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野武电影艺术特征研究

2019-03-08 02:52范晨曦
西部论丛 2019年6期
关键词:北野武艺术特征

摘 要:北野武电影延续了浓郁的日本文化传统,交织着血腥与唯美两种极致的影像元素,以瞬时且猛烈的暴力赋予观者极大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然而,与同类型的电影所展现出的枪林弹雨、血光飞溅所不同,北野武电影中充满着东方式的温情与细腻,通过一种深沉、冷峻且理性的视角消解暴力本身的血腥与残酷,唤醒人们麻木的神经,探寻生命状态、生死抉择和生存价值等富有哲理性的人生命题。相较于好莱坞式暴力的大肆渲染,呈现出日本传统文化中内敛克制、深隽宁静的价值追求。

关键词:北野武 北野武电影 艺术特征

在世界电影史上,“暴力美学”流行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最早出现在香港的报刊影评当中。如今"暴力美学"已经有了它特定的含义:“它主要指电影中对暴力的形式主义趣味。与‘暴力美学'相干的一类作品有共同特征,那就是把暴力或血腥的东西变成纯粹的形式快感。它主要发掘枪战、武打动作、杀戮或其他一些暴力场面的形式感,并将这种形式美感发扬到美丽炫目的程度;有的时候,导演还故意用暴力、血腥的镜头或者场景来营造一种令人刺激难受的效果。”[1]

一、刀与菊:日本精神的极致表达

在日本文化中,血腥暴力与自然唯美始终是两种不可或缺且如影随形的极致元素,传统的日式审美借助两者进行表达和升华。美国学者罗斯.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一书中将大和民族中两种互不相容的秉性以素雅、静美的菊花和残酷、血腥的武士刀为比喻进行描绘:“ 日本人既好斗又和善,既保守又善于接受新事物,既尚武又爱美,既蛮横又文雅,既顺从又不甘任人摆布,而且这一切相互矛盾的气质,都在最高程度上表现出来。”[2]日本刀是民族武士道文化的象征,死亡对于他们来说不只是灵魂的解脱和释然,更是对于生命壮美的执着向往和追求;菊花则是皇室标志性的家徽符号,日本含蓄绵长、细腻委婉的情感通过唯美的方式得以呈现和表达。因此,刀与菊作为日本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侧面,以截然不同的特质诠释着日本精神中的残酷与浪漫。

在影片《座头市》中,浪人为给体弱多病的妻子筹钱,凭借高超的武艺铤而走险成为了当地黑手党的护卫。浪人决定与座头市决战当晚,当浪人还沉浸在乱刀杀死座头市的臆想中时,只见一瞬间刀光剑影、血浆横流,浪人已经倒在了座头市的面前,而此时此刻妻子似乎早已料到丈夫悲惨的结局,她拿出早已备好的匕首插入腹中,炙热的鲜血顷刻而出。平行蒙太奇的叙述进一步刻画了浪人夫妻间生死与共的忠贞爱情:妻子蜷缩在血泊之中,浪人的尸体也被海浪渐渐吞噬。这何尝不是相爱之人的殉情,虽然身处异地,但灵魂早已相聚。北野武用他的暴力美学诠释着东方式的宿命悲剧,激烈、瞬时的暴力背后流露出细腻的脉脉温情。为了营救艺妓野子姐弟,座头市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只身把银藏、扇屋和满屋的手下杀的片甲不留,血浆随刀光喷射而出之时,座头市的后景也随之出现了圣洁无暇的白菊;而当座头市借用完一名被砍杀的武士的刀后,他将飞刀入鞘,物归原主,传承武士道精神中“刀与人共命运”的信仰。刚柔并济,盈于一屋之内,日本刀与菊的民族图腾跃然屏幕。

