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南诗社与《曹南诗社唱和集》

2019-03-08 02:52赵晨宋宪博
西部论丛 2019年6期
关键词:历史文化

赵晨 宋宪博

摘 要:曹南诗社是清末民初山东菏泽地区的一个旧文学社团,致力于古、近体诗的创作,由菏泽人李经野发起,宣统三年至民国七年活跃于鲁西南一带。曹南诗社成员众多,诗作数量亦甚是庞大,其诗作结集为《曹南诗社唱和集》十二卷,现藏青岛市图书馆,是一部较为罕见的诗歌总集,具有不容忽视的历史文化价值。

关键词:曹南诗社 《曹南诗社唱和集》 历史 文化

一,曹南诗社概述

在清末民初的中原地区,一度活跃着一个以创作旧体诗为主的文学社团——曹南诗社。曹南即曹州,因古曹国南部有山,名曹南山,鲁僖公十九年,宋、曹、邾三国曾会盟于此,故前人常把曹州称作曹南,泛指整个菏泽地区。曹南诗社以曹县为最主要的基地,范围辐射山东、河南、江苏三省,成员达到六十四人。从清宣统三年四月成立至民国七年开始渐渐衰落,历时八个春秋,活动频繁,诗作众多。

曹南诗社的缔造者是菏泽人李经野(1855-1943)。李经野字莘夫,号曹南钝士,光绪九年三甲九十一名进士。李经野宣统三年提议成立诗社,得到了同乡好友的积极响应,曹南诗社遂成立并开始活动。自民国二年至民国六年,是曹南诗社繁荣发展的阶段。这段时间里,诗社活动众多,各成员不定时相访、宴饮,每逢上巳、重阳等节日,诗社便组织集会。在宴饮、集会的同时,进行命题作诗、分韵作诗等诗歌创作活动,留下了大量的诗歌作品。

民国六年五月二十二日,砀山一带的土匪毛思忠、毛思义掠曹县城。诗社成员徐继孺时主持曹县民团事务,闻变出户巡查,遭伏击遇难。此次侵袭给曹南诗社造成了巨大的创伤,之后曹南诗社几乎废止。

曹南诗社成员所做之诗,结集成《曹南诗社唱和集》,收诗止于民国七年。李经野在《曹南诗社倡和集后序》中云:“然诗社非止于是也,学之不已,再积有成数,当有谋续刻者。”曹南诗社虽然经历了一次劫难,但并没有解散,李经野仍希望成员们继续作诗,仍有续刻社诗的计划。目前由于缺乏文献资料,曹南诗社民国七年夏以后的情况尚难得知,还有待进一步的发现和探讨。

二,《曹南诗社唱和集》及其内容

曹南诗社成员所作之诗集结为《曹南诗社唱和集》。全书共十二卷,按时间顺序编排,由李经野主持编辑。扉页有李经野所题“曹南诗社唱和集”七字,後有“戊午夏月刊于曹南”牌记。後有柯劭忞民国七年序及徐继孺民国元年序,序后有“同社姓氏”,以入社先后为序,详细記载了诗社成员的名号籍贯信息,末卷後有李经野民国七年后序。半页十二行,行二十三字,每卷首行皆题“曹南诗社倡和集卷几”,下注“古今体诗××首”。《曹南诗社唱和集》现存青岛市图书馆,传世量极为稀少。

曹南诗社成员保存于《曹南诗社唱和集》中的诗作,从内容上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

1、吟咏乡居生活,表达遁世之情。曹南诗社中如李经野、徐继孺等都是供职清廷的官员,清朝灭亡后,他们大都回乡隐居,故多有表现乡居生活和隐逸之情的诗作。卷三李体仁《夏日遣兴》中如此描述:“园中种菜蔬,户外绝轩冕。含饴弄童孙,晚饭当鼎脔。友书答常迟,人事冀渐转。”卷九朱长庚《村居》二首其一曰:“尊前闲话桑麻乐,世上谁知魏晋年。”这些诗句都充满着隐居之乐,表露出遁世的遗民心态。

2、怀念满清政权,感叹国家巨变,表达身处乱世的悲凉。作为前清遗民,曹南诗社成员对覆灭的清廷充满着惋惜与怀念,这在他们的诗作中多有体现。卷二徐继孺《述谶呈莘夫并简梧生》云:“襟余亡国泪,墨洒故宫愁。”卷三陈继渔《题述德诗后》云:“陵谷惊世变,霜露怆时易。”又李体仁《即事寄莘夫并呈悔斋、释筠、愚轩》诗云:“多难倍增离索感,愁听骚客颂河清。”这种怀念故旧的感情贯穿曹南诗社始终。

