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融合视角下的苏南农业特色小镇建设探析

2019-03-12 09:04蒋雪琴马建武
福建建筑 2019年2期
关键词:三生小镇特色

蒋雪琴 马建武

(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 江苏苏州 215123)

0 引言

从2012年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的“三生”空间总体要求,到2017年“首届中国特色小镇发展论坛暨特色小镇产业选择与运营模式研讨会”强调的生产、生活和生态融合发展,可见“三生”融合不仅对国家和城市等大尺度空间的发展有指导作用,也对小城镇这类中小尺度空间的发展有着参考价值。因此,本文从“三生”融合的视角,来探析苏南农业特色小镇的建设。

农业特色小镇,是指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和优势资源,兼具产业、文化、休闲和社区功能的农业特色发展集聚区[1]。当前,我国乡村进入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如何培育乡村的内生发展的动力,从而让乡村地区走向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2],农业特色小镇所强调的产业功能,则为乡村提供了一个新型农业创新创业平台,培育乡村内生发展动力。但只有产业也不够,强调文化、休闲和社区功能,则是在传统农业产业园区上的升级突破。简而言之,在美丽乡村中,注入“生产”,在传统农业产业园区中注入“生活”和“生态”;将“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生融合,是农业特色小镇的本质内涵。

“三生”融合包括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的诠释。时间维度的“三生”,指历史文化积淀与对未来发展的关怀,是人类生命延续之基因、代际关怀之历史使命,包括“前生”“今生”和“来生”[3]。本文所指的是空间维度的“三生”,是现实环境与条件的创设,包括“生产”“生活”和“生态”。生产空间与产业结构有关,是以提供工业品、农产品和服务产品为主导功能的区域;生活空间与承载和保障人居有关,是以提供人类居住、消费、休闲和娱乐等为主导功能的区域;生态空间与自然有关,是以提供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为主导功能的区域, 在调节、维持和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4]。“三生”融合,指的是协调生产、生活和生态三者之间的关系,生产必不可缺,生活和生态也同样不容忽视,不能一味地注重经济指标,我们所处的生态环境和生活服务设施、生活质量等也需引起重视。“三生融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实现了生产发展、生活美好和生态优越的三位一体发展,是城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5]。基此,本文拟具体分析苏南农业特色小镇建设基本概况,并挖掘其对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启示。

1 基于“三生”融合视角下的苏南农业特色小镇基本概况

江苏省农委于2017年起启动“12311”创意休闲农业升级特色品牌培育计划,其中第一个“1”就是计划用3~5年培育100个农业特色小镇。紧接着江苏省农委于2017年5月16日公布了江苏省105个农业特色小镇名录,苏南地区有36个,占总数的34.29%,其中,苏州市7个、无锡市8个、常州市7个、南京市9个、镇江市5个。从公布的名录来看,有以生产效益为主,主打特色农副产品销售及加工的“生产”类小镇,如无锡阳山镇蜜桃小镇、无锡胡棣镇花彩小镇、常州郑陆镇太湖名猪小镇等,这类小镇占了绝大多数;有以发展民间文化、养老、休闲和健康为主的“生活”类小镇,如无锡东港镇红豆杉康养小镇、苏州甪直镇水八仙小镇、锦丰镇金沙洲休闲养生小镇等,这类小镇往往有较好的生态环境或历史文化,利于发展康体旅游等;有以优越的生态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为主的“生态”类小镇,如无锡湖镇深氧休闲小镇、常州戴埠镇南山农旅小镇等;也有难以区分哪一类为主,“三生”融合式发展的综合型小镇,这类小镇生产环境良好、生态环境优越、生活设施完善、文化氛围足,全面协调综合发展,如南京桠溪慢城小镇。

生态与生活、生产相比可以发现其一般不具备最直接的主动性表达[6],当前苏南地区的农业特色小镇也大多处于发展中阶段,因此,本文选取以“生产”为主的无锡胡棣镇花彩小镇、以“生活”为主的苏州锦丰镇金沙洲休闲养生小镇和“三生”综合发展的南京桠溪慢城小镇为例,以规划方案为主、区域主导功能为判断准则,划分出各小镇的“三生空间”,从整体到局部对比分析了“三生空间”在各小镇的分布情况,探讨“三生”融合发展于农业特色小镇的重要性。

