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青年参与社区发展治理的路径探索

2019-03-08 02:52牛忠江戴闻常晓鸣何雅雯张雪娇胡玉琴章义蓉
西部论丛 2019年6期
关键词:社会治理社区

牛忠江 戴闻 常晓鸣 何雅雯 张雪娇 胡玉琴 章义蓉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本文以活力最强的青年群体为例,结合社区发展治理的实际,通过青年群体链接多元主体共治资源开展调研,以成都市龙泉驿区为例,深入分析了青年参与社区发展治理的问题困难,为促进青年更好地参与社区发展治理,提出了构建稳定的参与机制、有效的激励机制等是对策建议。

关键词:共青团改革 社会治理 青年参与 社区 路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自2016年起,共青团改革全面启动,中央和各省市先后印发共青团改革方案,将“大力培育联系青年社会组织,积极协同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列为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2017年9月,成都市召开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大会,要求健全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等多方协调机制,实现组织共建、活动共联、资源共享。因此,本文紧紧围绕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坚持党建带团建、团建促社建的原则,研究探索以高校社团为撬动“杠杆”,动员青年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让青年大学生自身和社区青年居民从社区发展治理“旁观者”转变为社区发展治理的“参与者”,找寻其现实路径与机制,使之成为新时代加快构建社区发展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格局的中坚力量。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指的青年既包含社区青年居民,又包含青年大学生志愿者。

一、青年参与社区发展治理的背景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攻坚期、经济调整期、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各种形势复杂多变,加强和创新社区发展治理成为党委和政府的重大战略任务。社区作为社会组成的基本单元,也是社区发展治理的最小单元,自然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以成都市龙泉驿区为例,仅常住人口就达85.85万人,人口密度约为1.1万/平方公里,是郊县区域密度的20倍,人口正逐步向主城区聚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正面临着不少新情况新问题。面对社会治理中呈现出的人口持续增长、市民利益诉求日趋多元、社会发展动力不足、改革力度深度广度仍需加强等一系列新特征新挑战,仅依靠党委政府或某一职能部门一端发力进行治理是无法有效应对的,必须加强党的领导,推动以青年群体为核心的居民、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社区发展治理。

二、龙泉驿区青年参与社区发展治理的现状与问题

为深入了解龙泉驿区各类青年参与社区发展治理的情况,2018年7月项目组面向全区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社区、社会青年自组织等各类青年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55份,访谈青年代表30人,深度挖掘青年参与社区发展治理的基本面,实证探寻青年参与社区发展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调研发现,全区青年在参与社区活动中存在着对社区需求调查不足、参与能力有待提升、组织动员不够和激励参与机制不健全等突出问题,使得青年对社区服务的满意度不高,社区归属感不强,严重制约了青年群体参与社区发展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实效性。

(一)青年参与社区发展治理的需求调研不足

调研数据显示,青年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在被调查的青年群体中,70.43%的青年居民希望所在社区能够重点拓展关爱帮扶类(亲子活动、助老助残等)社区公益活动;对学习培训(就业培训、子女教育等)、文体活动(文艺表演、体育健身等)及维权自护类(网络文明、急救、法治等)的社区服务需求也较高,分别达68.77%、66.78%和62.46%;另有32.47%和30.9%的青年居民对环境保护(垃圾分类、植绿护绿等)和社交活动类(联谊会、老乡会等)的活动比较感兴趣。而在实际活动中,提供社区服务活动的青年大学生志愿者对新时代青年居民的切实需要和兴趣关注点了解不充分,缺乏有效的调研途径和手段,导致开展活动的主题内容和形式与青年居民的需求不匹配,难以激发青年居民的参与热情,造成青年居民参与社区服务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二)青年参与社区发展治理的能力不足

调研发现,青年大学生参与社区的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青年大学生在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中缺乏专业化的技能。64.71%的青年大学生表示,由于志愿服务缺乏系统培训使得社区志愿服务效果欠佳。高校社团和社会自组织虽然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但在开展社区公益志愿活动和基层治理等方面缺少经验,专业化、地域化的群众工作方式方法缺乏。另一方面是青年参与社区发展治理缺乏持续有效的资源投入保障。青年大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的资源支持多来自项目资金,存在“随时断粮”的可能,造血功能较差,嚴重制约了青年参与社区发展治理的持续性和常态化,参与多是浅尝辄止,没有深入基层一线切实发挥推动作用,活动有时也存在虎头蛇尾的现象。