3、关心民生疾苦,关心国内外时事。曹南诗社的诗人们具有相当的社会责任感,关心时事,关注民众疾苦,他们的诗歌记载了当时的水旱灾害、盗匪之患等给人们的生活造成的痛苦,同时也对乡民的生存处境相当关心。卷三李经野《食苜蓿》诗云:“旱久春蔬少,榆钱价并论。”提及民国二年春旱。同卷陈继渔《夏日遣兴和心海》云:“鸿鸣中泽哀,龙困池水浅。况当严官令,烈如焚经典。旱魃助其虐,砚田馁不免。”可见旱情持续至夏日,并且地方政令严酷。卷五有李经野《祷雨》诗一首,作于民国三年,记乡民祈雨之事:“箫鼓迎神意亦虔,家家争出礼神钱。桑林无事庶人走,只有愚民尚信天。”这首诗对于乡民拜神祈雨持否定态度,但是又从中透露出对朴实农民的同情与怜悯。曹南诗社的诗人也关心当时的国际时事。李经野有《火车中闻人谈俄国事》[1]一诗云:“有人来自大彼得,八年于外外事悉。其俗强悍乐战斗,联军英法敌一德。年前征兵及成童,临别母子但饮泣。我闻此语心恻然,凶威劫运于斯极。杜老三吏兵车行,历历情事为绘出。古今中外同一辙,善人为邦必有术。”李经野认为大凡乱世,古今中外皆是一样。

4、关心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文化,对外来文化在中国盛行表示担忧。曹南诗社中有七位成员是进士出身:李经野(光绪九年)、徐继孺(光绪十六年)、周云(光绪十八年)、姚舒密(光绪二十年)、陈继渔(光绪二十一年)、李体仁(光绪二十一年)、吕彦枚(光绪二十九年)。他们自幼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有很深的国学功底。他们热衷于传统文化,并有一定的文化情趣,如喜欢搜集古籍、碑拓等,《曹南诗社唱和集》中多有表现。清末民初,西方科学进军中国,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程度相应降低。曹南诗社中这些进士出身的成员对外来文化在中国的盛行表示担忧,他们的这种情绪在诗作中多有体现。卷四徐继孺《咏怀寄范湖吟社诸子》四首其一云:“蜉蝣衣裳改,炫服乱中夏。不复事诗书,委弃若土苴。”又徐继孺《定陶诗人朱佩泉夫妇挽诗》曰:“景教东渐斯文丧,殷忧令我心忡忡。”正因为担心传统文化的无人继承,他们才致力于传播传统文化。民国二年曹县成立孔教会,陈继渔任第一任会长,生徒众多。这对于传统文化的保存与传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5、恪守旧道德。曹南诗社成员多是封建地主或士大夫阶层,他们维护传统的道德判断标准,凡是符合旧道德规范的,他们都予以歌颂。曹南诗社所作孝子诗、烈女诗、烈妇诗数量不少。民国元年定陶朱跃龙去世,其夫人随即自杀殉夫。李经野、徐继孺等人因此事命题作挽诗数首,对其大加赞扬。民国四年,农历乙卯七月,曹南诗社为定陶罗烈女题诗。民国五年初,农历丙辰正月,曹南诗社又为定陶阎烈妇题诗。同年,曹南诗社又为南皮张氏二烈女题诗。[2]民国四年农历乙卯冬,曹南诗社又为仪封乔孝子题诗。曹南诗社把这些孝子、烈女、烈妇评价得很高,对于妇女殉夫、“割股事亲”这样的事情极力赞扬,可见其封建卫道士的性质。

三,《曹南诗社唱和集》的意义与价值

曹南诗社在民国初期的山东地区算得上一个规模较大的文学社团,诗社成员分布于山东、河南、江苏三省,所涉及的区域范围较大,保留的诗歌作品也比较丰富,这些诗歌借《曹南诗社唱和集》得以保存,《曹南诗社唱和集》对于认识曹南诗社意义重大。

首先,曹南诗社的来龙去脉赖《唱和集》得以保存。曹南诗社从成立到衰落的全过程在《唱和集》中都有所体现,诗社的各种活动也通过《唱和集》体现出来。《唱和集》前徐继孺作于民国元年的序对于曹南诗社的成立有明确的记载。全集按时间顺序排列,自宣统三年至民国七年,诗作逾千首,蔚为壮观,从这些诗作中可勾稽出曹南诗社历年的活动情况,借此明确诗社的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要了解曹南诗社的大体情况,《唱和集》是必需的文献资料。

其次,保存了诗社成员的大量事迹。《唱和集》保存了大量的成员之间赠答的诗作,这些诗作记载了许多曹南诗社成员的事迹,而这些事迹多是不见于史志记载的。这些借诗歌形式保存下来的各成员的事迹,使得这些人物有更多的文献资料可资考察。

