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县松材线虫病发生现状及防控对策

2019-03-14 14:21但德军黄源
安徽林业科技 2019年1期
关键词:松褐松材线虫病

但德军,黄源

(霍山县上土市镇林业站,安徽 六安237200)

霍山县地处大别山北麓,115°55′~116°43′E,31°~31°33′N,主要为大别山隆起区,形成了中山、低山及山间盆地三种类型的地貌。国土总面积20.4 万hm2,其中林地面积15.8 万hm2,是安徽省重点山区县之一,林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境内地形起伏,群山高耸,坡陡壑深,最高海拔1 774 m,最低海拔50 m,表现为典型的山地特征。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区,季风显著,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区域差异和垂直变化大。气候资源丰富,年降水量1 366 mm 以上,最多达2 300 mm。年平均气温15.2 ℃,最高气温近40 ℃,最低气温达零下10 ℃。植被属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其中海拨700 m 以下以马尾松、杉木、毛竹、油茶和农作物为主,兼有经济林、灌木林和草本植物;海拔700~1 200 m 主要以地带落叶阔叶和次生灌丛、黄山松、杉木等为主。

1 松材线虫病发病现状

1.1 松树资源现状

全县有林地面积14.94 万hm2,活立木蓄积量613.1 万m3。其中松类面积3.71 万hm2,蓄积量237.5万m3,占全县林地面积的25%,大部分为天然起源的马尾松林。主要分布在西南山区的磨子潭、大化坪、漫水河、太阳、上土市、太平畈6 个乡镇,占全县松树资源的80%以上。

1.2 松材线虫病发病现状

2014 年在磨子潭镇先发现零星枯死松树,疑似松材线虫病,之后其他乡镇相继有枯死松树上报,当年底确诊为松材线虫病并划为疫区。现全县16个乡镇均出现枯死松树,呈点块状分布。2018 年秋季普查,感染面积为2 066.67 hm2,枯死松树2.4 万株,病死松树0.32 万株,发病率1.4%。

2 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对防控认识不足

社会大众和林农对松材线虫病的认识模糊,对到底是虫害还是病害、它的发病季节和传播规律是怎样的、如何进行有效的防控、大面积爆发会带来的危害等都不清楚。

2.2 作业难度大

霍山县属于南方集体林区,林地所有权归集体,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林木使用权归个人,各家各户的山场面积小,且零星分散、交互在一起,没有明显的界线,不能步调一致地进行防控和枯死木清理,造成了无人防治或你防我不防,联防联控和新的防控技术难以推广。松树资源主要分布在山区,海拔较高,相对落差大,交通非常不便。发病区域又呈点块状分布,给综合防控和枯死木的清理带来很大的难度。

2.3 病疫木管理难度大

从发病区域分布状况看,自然传播的速度和范围有限,也不会呈泛发型点块状分布,而人为传播的可能性大。林农意识淡薄,对病疫木管理、利用不规范,将病疫木私自出售做房料、做家具,或当烧柴,造成二次传播,使防控的效果大打折扣。

2.4 资金投入不足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是一项政策性、社会性、专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松材线虫病防治的难度和资金投入又很大,单靠政府财政有限的资金去防控往往捉襟见肘,防控的及时性、有效性、彻底性不够。

3 松材线虫病的防控对策

3.1 加大宣传力度

各级林业部门要宣传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法律法规和防控的技术规程,让更多的党政部门领导和林农等相关人员了解和支持这项工作,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中来。

3.2 落实防控责任和经费

落实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属地管理、政府主导责任,落实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管理责任和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责任,落实林权所有者依法履行防治义务。按照有关政策以及《安徽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条例》的规定和要求,积极争取疫点拔除、枯死木清理、综合防治等资金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申请上级对有害生物防治项目支持,多方筹措资金,保障防控工作顺利进行。

3.3 结合林长制工作,落实“五个一”服务平台

“一林一档”,实行森林资源“一张图”管理,对每个小班资源档案及时更新、整理、归类;“一林一策”,结合本县实际和相关项目,分类施策,加大森林资源发展保护;“一林一技”,林业技术人员分村包片,定人、定责、定内容、定目标,提供技术服务;“一林一员”,聘请生态护林员,每块山场有人看管、巡护;“一林一警”,结合平安中国“一村一警”包村联系制度,建立林业综合执法体系,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为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提供制度保障。

3.4 加强监测预报和普查

坚持“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针,加强监测预报,每年对本区域进行两次全面普查,发现枯死木、病死木,及时取样送检。发布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预测预报,做到疫情早发现、早除治,落实各部门的主体责任。

3.5 加强疫区封锁,严格疫木管理

森防检疫机构要依法行政,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严格检验检疫,对有害生物实施拦截,加强疫木源头监管,疫区松木及其制品一律不得外运;严禁擅自采伐松木,疫区内所有的松木采伐必须经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审批,防止造成人为扩散蔓延。

