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苗族服饰设计中的历史记忆符号

2019-03-17 09:02刘冰冰
贵州民族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民族服饰族群苗族

刘冰冰 袁 燕

(西安工程大学 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陕西·西安 710048)

一、引言

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民族长期发展的产物,记载着民族的发展历程与社会风貌,反映着民族人民的情感与审美。苗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其历经战乱却没有被历史的进程所湮没,反而能够在众多少数民族中保持自己的特色,究其原因其民族服饰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苗族人将历史文化符号绣在民族服饰上,通过这一方式传承了民族文化,保留了民族特色。因此,对苗族服饰设计中的历史记忆符号进行研究,不仅能够了解苗族的发展历史与民族特色,而且能够更好地传承与弘扬民族文化。

二、苗族服饰的类型

苗族支系繁多,由于地处较为封闭的山区,民族服饰变化较大,不在同一区域生活的苗族,其服饰都存在明显的差异。整体来看,苗族服饰分为以下五大类型。

(一)湘西型服饰

湘西型服饰集中分布在湘西凤凰、花垣及周边一带,这一地区由于与汉族交往密切,所以历史上其民族服饰与汉族服饰较为相似。男子通常上衣穿对襟短衣,下穿绑腿长裤,头上缠帕;女子上衣则多为圆领大襟短衣,以青色为主色调,在袖口、肩膀等处做一些装饰,下穿宽脚长裤,脚穿绣花鞋,头上包帕;服饰多处绣有花边,女子多佩戴银饰作为装饰。凤凰地区民族服饰,上衣胸口部位绣花较少,主要在肩部绣花装饰,穿戴绣花购兜,较少佩戴银饰。花垣地区的服饰,肩部通常无绣花,而是在腰部和衣袖处绣一些诸如桃花、荷花等纹样。

(二)黔东南型服饰

黔东南型服饰主要分布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该地区服饰的款式最丰富多样,男子服饰多以青色为主,上穿对襟短衣,下穿宽脚裤,束宽腰带;女子通常上穿交领短衣,下穿褶子裙。交领短衣分两种类型,大领型短衣与大襟型短衣,大领型短衣领子较大,袖子较短。大襟型短衣,袖子窄长,衣长下缘齐裙。女子着装多在头、颈、手腕佩戴银饰。服饰的图案多使用平绣的方法,多绣花草植物以及鸟鱼等作为装饰。黔东南苗族服饰基本以青、蓝、白等冷色为主,盛装多色彩丰富,很有层次感;日常服装多以蓝、绿、青为主色,颜色质朴,多为劳动时穿着。

(三)川黔滇型服饰

川黔滇型服饰分布于川、黔、滇、桂等地区。女装通常为对襟短上衣,下穿中长裙,配腰带。衣料以手工麻布为主,颜色较浅,绣花和银饰等装饰较少。黔西北一带地区,男女着装喜欢穿戴用织花手工完成的披肩,具有装饰特色。川黔滇型服饰工艺以蜡染为主,织花为辅,纹样多几何形图案,绣工精致,蜡染图案色彩丰富,突破了单一色调。女装的褶子裙运用彩锦纹样点缀或在裙子底部绣花边装饰。

(四)黔中南型服饰

黔中南苗族服饰集中分布在贵州中南部、黔桂滇交界处一带。这一地区服饰女装多为短袖上衣,对襟开胸,背部多为几何图案或者单独的背扇,背扇主要是为妇女带孩子所用,已是当地重要的生活用品;下装为蜡染裙或者百褶裙,颜色以青色为主。这一地区服饰的装饰材料中银饰较少,多为银片和海贝。黔中南苗族服饰上衣为大襟收腰型,下装为长百褶裙,花饰和银饰较少,质朴美观。

(五)海南型服饰

海南型苗族服饰分布在我国海南岛一带。该地区由于气候因素,女子常年穿右襟、圆领上衣,长度过膝,腰部系长彩带;下装穿蜡染布短裙,长度与上衣齐边,包花饰头帕,裹绑腿。女装多以自制蜡染布为材料,使用较为传统的粗纱,有绣花纹样点缀,颜色鲜艳。海南型苗族服饰中女装较少使用银饰,只有耳环、手镯等配饰。男装上穿立领短衣,下穿宽脚长裤,颜色以青色为主,头缠头巾。