第三,可借《唱和集》得知曹南诗社成员的对外联系与交游。曹南诗社成员覆盖山东、河南、江苏三省,范围广阔,不但社中成员相互往来,寄诗唱和频繁,他们与诗社以外的人员和组织的联系也非常广泛。李经野与临清徐坊、徐埴兄弟的关系匪浅,李经野的第二任夫人徐氏是徐坊的妹妹,徐埴的姐姐。故李经野与徐氏兄弟联系颇为频繁。李经野、徐继孺等与蒋式瑆亦有来往。徐继孺民国元年有《寄蒋性甫》[3]诗赠予蒋式瑆。李经野有《和蒋性甫次韵》[4]诗,可见蒋式瑆亦有诗歌相寄赠。李经野在民国二年曾至潍县拜访过郭恩孚,郭恩孚赠予他《果园诗抄》一部,李经野作《啜醨道人赠〈果园诗抄〉奉谢》[5]一诗以记之,民国四年郭恩孚去世,李经野亦作《挽啜醨道人》[6]以示哀悼。李经野、徐继孺、姚舒密与潍县高鸿裁也有诗歌唱和。民国二年高鸿裁寄给曹南诗社一幅《金泉修書图》,李经野作《题高翰生金泉修书图》寄高鸿裁,徐继孺、姚舒密亦有《题金泉修书图》诗相赠。《唱和集》中保留了大量曹南诗社与社外人士相寄赠唱和的诗歌,对于认识曹南诗社成员与外界的交流情况有很大帮助。

第四,《唱和集》中记载了诗社成员一些不见流传的著作。李经野著有《海角集》一部,《唱和集》卷二有曹县张君铭《题〈海角集〉》诗,通过此诗可知《海角集》应是李经野在廉州作知府时留下的诗集。又有《廉阳观风录》一部。《唱和集》卷三有徐继孺《书〈廉阳观风录〉后》,有小注曰:“钝士归里后,廉人寄诗者甚众。”可知《廉阳观风录》应是李经野所编辑的廉州人之总集。如果没有《唱和集》记录,这些著作就无人知晓。《唱和集》中所保留的诗篇记载了诗社成员这些不见流传的著作,可补清末民初著作著录之缺。

第五,《唱和集》保存了丰富的文史资料,对于研究清末民初菏泽地区的历史文化状况有重要意义。《唱和集》中历史信息极为丰富,民初山东一带旱灾、水灾和匪患情况《唱和集》均有大量记载。《唱和集》有大量诗作记载了民国初年乡团保护乡民,斩杀贼寇的事迹,肯定了乡团这一民间军事组织的积极作用。借诗歌以存史,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填补历史的空白,而曹南诗社的诗歌所保存下来的民初历史信息,可以为人们的研究提供更加丰富的史料,以便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

第六,《唱和集》充分体现了清末民初没落士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状态。辛亥革命后,大批曾在清廷为官的士人退出了政治舞台,辞官赋闲在家。既无事可做,这些没落士人便寄情诗酒,以吟咏为事。《曹南诗社唱和集》中所保留的诗歌,可以清晰地展现这些没落士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状态。曹南诗社聚会频繁,成员们于酒席间相互赠答唱酬之诗众多。诗酒唱和是他们赋闲生活的重要方面。而对旧政权的留恋之情也在他们的诗作中多有表现。

借《曹南诗社唱和集》中的诗歌可以得知曹南诗社的整体创作情况和活动情况,它清晰地记载了曹南诗社的成立、发展与衰落的全部过程,保留了大量诗社成员的事迹、交游情况等,又包含大量的历史信息,可资考察清末民初诗社成员的生活及思想状态,且保存了大量的旧体诗歌,可窥清末民初旧体诗创作的一隅。

曹南诗社本身的活动以及它所留下的珍贵文献《曹南诗社唱和集》,对于地域文化的研究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民国初年菏泽地区的历史、文化、经济等多方面的内容都可以在《曹南诗社唱和集》中得到体现。它记录了菏泽地区民国初年经济萧条、盗匪丛生的真实历史,它记录了清末民初菏泽地区乡村文人读书品诗、隐逸安闲的真实生活,也记录了当时文人关心民生,同情苦难民众的心理状态。曹南诗社的活动是菏泽地区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表现,曹南诗社及《曹南诗社唱和集》是民国初期菏泽地区的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

参考文献

[1] 《曹南诗社唱和集》卷七。

[2] 诸题孝子、烈女、烈妇诗俱见《曹南诗社唱和集》卷十。

[3] 《曹南诗社唱和集》卷二。

[4] 《曹南诗社唱和集》卷二。

[5] 《曹南诗社唱和集》卷三。

[6] 《曹南诗社唱和集》卷七。

作者简介:赵晨(1985—),女,菏泽市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文博馆员。

宋宪博(1987—),男,菏泽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检验员。

猜你喜欢
历史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新历史
传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九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5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