3.6 加大防治措施

针对松材线虫病具有传播途径多、寄主范围广、适生区域宽、影响因素复杂、死亡速度快、防治难度大的特点,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3.6.1 枯死松树清理

集中清理时间为每年11 月1 日至翌年3 月30日,这期间是松材线虫病传播媒介松褐天牛虫卵阶段,不易传播。松树感染松材线虫病后,针叶褪色并逐渐变成黄褐色,最后枯萎,其树干、枝丫携带大量松褐天牛虫卵,要及时清理,彻底清除病原和虫源,阻断传播途径,以降低松褐天牛种群密度,不至于造成松材线虫病爆发。关键是病疫木的管理和无害化处理,由有除害资质的定点企业进行旋切、干燥后方可利用,也可用于生物电厂焚烧发电;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集中野外焚烧,但是要注意森林防火;交通不便的地方采取用段节、打堆的方法将直径2 cm 以上的枝丫彻底处理,此种方法具有普适性,能有效控制松材线虫病的传播扩散,不易造成森林资源的大面积毁损。

3.6.2 松褐天牛的诱杀

松褐天牛羽化期,在发病区域悬挂诱捕器,对成虫给予捕杀。利用松褐天牛生物学特性,推广APF-I 诱剂。松材线虫病发生林分平均3.33 hm2悬挂一个诱捕器(间距约200 m);选相对易收集换药的地点,开阔、通风良好,离地2~3 m;诱捕器悬挂后需测定经纬度、填写基本情况、编号并在1:10 000林相图上标注,不要随意变动;诱芯更换严格按照“诱芯更换时间表”规定的间隔时间更换,15 d 左右,前后浮动时间不超过1d,注意旧药芯的回收;收集的天牛要进行化学处理,收集到的天牛数量要登记;及时做好信息报送和效果评估。优先考虑重点预防区及天牛密度大的地区,配合松树清理进行,可有效降低松褐天牛虫口密度,降低传播速度。

3.6.3 松褐天牛天敌的投放

花绒寄甲卵卡释放。释放时间:在每年越冬代松褐天牛老熟幼虫开始期至当年松褐天牛化蛹高峰结束这段时间,4 月上旬至6 月下旬和7 月下旬至10 月上旬。释放方法:将卵卡直接钉在诱木或当年枯死松树上,在胸高上下位置。释放密度:一般按松褐天牛虫口数与花绒寄甲卵数量1:5 比例,每张卡有卵粒200 粒,667m2选5 株松树,1 株松树钉1张卵卡。

管氏肿腿蜂释放。释放时间:在4 月底5 月初的天牛蛹期(天牛成虫羽化之前)或7 至8 月份天牛的幼虫期,选择晴天进行放蜂。释放方法:选择有天牛危害的树木,树体最下面一个天牛蛀入孔的侧下方,先在树干上呈45°斜角插入一根大头针,把蜂管棉球打开,把管口倒套在大头针上。释放数量:每株树上放蜂1 管,放蜂量80~100 株/hm2。适用不适宜化学防治的重要生态区位。

3.6.4 保护性打孔注药

对重点区域的松树,如风景区、自然保护区的风景木以及道路、村庄四周的景观木和古树进行干基钻孔注射药物,预防松材线虫病,以保护重要地段松树,维护自然景观。药物方面:采用松树打孔注药专用药50 mL 瓶装“松亮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2%微乳剂或500 mL 瓶装“山鹰牌”阿维菌素微囊悬浮剂(加特效助剂)。器械方面:使用打孔注药机或锂电池大功率手电钻进行钻孔作业。记录每株松树的地点、注射时间、注射药物数量,同时悬挂“松树打孔注药保护牌”,进行对比分析、效果评估。此防治方法可结合中德财政合作安徽森林可持续经营项目进行,选择50~80 株/hm2目标树保护性打孔注药,预防松材线虫病的侵害。

3.6.5 对树种结构进行改造

调查发现,天然松树纯林和人工马尾松纯林,发病率高,成片枯死严重。要结合其他林业项目例如生态林修复、森林抚育、低效林改造等,对树种结构进行改造。对疫点皆伐小班和枯死松树清理形成的“林窗”进行更新造林,可补植乡土阔叶树种,如枫香、麻栎、山核桃等;保护有天然更新能力的幼树,封山育林,利用植物群落的演替,自然修复。

猜你喜欢
松褐松材线虫病
不同引诱剂与林分因子对松褐天牛诱捕效果的影响
家畜类圆线虫病的分析、诊断和治疗
《松材线虫病生态灾害督办追责办法》出台
APF-1诱捕器林间诱捕防治松褐天牛的试验研究
松材线虫病的发生防治及对策——以重庆市为例
我国松材线虫病的主要防治技术探析
释放天敌防治松褐天牛技术研究
猕猴桃根结线虫病的发生与防治
浙闽两省联防联治松材线虫病
年少时的爱情,吹动我们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