(三)青年参与社区发展治理的组织动员不够

青年居民参与社区发展治理需要主观上有意愿,客观上能了解到活动信息也有能力参与,同时有社团组织进行动员,实践中这些条件常常难以得到有效满足,导致青年参与社区的组织动员不足。一是社区开展活动的信息传播渠道不畅通。很多社区青年虽然愿意参加社区组织的公益活动,但是对于社区活动信息或发展项目缺乏信息了解的渠道,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青年居民参与度。二是青年参与社区发展治理的时间难以协调。一方面,青年居民不仅要忙于自身工作,还要照顾家庭、直面压力,很少有闲暇时间可以参与到社区发展治理中。另一方面,需要青年居民参与社区发展治理事务的时间多集中于工作日,而这常与工作时间发生冲突,导致青年居民虽然有较强的参与意愿(超过80%),却无法真正参与进来。三是青年自组织发育不齐全,无法有效动员组织青年群体参与到持续性社区发展治理中,很多青年处于个体化、无组织状态,缺乏组织的认同与约束,与组织的“黏性”不强,难以被组织、号召和动员。

(四)青年参与社区发展治理的机制不健全

作为基层“微治理”单元与“细胞”,社区在延伸服务、资金倾斜等方面仍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等现象。第一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没有科学的激励机制,青年居民获得感不强,特别是闲暇时间较少的社区青年,不愿把过多时间用于获得感较少的社区发展治理事务上。第二是志愿服务的组织机制亟待完善。调研中有55.56%的高校社团青年大学生认为目前的社区志愿服务组织机制不完善,常态化项目化机制未建立,组织者与参与者互动交流不多,很多活动流于形式。第三是资源保障机制有待完善。社区服务或治理需要一定的经费以及完善的设施和场所,部分社区工作人员反映,存在活动经费较为紧张,活动物资无法满足财务严格的经费报销要求,报销困难,并且较多大型活动因活动场地受限无法开展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迫切需要建立健全青年参与社区发展治理的规范化机制。

三、促进全区青年有效参与社区发展治理的路径

(一)精准聚焦青年需求,提点扩面实现供求平衡

当下社区发展治理的主要矛盾是社区公共产品供给的质量和内容无法匹配社区居民快速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因此,应坚持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體思路,从供给端下力气、出实招,提升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内容与效率,切实破解社区发展治理和发展的主要矛盾。首先,要充分发挥共青团在服务凝聚青年群体方面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积极组织社会各界青年、青年组织加强与社区居民沟通互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精准搜集、回应群众需求,坚持问题导向促进社区发展治理,制定出台《社区发展治理与青年工作发展纲要》。其次,在充分调研摸排的基础上,梳理社团自身资源特长,精准对接、科学选择社区发展治理中的痛点难点问题进行集中攻坚、以点带面,逐步形成青年参与社区发展治理的路线图和行动架构。再次,整合社会各界青年及社区青年组织信息资源,建立全区青年组织与社区发展治理需求动态项目库,形成常态化、规范化的社团组织参与社区发展治理的工作格局。最后,围绕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结合党委政府中心重点工作,以寻求社区需求的最大公约数深化党建带团建进社区工作,进一步对社团组织进行“提标扩面”,做实做好“百团进社区”,以高校社团建设为切入点,加快社团组织范围向机关、企业等行业部门延伸拓展,持续吸纳医卫、金融、法律等领域社会力量,着力增强社团种类与实力,不断丰富完善志愿服务内容供给和方式创新,以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多样化、专业化服务需求,更好参与社区发展治理。

(二)建设社工专业队伍,提高服务青年的专业化水平

实施“社区菁英人才”开发计划,培养一批专业人才,建设一支志愿服务专业化人才队伍。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社区进行挂职锻炼,按照《共青团改革方案》,确保每个街镇乡有1名专职青少年事务社工,吸收优秀青年兼任社区党组织成员或团组织指导员,发掘优秀青年团队和个人围绕社区发展治理难点痛点成立社区青年“自组织”或社会企业,创新青年社工培训方式,支持青年人才“沉下来”“走出去”,深入基层镇乡和村社区服务锻炼,赴上海等社区发展治理先进区学习经验、开阔眼界,不断提升青年社会工作者的能力素养。通过政府购买支持青年组织招募培育青年志愿服务力量,制定社区青年志愿服务计划,统筹规划青年社会组织发展,明确青年群体参与社区发展治理工作的方式路径,鼓励支持社区青年志愿者参与社区发展治理。此外,要发挥第三方专业培训机构的杠杆作用,加强对高校社团、社会青年自组织等社区志愿服务主体的专业培训,提高多方主体服务青年、进而引导青年群体参与社区发展治理的能力和效益,使青年群体在社区发展治理中有更多的存在感、获得感和成就感,增强对社区的归属感与认同度,达到青年群体积极主动走出家门、校门、厂门,走进社会、社团、社区,辐射带动更多青年群体参与社区发展治理。