1.1 花彩小镇——无锡胡棣镇

无锡胡棣镇花彩小镇,主要指的是九龙湾花彩小镇,其占地134.2hm2,位于无锡市滨湖区胡棣镇东北侧,西侧有青龙山-归山-鸡笼山序列山脉,紧邻太湖十八湾风光带,项目有着田园山水之美,又有修竹茶园之秀,是无锡生态休闲观光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镇由赛石集团子公司无锡九龙湾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采用“花木产业+”的创新发展模式,打造一个花卉主题乐园、六类休闲业态、两大产业延伸的“花卉休闲综合体”[7]。目前向外规划展示的主要包括以生产销售花木为主的九龙湾花都、以体验自然和旅游度假等生活性目标为主的九龙湾花庄园以及正处于建设中的九龙湾健康生态农业园。从其大区域主导功能来看(图1),生产空间占比约19.15%、生活空间占比约20.48%,生态空间也就是健康生态农业园区域占比最大,约60.37%。

图1 “三生”融合视角下的九龙湾花彩小镇

1.2 休闲养生小镇——张家港锦丰镇

锦丰镇金沙洲休闲养生小镇以金沙洲生态乐园为核心,占地796hm2,位于张家港市锦丰镇新城腹地,北至港丰公路、南至晨丰公路,一干河生态走廊两侧区域。小镇在传统铁皮石斛产业的基础上,种植玫瑰、菊花、香草植物等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拓展健身、养生等功能,是一个集生态农业、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三位一体的生活型度假区。园区现已入驻观光游览项目13个,但有一大半项目仍处于建设中。本文主要选取一干河附近区域及已大致建成的项目区域作为研究,包括田园风光国际度假村、锦上添花园、香草园、玫瑰园、大南水街以及紧邻一干河两侧的滨河公园和处于建设阶段的晒乐沙上集成式欢乐谷(图2)。锦上添花园、香草园和玫瑰园作为主要的生产区域,面积占比约58.70%;田园风光国际度假村、晒乐沙上集成式欢乐谷和大南水街主打旅游度假和服务配套的生活型区域面积占比仅有17.52%;滨河公园作为一干河的生态走廊,面积占比约23.78%(图2)。需要注意的是,生产区域由于主要种植花卉类植物,生态环境良好,可以适当提高生态区域的比例。

图2 “三生”融合视角下的金沙洲生态乐园

1.3 慢生活文化小镇——南京桠溪慢城小镇

南京桠溪慢城小镇占地约为349hm2,核心区面积100 hm2,位于桠溪国际慢城的中心位置,处在桠溪国际慢城的生态游憩廊道上。慢城小镇依托桠溪国际慢城的知名度、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产业文化-慢文化,其有着极好的发展基础。小镇是一个以慢生活文化为主题,以乡村旅游为发展核心,以第四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生态办公型总部经济)和精品农业为两大抓手,集“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系统循环的有机体。小镇包括八个功能区(图3),其中慢设计创意中心、慢思生态研休区和曼妙花卉博览区以提供文化创意产品和办公为主,是小镇“生产”的三大主要片区,面积占比约33.59%;技艺传承区、民俗体验区、庄园度假区这三个区原基地上就分别有上大路村和下大路村、大山下村、石墙围村,富含乡村生活情调,各区块的规划也是围绕着这些村落进行设计,是以“生活”为基调的功能区块,面积占比约37.00%;田园休闲区和康体运动区拥有丰富的山水林等自然资源,环境优越,最能体现小镇的“生态”性,面积占比约29.41%。

图3 “三生”融合视角下的慢城小镇

2 “三生”融合视角下各小镇对比分析

从整体来看,慢城小镇最能凸显其“三生”融合式综合发展的特性,各功能空间比例接近1∶1∶1,且生产空间(曼妙花卉博览区、慢思生态研休区和慢设计创意中心)相互依存,符合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的要求。有趣的是,主打“生产”的花彩小镇和主打“生活”的金沙洲休闲养生小镇的主导功能占比失衡颇重,不过从花彩小镇的规划可知,其生态农业园区域内右下角仍有一大半属于花卉苗木的种植区(图1),如此花彩小镇的生产空间占比可适当提高至49%左右,生产∶生活∶生态应约为2.5∶1∶2。生产空间集中布置在小镇的中部,上半部的九龙湾花都已建设完成,含有5万平方米的商场及2.4万平方米的户外温室大棚,集花卉苗木、花卉衍生产品、花卉特色美食、亲子娱乐休闲、文创产业孵化等于一体,产业已具有一定的规模效应。生活空间九龙湾花庄园目前也已投入运营,将居住文化与花文化紧密结合,打造了桂花园、樱花园、含笑园等系列主题园和别墅群。

