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镇化进程中的发展与环保

2019-03-08 02:52石雯慧
西部论丛 2019年6期
关键词:环保城镇化发展

石雯慧

摘 要:城镇化率以一个相对平稳的速度向上增长,距离发达国家70%的城镇化率还有一段距离,可以预见我国在未来10年仍旧会处于快速城镇化阶段。本文通过讨论当前城镇化进程中的发展与环保问题,给即将在城镇化进程中面临此类问题的城镇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镇化 发展 环保

一、背景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7年末数据显示,,中国城镇常住人口81347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58.52%,比上年末提高1.17个百分点。城镇化率以一个相对平稳的速度向上增长,距离发达国家70%的城镇化率还有一段距离,可以预见我国在未来10年仍旧会处于快速城镇化阶段。自城镇化进程加快以来,一线城市外来人口经过2005-2009年的增长高峰,现在已经大大减少,因此未来农村人口的主要流向将会是非一线城市,或形成新的一线城市。回顾北上广深近几年的发展历程,外来人口可以加快城市的发展,同时也带来巨大的环保压力。

二、城镇化与发展

1、城镇化拉动消费水平

城镇化是提高消费水平的重要动力,外来人口从农村集中到城镇会产生集聚效应。从消费者的角度看,人口增加直接增加了消费者数量,城镇中丰富多元的产品和资源促使新增人口更愿意定居下来,保证消费能力的持久性。当消费者集中度提升后,生产者更愿意在城镇建立生产和销售地点,消费者得以从低成本中获益,社会消费能力得到提高。农村人口来到城市带来的不仅是人口本身,依附于人口上的还有资本、技术、信息,这些生产要素汇聚在城镇中会产生巨大的规模效应。当城镇有一个成熟而庞大劳动力市场时,企业的到来会提供相对于农村收入更高的工作机会,收入水平的提高促使人们对医疗、教育、交通、娱乐、休闲等消费需求越来越高,第三产业也会随之发展壮大,消費能力因此得到提高。城镇化也会促进城乡一体化,当城镇和乡村信息交换更加便捷,以往农民无法接触的产品和服务不断摆到了他们面前,农村的消费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激发,也会促进全社会的消费水平提升。

2、城镇化提高生产能力

城镇生工业化水平是生产能力的直接体现,相对于农业来说,工业生产是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生产要素的集中,因此,生产要素的集聚促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正好是人口、资本、生产资料的集聚。随着工业化水平越来越高,这种集聚效应越来越强,城镇规模会随之越来越大,同时形成对交通、金融、商业、娱乐、休闲、医疗、教育等产业的需求,实现了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最终结果是城镇的规模越来越大。在城镇有着充足的劳动人员、完善的基础设施、便捷的信息渠道、成熟的金融体系等服务,为生产单位提供了肥沃的生长土壤,工业因此而兴起和繁荣。这种城镇化对于生产能力的促进属于外部性的范畴,我国正处于城镇化中期,这一阶段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外部性呈现正向影响,城镇工业化水平随着城镇化进程而提高。

3、城镇化提升科技实力

科技实力提升往往伴随的是城镇化发展,城镇化水平低的国家必然是科技发展落后的国家。城镇化促使科研活动有更多的资金。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自身结构不断升级,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带动了区域整体经济实力的发展。区域整体发展与科研经费有紧密的关系,从世界发展史上可以看到,国际领先的发达国家科研经费占据全球科研经费的大多数,地区科研经费的提高是提升科技实力的基础条件。同时人口从农村到城市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上学,高校毕业生是科技活动的主体,城镇化促使科技主体数量不断增加和集中,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在交流中发生思想上的碰撞,这种碰撞带来的就是不断的创新。前面提到城镇化会促使消费者需求提高,消费者需求质量的提高对市场来说就需要技术的提高,市场会投入更多的资源在技术研发上,保证了科技发展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城镇化通过资金、人员、环境三要素的提升,促进了科技实力的提升。

