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破皇帝的新装:由琦善和林则徐说开(下)

2019-03-08 02:52李嘉麟
西部论丛 2019年6期
关键词:鸦片战争林则徐

李嘉麟

摘 要:历来学界对于鸦片战争的描述其实都是矛盾的。一方面,承认清军已经腐朽,无法打败英军。另一方面在描述中却宣称,中国失败只是由于上层的腐朽,广大士兵英勇奋战,若不是统治者的妥协退让,仍可打败英国。当时的舆论一直认为天朝落败,是由于没有坚持任用林则徐。观茅海建一书,却足以得出不同的结论:那就是鸦片战争清朝必败。

关键词:鸦片战争 必败缘由 林则徐

一、战和之间

言战者未必爱国,议和者未必卖国。说起来似乎很难接受,有外敌入侵,男儿当提吴钩奔赴战场,未战先谈和者往往为世人鄙夷。这也是林则徐为人所敬仰的原因,世人甚至认为只要任用林则徐,鸦片战争局势不会如此。林则徐的精神毋庸置疑当为楷模,我们也不是要为琦善,伊里布翻案,而是单纯的就做法而言。在当时的环境下,议和而后加快发展不失为另一条出路。(当然琦善,伊里布及后来的道光帝未曾有此类举动,也足以证明他们没有此等眼光,不过是为了妥协,维护自身利益而已。)我们可以首先从琦善与林则徐在禁烟当中的表现说起。

(一)禁烟前

以往都认定道光帝下决心禁烟,是由于林则徐的奏章,可是据今日所能见到的文档中,并未见到任何朱批,亦无任何上谕下发。而1838年10月25日,京城发现庄亲王等吸食鸦片。11月8日,道光帝收到琦善奏章,得知天津近期查获鸦片13万两。[1]道光帝遂于11月9日召林则徐进京。触动道光帝的不是林则徐的“烟不禁绝,国日贫,民日弱,十余年后,岂惟无可筹之饷,抑且无可用之兵”这一番话,而是道光帝发现鸦片已经侵入统治集团内部和京畿重地,才下令禁烟。其实,1838年8月至11月,由林则徐主政的湖北起获烟土2万余两,而琦善主政的天津起获烟土15万余两,居全国第二。

(二)禁烟中

世人皆谓林则徐的禁烟方法过急过激,所以才导致英国发动战争,如认为林不应封锁商馆,断绝供应,也不应中止中英贸易。实际上,若依据清朝政府的相关法令以及林則徐临行前获得的道光帝有关断绝通商的指令来看,林则徐不仅不严苛,反而处理措施较为宽大。况且林则徐只断了商馆六天的饮食,也未杀一人。所以说,是林则徐的个人举动导致了鸦片战争这种说法是不对的。林则徐久在地方,深知如何有效的处理事务,所以其举措相对比较宽大,并不是后人所想的非黑即白。其实,早在英国议院为出不出兵而争吵时,其舰队早已在驶向中国的航程上了。

(三)鸦片战争前后的林则徐

当时的舆论一直认为未能坚持任用林则徐为清朝鸦片战争失败的直接原因,林则徐本人也一直深以为然。后人也对比颇为叹息,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这要从林则徐的敌情判断和对敌韬略说起。

首先来看敌情判断。在敌情判断中林则徐犯的错误就是,商馆商人请求林则徐直接与领事交流,林则徐没有辩明商人意图就同意了。这导致了林则徐面对的不是作为私人的商人,而是商人背后的政府。给予了英国开战的理由。

第二,林则徐虎门销烟后,并没有认识到两国开战不可避免。在他同期的奏稿和书简中,可以发现他的结论:“虽其中不无波折,而大局均尚恭顺,非竟不可范围者。”也就是说,不必担心“边衅”。他将听到的有关英国来犯的消息,归之为谣言恫吓。他还安慰道光帝,认为英国只能束手就范。

再来看林则徐的对敌韬略。林则徐的对敌韬略分海战和陆战。首先来看海战,林则徐的战法为:以小船斜向攻击敌舰,依次使用火炮,鸟枪攻击,而后跃上敌船,短兵相接,使用刀或者火攻。[2]我们可以想象这种模式的效果。首先,英军火炮射程威力皆高于清军。其次,以清军舰船之速度,如何可以斜向攻击敌方?最后,英军舰船为经远洋,往往高大坚固,清军如何可以跃上敌船?

再看陆战。林则徐认为英军不善陆战,行走奔跑都属不易。所以他对于陆上炮台的防范很不到位,他主修的炮台很小且只能防御一面,可以说难以面对英军炮火的冲击。

林则徐虽被尊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可是以今日眼光来看,也仅仅是限于宣传和印制书籍。当然,这是在今日各方资料俱已明朗的条件下,我们也不能苛求古人。林则徐的“开眼看世界”尽管没有想象中的作用,但在当时的条件下,确已是走在了当时天朝诸人的前列。

二、结论

由人论史,还原真实的林则徐:面对外来侵略,他虽然尽己所能,但也只是在“天朝视角下”一个合格的忠臣能臣,实际上他并无能力阻止抵挡这种侵略。而琦善、伊里布也并非一心卖国的奸臣,他只不过是传统社会中培养出的顺从上意,无大能无大恶的只知保全自身的臣子。

上文提到的军事问题与林则徐看似互不相关,但其中的史论精神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就是立论公正,不随波逐流,不做视而不见式的评论,勇于做那个戳破“皇帝的新装”的小男孩。茅海健先生以全面翔实的材料,深切的爱国热忱,客观的看待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中国必败,但可怕的是中国并没有吸取教训,没有像同期的日本明治维新学习,奋发向上洗刷国耻,这是中国失掉的二十年。对林则徐的判断并不是贬低其人,相反在承认林则徐不同于当时世人的同时,还对当时中国统治界最高明的意见表示了痛惜,痛惜的是中国最高明的意见也无法救治中国。如果不是对国家的热爱和学术上的负责,断然无法做此诚实之论。

注释

[1] 《清实录》第37册。

[2] 林则徐:《剿夷兵勇约法七章》,见魏源《海国图志》1852年100卷本,80卷。

参考文献

[1] 郦永庆.有关禁烟运动的几点新认识.历史档案,1986(3).

[2] 王立诚.鸦片战争前禁烟决策评析.兰州大学学报,1990(4).

猜你喜欢
鸦片战争林则徐
林则徐奖“错”
THE DRUG WAR
听爷爷讲故事
历史的真实与虚构
浅谈高中《鸦片战争》教学中国际法意识的培养
从中英经济交往看建国前两国关系演变
从关税自主权丧失的过程看鸦片战争的实质
中国近代思想中鸦片战争的双重影响分析
林则徐以烫回洋人凉
家乡的世界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