的题目,如平移图形作画时按照步骤进行。或者有关分数应用题解答时,按照五部进行:第一,先找出表达两个量关系的语句。第二,在问题中找出一个量作为1。第三,书写关系式。第四,计算结果。第五,检查。所以解答问题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题目中的“序”,按照一定规律解决问题,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另外,有序思维还可使学生产生清晰的解题思路,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经过对问题的分析、综合和概括的思维活动,提升思维的条理性。例如有余数除法(44÷3)教学中,主要分为三步:第一,教师将44根小棒中10根捆成一捆,余出4根,问学生“将这些小棒平均分为三堆,怎么分呢?”学生会先拿出成捆的小棒进行分配,即每堆放一捆,剩下一捆零四根。第二,剩下的小棒怎么分呢?学生通过动脑和动手,将一捆小棒拆开,按顺序平均分,最后余两根。第三,“剩下最后的两根还能平均分配吗?”,学生思考得出不能再分了,最后总结出结果44÷3=14……2。这种边操作边思考的解决问题方式,用思维控制操作,用操作促进思维,将解题过程有序的体现出来,提升学生思维能力[2]。

2.培养学生严谨思维习惯

数学学科比较抽象,其中问题的解答需要很好的精准性,需要学生利用严谨的手段进行推理,可以对头脑进行良好的训练,数学学科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很重要,因此教师也要重点在解题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思维习惯,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教师要有广泛的知识,在数学课堂中,引导学生正确的运用专业知识。一方面,教师培养学生提问的意识,培养思维的起点是产生问题,如果学习过程中,没有产生问题,就说明学生还没有良好的思维习惯,所以教师要加强学生提问的培养,构建轻松愉快的课堂,使学生放松心态,教师将课堂交给学生,为学生设置问题,独立思考产生问题,加强和教师的沟通,进而提升思维能力。教师使用启发式教学,在课堂中创建情境,将学生引入其中,产生提问的意识,并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解决,训练自身思维的合理性。另一方面,思维能力的提升,主要是学生在思考过程中产生矛盾和化解矛盾的过程,教师要加强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欲望。当学生对数学有了学习兴趣,就会主动进行问题的探究,将学习过程当成一种挑战,激发对学习的欲望,主动进行习题的训练,逐渐提升思维的严谨性。

3.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思维习惯

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自主思考的思维习惯很重要,教师和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教师将课堂的主体让给学生,由学生自主学习和做题;家长不再将注意力放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而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己掌握学习内容,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思维习惯。教师还要从下面两点提升学生思维习惯:一方面,创建情境,教师创建教学情境,利用有趣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活动中,利用民主、良好的数学教学情境,激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进而形成良好的独立思考思维习惯。例如,寻找规律的教学中,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青蛙的图片,然后和学生总结一只青蛙四条腿、两只眼睛、一张嘴,然后问学生两只青蛙几条腿、几只眼睛、几张嘴?三只呢?鼓励学生自己思考解答,然后根据青蛙数量的增多和器官数量的变化,寻找其中的规律,使学生产生对数学自主学习的浓厚兴趣,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另一方面,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和解决问题,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是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进行重量单位换算的时候,教师可鼓励学生在家长的陪伴下,自己买菜。通过对商品的称重过程,学生感受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由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3]。

结 论

综上所述,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思维习惯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主要工作,虽然现在小学生还缺乏一定的思维习惯,但是在教师的幫助和努力下,通过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有序思维习惯、自主学习思维习惯和严谨的思维习惯,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易丹. 高中课堂教学运用问题教学法促进学生知识建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7.

[2] 钟锦丽.例谈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J].课程教育研究,2016(27):250.

[3] 徐法焱.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重在对学生的思维引导[J].内蒙古教育,2016(09):89.

猜你喜欢
思维习惯解决问题培养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实录与反思
探索发展学生科学思维习惯的方法——以初中生物学实践活动为例
探索发展学生科学思维习惯的方法——以初中生物学实践活动为例
两只想打架的熊
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策略研究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