三、城镇化与环保

伴随着城镇化带来不是只有繁荣的市场、便捷的交通、高效的服务,同时还有汽车尾气、工业粉尘、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我们在享有镇化带来的红利时,也遭受着城镇化带来的痛苦。但大城市过快的扩张发展,管理水平和管理经验无法与之相匹配,城市中心野蛮生长,导致大城市功能过于集中,人口密度迅速增加,大大超出了城市的负担能力。与全球其他大城市相比,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明显偏高,其中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是城镇化过程中最突出的两个问题。

1、城镇化与大气污染

近年来,雾霾已经成为各大城市的常见天气,大气污染问题在城市中日益严重。城市空气污染已经对居民形成一定程度的健康危害,这也是城镇化进程中的最大难题之一。工业生产规模扩大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烟尘、粉尘等颗粒物,除了工业废气之外,人口增加导致生活产生的烟尘、汽车保有量增加导致的尾气、基础设施建设产生的扬尘都是城市大气污染的原因。大气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受到污染会严重损害所有居民的身体健康,先污染后治理已经被证明为不适宜的手段,因此,加速城镇化的同时需要对大气污染问题进行重视。

2、城镇化与水体污染

快速城镇化过程中人口的迁移最为迅速,人口增长和工业生产规模扩大导致污水生产增加,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速度慢,不能马上满足人口的爆发式增长,导致污水处理速度跟不上污水产生速度,形成水体污染,并且快速城镇化带来的是快速的水体污染。更严峻的情况是大量的工业园区、污染企业在水源上游,对当地水体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城市尚且有污水处理能力,一旦污染随着河流到达农村地区,由于没有像城市那样的污水处理能力,农村用水安全将遭到破坏性打击。

3、城镇化与环保政策

地方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不够,仍然在一些地方存在增长大于一切的思想,当环保遇到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的时候只能靠边站。只有当河流变黑、天空变灰的时候才想通过补救措施挽回局面,这时候往往要花费更多的资源。城镇扩张在前,环境污染在后,导致先污染后治理的情况反复发生。吸取一线城市的宝贵经验,制定环保政策,对于城镇化进程落后于一线城市的其他地区有重要意义。持续恶化的环境污染,不仅需要城市污染处理能力的提高,调动企业、个人的环保积极性,建立健全的环保制度,提升环保执法能力和效率,可以从源头上降低环境污染。

四、发展与环保的关系

1、相互制约

经济学有一个基本的前提是资源的稀缺性,在这个前提下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存在着明显的矛盾,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尤为尖锐。在环保和发展之间分配有限的资源,只能有所侧重,一定时间内,增加一方的投入必将对另一方形成制约。工业生产中煤炭、矿产、电力是基本需求,煤炭、矿产、电力从产出到使用无不伴随着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增加生产就会加快环境破坏,加强环保就会限制工业生产。企业为了减少废气、废水的排放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减少生产,另一个是增加成本进行废气、废水处理,环境保护的影响就成了减产或者成本增加。限制汽车尾气排放将会导致城市运输能力下降,这里环保又与交通产生了矛盾。

2、相互促进

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良好的自然环境亦是人民生活水平的体现,所以发展和环保有着共同的目的。环境的改善可能有利于发展,较高的发展水平反过来也能为环保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在发达地区,发展和环保是可以相互依托和推动的。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工业化程度低无法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只能有所取舍。然而,人民物质文化需求日益增长,良好的生活环境已经成为人民的重要诉求。发展经济必须遵守自然规律,对自然规律的遵守体现在行动上就是保护环境。当雾霾环绕在头顶,江河难觅鱼虾,人们失去的东西远远超过发展所带来的。已经污染的大气和水体不仅对当前,更是对子孙后代产生深远的影响,有些不可逆的破坏甚至是无法弥补的,对子孙后代来说这可以是一种罪行。国家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发展与环保的矛盾提供了一个路径,发展的前面加上了“可持续”三个字,没有持续性也就不要谈发展,没有发展就没有实现“可持续”的物质基础,可持续就变成了一句空谈。

参考文献

[1]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兰州市生态城市建设研究[D].李超.兰州交通大学 2017

[2] 新疆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研究[D]. 王宁.新疆农业大学 2013

[3] “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的思考和理论探索[J]. 于立. 城市发展研究. 2016(01)

猜你喜欢
环保城镇化发展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区域发展篇
浅谈公路绿色环保养护
图说共享发展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