从目前的建设情况来看,其更多的是考虑旅游者的需求,而未充分考虑创业者及本地居民的生活需求,缺乏配套的生活服务场所,例如商业街、工作人员居住用房等,且地处偏僻,无法与外界区域形成联动互补,这些配套设施的缺乏或导致小镇难以留住人才。金沙洲休闲养生小镇占地面积大,又被一干河所划分为两半,是机遇更是挑战,更应加强区域之间的联动性和各片区之间的互补性,但从所选取片区来看,小镇目前的发展更偏苗木种植,而未很好地发展康体养生,生活空间比例缺乏,仅占17.52%且分散在各处,相距甚远。笔者四月份曾去实地调研和向当地镇政府咨询,得到的回复是根据规划调整,金沙洲休闲养生小镇已暂停实施。

从所选片区来看,规划的不清晰和区域之间的脱节,或是其暂停实施的主要原因。

从局部来分析,根据现阶段建设情况,本文选取了九龙湾花庄园、田园风光国际度假村和慢设计创意中心来分别代表花彩小镇、金沙洲休闲养生小镇和慢城小镇,同样采取区域主导功能的方式划分其三生空间。其中,九龙湾花庄园和田园风光国际度假村两者存在着很大的相似性:

①均承担着小镇主要生活空间的角色,在其内部空间占比上也均以生活空间见长,达到40%(图4~图5);

②生态空间占有比较大的比例,创造了优美的居住环境和旅游环境,力争做到宜居宜业宜游;

③两者的目标人群均为游客,在景点设置上也是以住宿、游览、餐饮等旅游度假功能为主;

④从农业特色小镇的定义来讲,作为小镇的主要生活空间,均未发挥好其社区功能,未能考虑创业者以及本地居民的生活需求,难以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

慢设计创意中心属于慢城小镇的生产空间,以创业“生产”为主要功能,分两大片区设置工作室。传统意义上的生活水平是由生活活动过程所涵盖的物质消费能力来衡量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高低的认同感已远远超出物质消费能力的范畴[8]。因此,为满足创客、慢客(倡导慢生活的游客)、附近居民的“生活”需求,不仅设有居住、酒吧、商业等场所,还设有以慢文化展示为主的博物馆、教育中心,满足人们精神上的“生活”需求等(图6)。从实地调研情况来看,“生态”既集中布置在区域上下部,又是整个区域内的基底,例如各露台、墙体和公共空间上都覆盖上浓浓的绿意,大量采用透水性铺装,选中大量果树以营造农业氛围的景观等。从大到小,处处体现着以生态为基底,生活为本色,生产为动力“三生”融合一体化发展的小镇特色。

图4 “三生”视角下的九龙湾花庄园

图5 “三生”视角下的田园风光国际度假村

图6 “三生”视角下的慢设计创意中心

3 结语

特色小镇,理想上应是一种 “三生空间” 高度融合的城镇聚落形态, 既有自身发展的动力支撑——特色产业, 又适合人居——宜居生态, 还能满足人们的最终关切——品质生活[9]。“三生”融合是现代化发展的趋势与必然要求,农业特色小镇以“三生”融合作为本质内涵,是其能够从当前美丽乡村发展困局中脱颖而出的资本,能否将生产、生活、生态无界融合,也是农业特色小镇是否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点。从所选取的案例来看,“三生”视角下的特色小镇应具备:

(1)看重“生产”。选择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业作为主导产业,生产空间集约高效,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效应。

(2)注重“生活”。营造良好的居住文化和居住质量,吸引人口向小镇集聚。如果说,通过 “生产”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能够吸引人才,那么,通过“生活”所营造的良好的社会功能和生活功能,则是从配套设施和文化上留住人才。这也是强调“人”的城镇化的新型城镇化精神的体现。留住了人才,建立良好的社群关系,即便产业衰退,具有凝聚力的社区也能从衰退中重新发现新的产业机会[10]。

(3)重视“生态”。生态是小镇的基底,要突出“绿色引领”,创造优美的居住环境和旅游环境,才能做到宜居宜业宜游。

(4)无论是从大的功能分区,还是小的片区节点上,都应注重生产、生活和生产的相互融合。只有同时做到这几点,才能使农业特色小镇从美丽乡村和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中脱颖而出,成为我国在乡村建设中的一个综合载体。目前,苏南农业特色小镇大多数处于规划建设阶段,若均能以小而精的模式达到无界融合,相信其能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猜你喜欢
三生小镇特色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特色种植促增收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浅析初中英语课如何融入“三生”教育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三三”法
浅析“三生”德育有效整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