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陶艺特色发展的研究

2019-03-08 02:52孙艳
西部论丛 2019年6期
关键词:陶艺论文美术

孙艳

本论文研究内容是通过德育深化学校陶艺特色的研究,儿童的陶艺制作,不像成人那样刻意地追求某种高难度的技艺或深刻的理念,更不像工匠作坊制作那样规规矩矩如出一炉,儿童的陶艺作品是儿童在没有受任何理性的束缚,只是根据自己内心的经验和对周围事物的直接感知,运用他们所利用的材料进行最直率的表現。因此,本论文研究要重在引发创作兴趣,激发丰富的想象及大胆的创意,陶艺教材内容的选择从表现的角度当以论文为主线,结合海鸥岛特色,且以学生所熟悉喜好的内容,又适于表现为宜,即以人物、动物、实物、渔船、瓜果为内容,以生活趣事、童谣、传说故事,心中之事为专题,以罐、瓶、盆为形体确立教材表现的主干内容,并注意主干内容与主干内容之间的交叉互补。

本论文是在小学进行陶艺课程化教学的研究,是拓展美术教学内容的一种大胆尝试,具有在教育理念上的超前性和实际操作上的挑战性,也是对实施新课标、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实验,对本论文的开发更是一次具有前瞻性的探索。 把柔软的泥土变成坚固的陶器,是人类控制自然状态能力的扩大,,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一种崭新的物质,不仅是发生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发生了质的升华,虽然最初的制陶功能是实用,之后便是实用与审美功能并存,这里面蕴涵着不可估量的文化积淀。而现代陶艺则是以审美功能为主,在制陶的过程中注重鲜明的个性、独特而又多样的表现形式和手法,给作品赋予旺盛的生命力。本论文研究,文化德育为主旨,通过制作陶艺的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和行为的修养,提高学生学美、审美和创造美的价值观,塑造学生懂美的品格。

在对论文作了深入的了解后,我们的论文研究内容主要指向以下三点:

1、表现的内容;2、塑造的手法(即形式);3、欣赏(评价)层面。

1、从表现的内容角度去确立教材的横向体系。

儿童的陶艺制作,不像成人那样刻意地追求某种高难度的技艺或深刻的理念,更不像工匠作坊制作那样规规矩矩如出一炉,儿童的陶艺作品是儿童在没有受任何理性的束缚,只是根据自己内心的经验和对周围事物的直接感知,运用他们所利用的材料进行最直率的表现。因此,教学要重在引发创作兴趣,激发丰富的想象及大胆的创意,陶艺教材内容的选择从表现的角度当以论文为主线,且以学生所熟悉喜好的内容,又适于表现为宜,即以人物、动物、实物为内容,以生活趣事、童谣、传说故事,心中之事为专题,以罐、瓶、盆为形体确立教材表现的主干内容,并注意主干内容与主干内容之间的交叉互补。

2、从塑造的形式去确立教材的纵深体系。

儿童陶艺塑造的形式不外乎这几种:(1)手捏成型。(2)泥板成型。(3)泥条盘筑成型。(4)挖空法。(5)综合成型。因此,儿童陶艺作品造型简洁,表面粗糙,形象简单化,表面装饰往往采用粘粘泥球、泥条、泥块或刻、挖、镂、刮。儿童刚接触陶艺时,胆子很大无拘无束,塑造的形象比较随意,不考虑形象的特征与比例,更不会想到成型的技巧与泥面的厚薄,因而造型比较稚拙和随心所欲,不注意表面的装饰,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特别是欣赏了成人的陶艺作品后,了解了一些陶艺的技巧。学生塑造的胆子反而小起来了,塑造形象时开始考虑形体像不像,注意陶胚形体的结构与比例,同时会不由自主的把胚体表面磨擦光滑,并想方设法要在表面装饰一下。因此,教材的内容在塑造手段选取适宜儿童能够迅速掌握的方法,同时又能够在教师有机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激起儿童去创意性地塑造,这样安排,表面上似乎没有严格意义的技法要求,实际上这样做,能够减轻技法学习上的超重负担,增强学习上的兴趣与动机,渗透性让学生自觉掌握一些基本技法。