三、苗族服饰设计中历史记忆符号的体现

(一)对历史记忆的体现

苗族服饰设计中融入了苗族的发展经历,能够真实地反映苗族的生存状态。可以从历史发展过程、民族生存状态、民族风俗习惯等方面把握苗族服饰对历史记忆的表现。首先,历史发展过程方面苗族服饰设计的进步历史基本等同于苗族的发展史,例如苗族的部分民歌以及一些民间传说等内容能够表明苗族的祖先是来自于大自然中的神明,苗族人最开始使用树皮以及树叶为材料制作最原始的衣服,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苗族人民制作服饰的面料也是以天然材料棉麻为主,这种从大自然取材的方式一直沿用至今。再如,苗族服饰上男装有腰带、背牌,女装有披肩、飘带等设计,这些装饰通常为三条不同颜色的横向线条设计,而这三条横向线条最早是设计在民族战袍之中的,由此可以表现出苗族进行民族迁移的历史发展轨迹。其次,对民族生存状态的表现方面,苗族服饰设计中往往将民族的生活状态包括日常活动、生产生活方式等直接体现出来,或者将反映日常生活状态的元素运用于服饰设计中。最后,对民族风俗习惯的体现方面,在苗族的服饰设计中通常会直接将民族的节庆活动加入其中,苗族人民在参加赛龙舟活动时,都会穿着本民族特有的服饰,在服饰制作中会将赛龙舟的热闹场景加入进去。

(二)对伦理道德的体现

伦理道德是对人性真善美意识的体现,是稳定族群关系的良性秩序。少数民族的伦理道德是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符合人性并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行为准则,能够代表一个民族的认知活动,民族服饰将其精神境界融入其中,是这一感性认知的对象化。苗族的伦理道德观注重生命的良性秩序,其五缘伦理观对苗族族群的稳定秩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在苗族的服饰设计中体现为对“对立统一”原则的追求,苗族服饰的纹样中,“马蹄花纹”“蝴蝶纹”等的构图设计都呈现左右对称的特征。

(三)对人文风尚的体现

少数民族服饰所蕴含的历史记忆符号与该民族的社会认知、人文风尚是一致的,民族服饰所呈现出的效果也是受该民族整体文化内涵所影响的。苗族的婚姻习俗不限制“族外婚”,支持不同族群之间的男女自由结合,这一点区别于其他民族规定的“族内婚”,因此在苗族的服饰设计中,女子出嫁的服饰必须要体现新娘的身份信息,在新娘的服饰中会展现新娘娘家的家族图腾图案与其他身份信息,“寓意两个族群的历史文化记忆将基于婚姻得以衔接与继承”,这能够促进不同族群之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四)对审美意识的体现

少数民族服饰的款式、图案、纹样以及色彩的呈现能够反映出该民族的审美心理与审美情感,民族服饰可谓是该民族美学范式的物化形态,具体表现为各种审美符号,首先,苗族具有尚力意识,这是由于其历史生存环境所决定的,苗族多分布于偏僻闭塞的山区,多野兽出没,居民区往往容易遭受野兽的袭击,为了自我保护,必须要与野兽斗争,这就加强了苗族人们对于力量的崇拜,因此尚力意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苗族人民的实践活动。苗族人认为头是力量的象征,因此在其民族服饰设计中,男女服装均有头帕,头饰往往比头部大,虽然目前已经对头饰进行了简化改良,但仍然保留着体现头部力量的设计元素。其次,阴柔符号在苗族服饰设计中主要体现为对含蓄美的推崇,苗族在历史上比较重视女性的重要作用,注重对女性形象的维护,在其服饰设计中通常会使用一些代表女性形象的图案。此外,苗族制作服饰的原料通常以棉麻为主,颜色通常为饱和度较低的冷色调,以此强调对女性的尊重。

四、苗族服饰设计中历史记忆符号的功能

苗族支系众多,民族服饰丰富多样。苗族服饰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从视觉上反映了精美的制作工艺,其蕴含的历史记忆符号也表现着苗族的伦理道德、社会身份、历史记忆、审美意识等文化内涵。同时其在苗族社会发展中也起到身份识别、社会交流、文字记载、文化审美等重要作用,下面将对其功能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文字记载功能