二、动与静:镜头语言的完美运用

北野武是一位极具风格化的导演,他的影片与同类型的影片不同,他所展现的是一幅瞬间的、突发的、沉默的暴力图景。没有哗众取宠的招式,没有冗长乏味的过程,更没有过度煽情的烘托,无须缓冲,一招制敌,瞬间毙命。在暴力发生之前,往往是大段的静止镜头,长时间的静默之后,迎来的是一场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杀戮。而正是这种风雨欲来的片刻宁静,强化了影片的张力,眼前的恬静唯美被突如其来的暴力和死亡瞬间摧毁,这种毫无戒备的不寒而栗远比枪林弹雨、血肉横飞来的更加猛烈和震撼。在影片《花火》中,刑警阿西静坐在酒吧中,为自己因伤导致终身瘫痪的同事崛部感到无比自责和愧疚,脑海中一直萦绕当时执行任务时的场景。此时恰逢两个黑帮小混混凑上前向他讨债,言语中尽是讽刺和调侃。阿西没有反驳,而是拿起手中的木筷,猝不及防地插进其中一人的眼睛,前一秒的嚣张跋扈已被鲜血横流、痛苦不堪所取代,另外一人也被阿西一拳打倒在地,吓得连连后退。从静默到突然爆发,以瞬间猛烈的一击置对方于死地,是北野武最擅长且最得意的招数。

缓慢的动作、静止的人物、定格的场景,在这种极其平静的氛围中,情绪没有因此停滞不前,而是慢慢累积沉淀,在冲突产生时瞬间爆发。北野武的影片叙事从容不迫,干净利落的镜头处理下,追求一种以静制动的内在张力和冷静克制的情感表达。

三、悲与喜:边缘人生的细致解读

在北野武塑造的影像世界中,存在着一群平凡却又另类的“小写的人”,他们在社会中扮演着各式各样的角色,默默无闻的生活在各个边缘角落。他们普通而又渺小,承受着生活的苦痛,却又不甘忍受命运的摆布和折磨。纵观北野武电影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在生理或心理上或多或少的缺陷使他们更加坚定了战胜悲剧性的命运的决心,追求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社会认知的平衡。

在影片《那年夏天,宁静的海》中,当世界按下静音键,或许大海对于钟爱冲浪的茂来说,才是他真正的人生舞台。无声的世界里,面对着没有叫嚣的大海,暗涌万千也许更让他感到心惊胆寒。他的选择是对深邃浩瀚的偏执追求,更是对命运——这片永无边际的大海的顽强反抗。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爱情是速食的,梦想是短瞬的,信念是空洞的,太多人浑浑噩噩终了一生,谁还会相信天长地久,坚持永恒如一呢?影片《玩偶》中的爱情故事,便在这个时代成为了一个关于“执著”的童话。无论是抛弃一切浪迹天涯,用一条命运的束带让彼此永生相伴的恋人,或是任沧海变成桑田,因为一句承诺而等待半生的旧情人,还是为与偶像同在而自毁双目的歌迷,他们都是命运的玩偶,用一生来兑换彼此的诺言。

在北野武的电影中,暴力只是推动故事发展的手段而非目的,它不是影片的主体。表现暴力并不等同于宣扬暴力,真正的意义在于唤起对暴力背后的深刻反思.崇尚写实主义原则的北野武,他的暴力中通常带有一种批判和审视,暴力镜头下盡是对社会现实的尖锐反映,给人的心灵一记重击。

参考文献

[1] 郝建,《“暴力美学”的形式感营造及其心理机制和社会认识》,《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6 年第4期,第1页。

[2] [美]罗斯.本尼迪克特.菊与刀[M].晏榕,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作者简介:范晨曦(1995.06——),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艺术学硕士,研究方向:戏剧与影视学

猜你喜欢
北野武艺术特征
友谊
飞机上读北野武
滚烫的北野武
广西贺州过山瑶尖头头饰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汉语言文字的艺术特性与创新设计
电影《煎饼侠》的大众艺术美学特
北野武最后的疯狂,离婚只为“花火”点燃灵魂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