3、从欣赏(评价)角度充实内容的文化底蕴,丰富教材内涵体系。

陶艺的产生是人类前进过程中具有划时代意的伟大创造,陶艺的发展,是凝聚人类智慧和汗水,同时也寄寓着人类对美的追求和向往。了解人类深厚文化积淀,尤其中华民族悠长灿烂文化,感受我国古代陶器作品的艺术美,增强民族自豪感,了解陶艺的悠久历史和光辉成就,提高对古代艺术的欣赏能力,欣赏国外及现代陶艺作品,可以开拓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性情,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因此,陶艺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不同时期和地区陶艺器进行赏析,在了解陶艺发展过程中瑰丽多彩的制作风格的同时,领略陶艺作品中的深厚的文化积淀。

近几年,通过这一系的探索与实践,学校为陶艺教学添置了设备,同时也积累了一些实际操作经验。通过以前的研究使我们认识到:开展陶艺教学,给儿童创设一个快乐活动的乐园,为儿童提供了一片发展个性,开发潜能,实现自我的天地,有助于培养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丰富他们的空间想象力,拓展创造性思维,开辟了无限的空间。这就是我校文化德育深化学校陶艺研究所达到的理想效果。 我校陶艺社成立于2013年,以“全员参与、核心为主”的思路组建,现有核心人员6人,社团成员超过300余人。近几年,陶艺社中心组成员积极撰写的案例与论文都取得可喜的成绩。其他成员在一线教学工作多年,教学功底扎实,有一定的教科研能力,为该论文研究的顺利开展夯实了基础。我校十分重视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严格按照课程表来进行教学,在时间上得到充分的保证。3—6年级每周两节美术课,陶艺训练每天中午训练两个小时,每两周一次陶艺中心组成员学习;中心组成员老师每学年一次专题汇报课;每次大主题单元活动,都要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全部学生参与其中,这是学生的时间保证。

陶艺是一种生活化且富有鲜明个性的艺术。陶艺作品本身那种奇特的外观造型、无限的创造魅力,朴实的原始风味,强烈的时代气息,让儿童为之倾倒。 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着力提高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的要求、落实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的精神、落实《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和《番禺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具体要求,在番禺区教育局高度重视“一校一品一特色”的精神下,要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也要打造区域品牌课程。即通过开展“区域课程建设与评价”论文研究,开发区域“活动课程”,规范“校本课程”建设(学科拓展类课程、主题活动类课程、兴趣特长类课程、学校文化类课程),打造区域品牌课程,组织实施学校德育特色发展,结合我校长期发展陶艺特色项目,并多次参加全国陶艺的各项比赛的活动参与,开展本论文研究。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在文化艺术变革的今天,西方文化艺术的各种流派直接对中国艺术的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也给中国当代陶艺铺设了新的探索之路,陶瓷艺术的创作随时代的需要及社会发展需求而前进。

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中,一批艺术家將陶艺创作与主流美术或现代美术相融,随着陶瓷材料科技的发展,他们用美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相加的视觉感官形态,并跨进了多元进程的阶段,旨在培养陶艺创新人才并促进有利于陶艺创新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

陶瓷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祖国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重要贡献,陶艺教育却落在了别人后面。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等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早在二十多年前就把陶艺教育列入了普通中小学的教育课程,俄罗斯总统普京就在陶艺教室里发表关于全国教育改革的讲话,可见陶艺教育的优势及其重要性。几年前,李岚清副总理在参观了某地的陶艺教学后指出:陶艺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之一,应该大力发展。近年来,素质教育的开展使陶艺教育得到了全国上下的重视,区十二五发展规划里提到教育要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也要打造区域品牌课程。故此,我校构建了“文化德育深化学校陶艺特色发展研究”的论文。开展陶艺教育,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三)论文研究的理论依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通过美术课程培养的创造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小学陶艺教学,正是让小学生走进自然,感受生命的意义、泥土的芳香,体验创造的成功快感、表达自我情感的一种新的教学内容。2000年教育部颁发的《九年制义务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修订版)》指出:“有条件的学校可增加陶艺的教学内容”,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提出“各类学校艺术教师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创造性组织教学,充分利用和开发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艺术教育资源,拓展艺术教育空间”。