(三)畅通信息传递渠道,提高社区青年服务的惠及面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互联网等工具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微信、微博、QQ等应用程序成为了重要的沟通媒介,居民、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之间可以利用这些公共沟通平台进行宣传动员。同时,可以充分利用社区公告栏等公共空间领域和设施,打造相关主题的应用场景,通过印发活动宣传单、主题性活动开展等方式扩大宣传力度。此外,在条件允许的社区探索成立社区青年议事会,代表社区青年与居委会、物业管理、业主委员会协作共商。为扩大和提升社区公益服务的惠及面,更好更多地满足社区青年的服务需求,解决社区青年特别是“上班族”由于工作时间与社区职能部门工作时间一致而错过社区发展治理事务的难题,社区可以采取“错时工作制”,打好服务青年群体的“时间差”,加快社区发展治理由传统的行政逻辑向人本逻辑转变,以提高社区发展治理的效率和效益,进而让社区更好的依靠青年、服务青年、凝聚青年,增强青年群体对社区的归属感、责任感和“黏性”。为完善治理结构,也可以探索在村社区“两委”中全覆盖设立青年委员,专职组织动员青年参与社区发展治理。

(四)健全青年参与社区机制,释放社区发展治理青春动能

青年参与志愿服务多是出自于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不求物质回报,但求精神充实富足,如能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更大程度提高志愿者的参与热情,并且对其他有兴趣参加志愿服务的青年起到吸引带动的作用。要协同创新体制机制,高校和企事业等单位可以将志愿服务参与情况作为学生、员工等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指标,将参与志愿服务与个人升学、就业、升职等有机联系在一起,满足志愿者的自豪感、荣誉感和获得感。完善青年参与社区的组织机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进社区志愿服务的效益,进而吸引更多地青年群体参与社区共建,由社区发展治理“旁观者”转变为社区发展治理“参与者”。社团组织在提供社区志愿服务时,应该更加注重服务内容是否满足青年居民的切实需要,在服务中增强与青年居民的互动,让他们在体验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了解志愿服务,提高参与意识,由“被动服务者”转变为“主动服务提供者”,最终激发参与社区发展治理的内生动力。健全青年参与社区的资源保障机制是社区志愿服务得以开展的最大现实基础,要坚持党建带团建,团建促社建,政府职能部门要当好桥梁,链接多方资源,为各方共治主体搭建合作共赢平台;社区、高校以及社区青年自组织等多元治理主体在提供社区志愿服务时,应积极争取党建、社会治理等项目的政策、资金、阵地等资源保障,为社区实现共治共建共享保驾护航。各级共青团作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应加大对青年参与社区发展治理相关活动的支持力度,可通过聘请专业团队指导培训、设立“微基金”资助公益团体、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等方式进行扶持,通过协调各方出台倾斜政策,对参与社区发展治理的青年群体给予推优入党、积分落户、高考入学、优先择校、评优表彰等正向激励,综合运用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的制度化方式,全力提升青年群体参与社区发展治理的责任感、获得感与幸福感,释放社区发展治理的青春动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青春力量。

参考文献

[1] 金红,顾东辉.浅析上海城区青年之社区参与[J].社会福利,2004(05):8-12.

[2] 陈伟东,陈艾.居民主体性的培育:社区发展治理的方向与路径[J].社会主义研究,2017(04):88-95.

[3] 刘鹏.善治的改革导向:从政府社会性管制到多元共治[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3(04):22-25.

[4] 陈予健,郭依丽.打造“青春社区”品牌探索青年参与社区发展治理新模式[J].中国共青团,2018(10):20-21.

[5] 吴欣.以基层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成都探索与思考[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8(03):55-60.

成都市龙泉驿区2018年重大改革课题团区委项目组,项目组组长牛忠江,项目组成员:戴闻、常晓鸣、何雅雯、张雪娇、胡玉琴、章义蓉.

猜你喜欢
社会治理社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结构性嵌入:社会治理视域下强制隔离戒毒“民警+社工”工作模式研究
社会治理视域下的
社会转型期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和经验研究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政府主导型社会治理模式下社会组织发展理路
影像社区
2015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