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的市场化运营状况及问题

2019-03-08 02:52闫小寒
西部论丛 2019年6期

摘 要: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促进绿色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这说明发挥绿色金融对资本的配置作用至关重要。本文对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进行明确界定,分析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市场现状,并提出了完善我国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市场体系的路径。

关键词:非金融企业 绿色债券 市场化运营

一、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的内涵界定

世界银行和欧洲银行在2007年最先提出绿色债券的概念。2014年,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制定了《绿色债券原则》(GBP),將绿色债券定义为为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或气候减缓和适应项目而开展融资的债券,而气候债券组织(CBI)则在行业层面定义什么是绿色。[1]2015年12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将绿色金融债券界定为:金融机构法人依法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募集资金用于支持绿色产业项目并按约定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

由此,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可以界定为:非金融企业依法在债券市场上发行的、募集资金直接用于支持绿色产业项目并按约定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

二、国际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市场化运营现状

据CBI统计,2013年发行的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总共有7只,发行总额约26亿美元;2014年全球共发行171只绿色债券,其中有56只是由全球各地的非金融企业发行,发行总额是2013年发行总额的5-6倍;2016年,全球共发行了329只绿色债券,约130只债券由非金融企业发行,发行总额约320亿美元,其中有15只绿色债券已经通过了气候债券认证。2017年,我国绿色债券发行数量激增,共有83个主体发行了115只绿色债券,其中61只为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

从计价币种上看,2013年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刚刚起步,计价币种只有美元、欧元、瑞典克朗和纽元。 2014年发行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的国家明显增多,以美元、欧元和克朗为计价货币发行的债券占总发行数量的80%以上。2015年和2016年半数以上的绿色债券以美元发行,其次是欧元和瑞典克朗。这三种货币自非金融企业发行绿色债券以来,在发行货币种类中占有重要地位。2017年以人民币计价的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发行占比增加,仅次于欧元和美元。

三、中国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市场化运营现状

2016年中国债券市场上的贴标绿色债券总规模达到2052.31亿元(约合297.17亿美元),其中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发行规模为405.3亿元。2017年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合计354.9亿,占市场发行总额的28.96%。

从发行期限上看,2016年所发行的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以中短期居多。发行期限在1年至7年的非金融企业债券数量占总数的76%。2017年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发行的期限与2016年相似,发行期限1年至7年的非金融企业债券数量占总数的80%。其中,期限为1年的债券有1只。期限为3年的债券有10只,期限为5年的债券有15只,期限为7年的债券有18只,期限为10年的债券有6只,期限为15年的有3只。另外2只债券发行期限为3+N,为永续发行债券。

从信用评级上来看,2016年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评级为AA的有4只,占比为16%;评级为AA+的有2只,占比为8%;评级为AAA的有19只,占比为76%。 2017年发行的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中AAA评级债券仍占据绝大多数,评级为AAA的有33只,占总数的60%;评级为AA的有9只,占总数的17%;评级为AA+的有9只,占总数的17%,但其中民营企业所发行的债券评级获AAA评级较少。

从资金投向上看,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市场募集资金投资最多的是清洁能源项目,投资规模达320.25亿元,占所有非金融企业绿债发行规模的37%;污染防治类项目和节能类项目紧随其后,分别有185.5亿和181.3亿元募集资金投向了该两个领域,占非金融企业绿债募集资金总量的22%和21%;投向清洁交通类项目的资金规模也超过了14%,而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类项目以及生态保护和适应气候变化类项目占比较小,均为3%左右。

四、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市场化运营发展路径

如何将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的政策红利和绿色优势转化为发行主体的经济价值,使绿色项目真正受益还任重道远。推动我国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市场化运营良性发展,应按照一定的路径逐步实现。

(一)建立绿色项目识别和信息披露体系

不管是何种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都需对“绿色”理念有一致的定义,促进国内关于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标准规范的统一,避免“漂绿”现象。为保障评估认证的质量,监管部门应制定一套完善和细化的评估认证标准,指导并规范第三方机构的评估认证工作。[2]同时,评估认证机构间的自发组织也应该发挥作用,共同构建较完善的债券认证系统。

(二)完善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发行体系

完善发行体系的关键在于改变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与绿色金融债券发行规模之间的不平衡。例如:对非金融企业发行绿色债券进行适度政策倾斜,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和“三农”企业参与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市场,建立多元化绿色债券市场主体;完善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发行市场各指标的统计工作,明确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的内涵界定与统计口径;定期通过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发布专题统计数据,以方便市场投资人及其他参与主体把握发行市场动态。

注 释

[1] 王遥,徐楠.中国绿色债券发展及中外标准比较[J].金融论坛,2016(2):29-38.

[2] 中国债券信息网.绿色债券第三方评估认证方法及作用[EO/OL].http://finance.jrj.com.cn/2017/04/10162922287710.shtml[2017-11-17].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绿色债券发行指引[Z].2015-12-31.

[2] 气候债券倡议组织.中国绿色债券市场现状报告2016[R].2017-01-23.

[3] 和讯债券.2017年3季度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分析报告[EB/OL] http://bond.hexun.com/2017-11-04/191506124.html[2017-11-17].

[4] 刘翌.绿债发行:非金融企业热情渐起——绿色金融报告[EB/OL]. http://bond.10jqka.com.cn/20171010/c600714448.shtml [2017-11-17].

作者简介:闫小寒(1995—),女,汉族,籍贯:河南濮阳,单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研究方向:金融市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