2.岭南版《美术》新教材:在1-2年级的教材设置中体现美术与陶艺相融合的课程,设立了“我们的泥玩具”单元。在3-4年级的教材开设“我和我的故事”、“美丽的泥纹饰”徒手塑造简单的动物泥塑立体造型、塑造泥板植物、动物的造型等。在5-6年级的教材中开设“雕塑的乐趣”运用捏,接、贴、压、戳、绘的技法,塑造动物泥塑造型,创作泥塑人物。

3.建构主义理论:其核心即“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因此,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学习)模式,也就是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同学们通过亲手制作陶艺,既丰富了他们的学习生活,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4,人本主义理论:强调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学生主体意识的唤醒和主体活动能力的提高能促进学生的发展。陶艺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包含了文化、历史、 艺术、物理、化学等多学科的内容,在陶艺教育中,同学们或多或少能学到、了解到一些书本之外的知识,丰富了他们的学习内涵,对他们今后的学业和事业都大有裨益。

(四)论文的特色与创新

本论文的研究立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学背景下,和番禺区高度重视“一校一品一特色”,立足于本校学情、校情,努力在下列研究中有所创新;

1,有效对接各级别“陶艺技能大赛”,让陶艺活动更有动力和实效性。开展全校陶艺创作实践活动(例如全面铺开现场制作陶艺活动等)、继续开展美术第二课堂,创作出有趣味性,童真美的陶艺作品。继续发扬民间传承基地的优秀品质,向其他传承基地深入学习,交流。

2,实践证明,陶艺教育是素质教育非常有效的一种载体。泥、水、火是人天性亲近的东西,而陶艺则是这三样东西的完美结合。同学们通过亲手制作陶艺,既丰富了他们的学习生活,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又可以提高他们的动脑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还可以启迪他们的心灵,调动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反过来促进文化课学习水平的提高。

三、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包括基本思路,总体安排和进度,可行性分析)

(一)论文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论文实施启动以前,学习相关理论,搜寻各项资料,借鉴成功经验,提出理论依据;

(2)调查研究法:论文实施启动初期,比照综合实践理论,领会新课程内容,明确实践目标,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当前各地学校的陶艺教学仅仅是浅表性的实验与探索,对陶艺教学尚未形成广泛的共识,更没有针对小学生进行课堂教学的陶艺课程教材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3)行动研究法:在教学活动的实践中采用观察、发现、调整、分析获取自然真实有价值的研究信息和资料,通过对陶艺制作过程中效果的评价,不断修改和完善论文实施方案,寻求最有效的方法与策略。

(4)案例研究法:收集典型的案例实录,进行研究分析、反思、验证,归纳。

(5)经验总结法:在论文的评估与结题阶段,通过一轮实践分析存在的问题,总结成功经验,撰写论文研究报告或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央教科所课程教材研究中心:《陶艺》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 教育部基教司艺标组:《艺术课程标准解读》

[3] 谢丽芳. 《儿童陶艺》 湖南美术出版社

[4] 杨永善.《说陶论艺》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5] 颜新元.《中国现代陶艺家》 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6] 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湖南出版社

[7] 林琼. 《童玩俱乐部(陶玩苑)》浙江摄影出版社

[8] 《中国美术教育》2003年第一期 第2-3页

猜你喜欢
陶艺论文美术
美术篇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
进入后现代陶艺
当代陶艺
陈烈汉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