苗族虽然经过长期的发展,积淀下浓厚的文化底蕴,但是一直没有属于本民族的文字,关于民族的起源以及发展历程欠缺相关的文字记载。在苗族服饰设计中,通过对相关历史记忆符号的呈现来记载历史,因此苗族服饰被称为“穿在身上的史书”。其服饰中的图案设计都有相应的民间故事传说与来历,一部分服饰图案直接再现苗族某种传统的仪式或活动。有些苗族历史的就是从服饰的研究中获取相关素材,因此苗族服饰设计中的历史记忆符号具有重要的文字记载功能。

(二)身份识别功能

族群身份识别功能是苗族服饰设计中历史记忆符号的重要功能之一。族群身份识别功能是指在特定地域范围之内,服饰设计呈现特定的样式,这是在民族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视觉判断依据,能够界定与体现族群身份,有利于保持民族特色,实现不同族群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服饰的身份认知功能不仅能够增强民族的认同感,也能够体现出民族对个体的重视、对人格的尊重。苗族支系众多,分布区域较广,民族服饰的变化较大,每一片区域的服饰样式、图案、纹样、颜色、配饰等都不相同,都有属于本区域的特色,这些都成为族群身份识别的标识。例如在男女婚姻方面服饰能够体现出男女之间是否可以通婚,虽然苗族提倡婚姻自主,不限制“族外婚”,但对“族内婚”有着诸多限制,例如同宗不婚、姨表不婚等。在苗族女性服饰上通常会体现其族群身份信息,这就能够认定男女是否可以通婚。

(三)社会交流功能

苗族服饰设计中对于历史记忆符号的体现,所产生的效果不仅仅是直观的物化形象,还在思想领域产生影响,苗族服饰制作常使用手工棉麻为原料,取材来自自然,制作工艺更体现人性化特征,能够拉近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距离,减少不同宗族之间的陌生感。除此之外,苗族服饰的设计制作过程中蜡染、刺绣等需要具备特有的技艺,苗族女性对这种技艺的学习通常要从小就开始,工艺的精美、图案的丰富都是衡量女性心灵手巧、贤良淑德的标准。每逢节庆活动,女子就要穿上自己制作的服装,展示自己的技艺,这些都成为求偶的制胜法宝,也是苗族女性在社会交往中的一种礼仪,能够加强社会的人文交流,促进苗族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文化审美功能

苗族服饰设计中蕴含的历史记忆符号与其民族审美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苗族服饰中所体现的历史记忆符号本身就体现着民族的审美意识,并且历史记忆符号所蕴含的浓厚文化内涵能够增强民族的审美底蕴。一方面,苗族服饰设计中的历史记忆符号能够增加服饰设计的历史文化底蕴,抑制现代服饰设计的浮躁心态,稳定设计风格,摒弃一味追求快速度的设计思路,使人们重视服饰设计的文化内涵。民族服饰能够代表本民族的文化底蕴,能够将民族的优秀文化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因此挖掘苗族服饰设计中历史记忆符号的文化底蕴与精神内涵,能够提升人们的审美层次与审美需求。由此可见,苗族服饰设计中蕴含的历史记忆符号通过现代媒体宣传能够转变人们对民族服饰的认知,使得服饰设计者在追求现代化的同时注重文化底蕴的提升;另一方面,苗族服饰设计中的历史记忆符号为人们对审美事物进行交流提供了平台。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服饰设计领域中存在过度追求物质性的思想,在服饰的原料选择以及装饰方面尤其明显,而苗族服饰设计中蕴含的各类历史记忆符号能够增加服饰的文化内涵。苗族服饰多使用粗纱、麻布为原料,加上图案丰富、色彩强烈能够从视觉上产生历史的厚重感。苗族服饰设计中还将民族故事与民间神话等内容加入其中,通过刺绣工艺将其绣在服饰上,能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五、结语

苗族服饰是苗族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其所蕴含的历史记忆符号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反映着苗族的起源与发展历程,更对现代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对苗族服饰设计中历史记忆符号的研究,有助于挖掘苗族更深层次的民族文化,也为现代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参考与指引。

猜你喜欢
民族服饰族群苗族
论《白牙》中流散族群内部的文化冲突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新兴族群的自白
传统茶元素与民族服饰设计的融合探讨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汉德森 领跑年轻族群保健品市场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苗族古歌《仰阿莎》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高句丽族群共同体的早期演进